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种理论视角:文化创伤教育理论

2022-08-04 00:48 作者:太宇可斯  | 我要投稿

从文化创伤到文化创伤教育:

罗祖兵 李丽:文化创伤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西方世界对“创伤”的研究主要有“常民创伤理论”和“文化创伤理论”两种取向。

①“常民创伤理论”认为,创伤直接源于某个“事件”(如社会巨变、暴力冲突等);创伤是直接发生的,直接作用于个体,人们凭借直观就可以感受到。

②“文化创伤理论”立足于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创伤是文化建构的结果,创伤是否发生取决于事件所属地的文化。在“文化创伤理论”看来,伤害并不必然导致创伤,创伤经由特定社会文化的中介与建构。

文化创伤理论[杰弗里·亚历山大(Alexander,J. C.)]认为文化创伤经历了这样一个发生过程:“当个人和群体觉得他们经历了可怕的事件,在群体意识上留下难以抹灭的痕迹,成为永久的记忆,根本且无可逆转地改变了他们的未来,文化创伤(cultural trauma)就发生了。”

第一,文化创伤是一种非自然的文化建构。

第二,文化创伤是由集体承载的文化记忆。

③文化创伤教育是一种以创伤事件为载体而开展的,以培养受教育者人道主义精神和人类责任感为目的的,集叙事、体验、反思为一体的,兼有生成性与过程性的教育活动。

文化创伤教育要素:

一是细节叙事。细节叙事是指对创伤事件所做的深度描述,即生动形象地描绘事件的细节与过程。

二是创伤体验。创伤体验是指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体验历史事件给当事人造成的困惑、痛苦甚至是绝望。

三是文化反思。文化反思是指从自己所在的群体文化的角度对创伤事件进行反思,使其成为自己记忆的一部分。

杰弗里·C. 亚历山大.迈向文化创伤理论[C]//王志弘,译.文化研究(第11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1-36. 《创伤:一种社会理论》《文化创伤与集体认同》《社会生活的意义:文化社会学》。(1947.5.30- ),美国社会学家,新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耶鲁大学教授。

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田时纲,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6.

延伸材料:

当代创伤研究:范式、缘起与脉络https://mp.weixin.qq.com/s/W4A8xmcxBXUzhlEk8IbzUg

 文化创伤的社会过程https://mp.weixin.qq.com/s/XCSaGtISbpkbsmoC2LkcWw

当下的创伤理论:凯茜·凯鲁斯访谈录https://mp.weixin.qq.com/s/SONfIIHoqUppUyqgsanc4

论文《西方文化创伤理论研究进展回眸》

论作为文化表征的创伤记忆https://mp.weixin.qq.com/s/qRFrq091tK_mnmZ5hk9EMg


一种理论视角:文化创伤教育理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