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虚假/虚拟的-吸此成像

2021-05-30 14:03 作者:瞬龙月时夜  | 我要投稿

眼耳鼻舌身意,每一个感官,佛陀都否认了它们的真实性。你眼睛看到,耳朵听到,鼻子闻到,舌头尝到,身体触到,每一个感官,都是经过你的神经系统转译的,所以你感觉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闻到的香味,尝到的味觉,身体触到的冷热、触觉,都是你神经系统的梦,没有一个是真的。因为你的感觉跟别人的感觉其实完全不一样,跟一个饿鬼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跟一个苍蝇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跟一个临终的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临终的人看到很多人,而你却没有看到人;一个鬼看到的是火焰,你看到的却是水。所以,每一个神经频率看到的东西、听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依你的神经当时的频率而定。

也就是你看到的这些东西,能看到的,跟所看到的,都是一个梦。我们刚才讲到的是所看到的,比如说你看到的颜色啊、声音啊、味觉啊。那么“能看到的”是什么呢?

能看到的就是佛陀刚才讲到的那个第二月,它不是真的月。你认为你看到了,比如说,你现在看到的是笔记本,你看到的这个笔记本,实际上是通过你脑神经转译的脑子里的画面,这是一个幻觉,这点理性上你可以理解,它的确是幻觉。

但是还有另外一面,也就是你有一个感觉——是“我”看到了它,除了笔记本的存在,你还有一个“我”的存在,一个“能看到的”存在。

这个“我”不一定是指坐在这儿的身体,因为坐在这儿的身体依然是你眼睛看到的,这个我是指内在的某种自我的感觉。比如说,你内在有一个莫名的自我中心感,你有一个自我的中心,你觉得这个自我中心在看到这个笔记本,这个叫能看到。所看到,就是这个笔记本是被你看到的客体;能看到,就是这个看着笔记本的这么一个自我的中心感觉、自我感。佛陀讲这个“能看到的”自我感也是一个幻觉(对!第六识,也就是自我感)。

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这么一个从中心点向外看的倾向,你觉得你是从中心点向外看的,你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围绕这个中心的,这种中心点就是佛陀讲的第二月、第六识。这种中心点的感觉其实也是一个幻觉,如果没有周围的对比,你的中心将不复存在,你中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你周围堆满了一些东西——看到的东西、听到的东西等等。当你进入睡眠,当你在无梦的睡眠里,这种自我感就没了,你感觉不到自我存在了,因为周围感官关闭了。当你感官一旦关闭,周围没有东西的时候,这个主体就没了,对不对?

这是佛陀提到的:听与声,也是虚妄的;尝与味,你尝到的跟你能尝到的这个味觉也是虚妄的;身与触也是虚妄的,你的触觉跟你能触觉的这个身体自我感也是虚妄的;意与法,也就是你脑子里的这些念头,跟你能思考的这个主体也是虚妄的。都是幻觉!所有的对立面都是幻觉!这个非常深奥啊!大家可能不一定听得懂,这个非常深奥。

那么,当主体都是幻觉的话,那意味着没有什么东西是真的了,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是幻觉,你看到的跟你能看到的,所有的都是幻觉,都是你脑子里面自我创造的一个梦境。这个梦境在你无梦的睡眠里面,它们都立刻不存在了、立刻消灭了。你有感觉到你在进入无梦的睡眠里有自我感吗?没有吧。你在无梦的睡眠里有世界感吗?也没有吧。所以一旦你进入了无梦的睡眠,所有的对立面,所有的自我中心,都突然间没有了,它们都突然间没有了。

自古以来都认为《楞严经》非常深奥,为什么?它几乎破除了一个人所有能够认知的这些真实的东西,你所有认为真实的东西在这本经典里面全部破除干净了,你看到的客体,包括你现在感觉到的主体,它都告诉你是假的,主体都是假的。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些识是什么呢,就是第六识,也就是自我中心。自我中心分六个方面,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加起来就是自我感。这些识就是第二月,它们好像感觉上是接近月亮,实际上还不是真的月亮,它们是第二月,这第二月也是一个幻觉——自我创造的幻觉。

这第二月,佛陀提到,比如说,鼻识是以嗅觉为缘,如果没有香味,这个鼻识就自动湮灭了,它是以外界为缘的;而舌识是以味道为缘的。也就是说,这些意识的存在必须是以外界的某个条件才能存在,没有外界的条件,这些意识将立刻消灭,它不存在。也就是当相应的对立面存在的时候,它才会存在;当相应的对立面不存在的时候,这些意识状态无法存在。

摘自《楞严今释》006   夕阳 著


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虚假/虚拟的-吸此成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