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5.27 《辨奸论》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27、《辨奸论》
北宋末、南宋初邵伯温冒名苏洵的伪作。中心思想是尊儒反法,恶毒攻击王安石变法。邵伯温是北宋道学家邵雍的儿子,很早就追随司马光等反对王安石变法,是大地主顽固派的代言人。
《辨奸论》集中反映了宋朝大地主阶级敌视王安石变法、反对一切社会革新的反动思想。它胡诌一通“见微而知著”[1]的鬼话,目的是为了攻击王安石是“阴贼险狠,与人异趣”的大奸大恶。
《辨奸论》提出了所谓“天地阴阳”之辨,鼓吹天命论。它认为人间的一切都是天定的,天通过灾异和祥瑞对人间施行赏善罚恶,因此应从“天地阴阳”的变化中,及时辨认社会的治乱兴亡、人事的吉凶善恶。文中又提出所谓“言语容貌”之辨,鼓吹腐朽反动的“骨相学”,诬蔑王安石生来就是一个“环人”,甚至还提出什么“衣食人情”之辨,宣扬孔孟儒家的腐朽的生活方式,认为在衣食住行上凡是不符合儒家一套规定的,就是“小人”,诬蔑王安石是“不近人情”的“奸邪”。这显然是用腐朽的孔学来攻击王安石,从而取消他的变法。
《辨奸论》采用的手法,是极端卑鄙恶劣的。它对王安石的攻击和诬蔑,完全是无中生有、造谣中伤。这充分表明了反动没落阶级不敢正视现实,只能靠造谣过日子。
《辨奸论》一出笼就得到宋朝大地主顽固派的拍手称赞。朱熹在他编著的《三朝名臣言行录》中,对王安石的攻击完全抄自《辨奸论》。元朝脱脱等编《宋史》中有关王安石和王安石变法的叙述又照抄朱熹的编著。历代反动派都是这样重复《辨奸论》的滥调来攻击王安石,攻击革新人士。[-]无耻吹捧《辨奸论》,把这篇黑文作为他搞阴谋、搞政变的理论依据,证明他和历代反动派是一丘之貉。
注:
[1] 《河南邵氏闻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