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碎碎念之新年篇

今天讲述的是农历新年期间的见闻,皆为事实。
一:早起
按照我家的习惯,是不允许子女长时间睡懒觉的,用我爸的话说——早睡早起身体才会更好,而且早上呼吸下新鲜空气也比较好。
当然偶尔也有例外,提前一天跟爸妈说自己第二天想多睡会儿。但是很可惜,“三天宝贝定律”过了就很容易引起反噬,早上房里的嘟嘟囔囔、唠唠叨叨声,总有办法让你睡不着。
而像我妈,前些年更是有杀手锏——直接掀被子。
后来自己学精了,被角掖的紧紧的,让她无从下手。你以为这就完了?她还有一招儿,大早上用冰冰凉的手往颈脖儿那儿一捏,让人瞬间清醒, 在感受过几次之后,也就学乖了,还是早睡早起好。
虽说我的心是冰冰的,但是我这颈脖儿实在有点承受不住呀!!!

二:拜年
不管平时怎么样,大年初一这天我知道那是肯定不可能睡一丝一毫懒觉的,因为要——拜年。
习惯性的先去大伯家拜个年,大娘一如既往的做饭有点晚。
回来后就跟我妈以及一门儿上的婶婶们一起挨家挨户去拜年,至于为什么要一起?当然是分不清辈分不好称呼啦,每次我妈称呼叔婶伯娘爷的时候自己总得赶紧给对方加个辈分,想下怎么称呼,人一多,又脸盲,简直尴尬到不行。
即使如此,我也知道也就仅此一天,也就几个小时,扛过去了就没事了!

接下来是路上的见闻:
(一)拉家常与成年人的疏远
路上一直在观察身边的说话方式,发现说话最多的,还是女性。
无论是我爸的同龄人还是和我妈一样的婶婶大娘们,拉家常始终还是她们在行,而男性在一番寒暄之后多习惯性聊聊工作或者兴趣。
而同龄人之间,哪怕都是从小长到大的小伙伴,可聊话题也很有限,异性之间更不用多说,好像成年之后大家慢慢都开始疏远了起来。

(二)精致小朋友与留守儿童
路上遇见过很多小孩子,其中不乏打扮的比较精致的,但是一对姐妹却是给人印象尤为深刻。都是一副亚丝娜公主辫+后大蝴蝶结,配上精致相貌,一瞬间我差点以为是漫画里走出来的。
当然这样的情况主要得益于她们的妈妈,据她俩说,一个发型差不多半个小时,也真是难为家长了。
这里还有一个较深层次原因——她俩是一直呆在妈妈身边的。
而其它小朋友,少数是爸妈在家的,但是并没有这位母亲这么细致,剩下的大多数都是父母不在家的,由着爷爷奶奶甚至姥姥姥爷带着(这部分是留守儿童),哪里做得到这么精致。

(三)世上只有妈妈好
半路碰到了大娘带着堂哥的两个女儿(我的堂侄女),一位走在后面的婶婶像大侄女询问道:
“你这件衣服挺漂亮的,什么时候买的?”
“去年我妈给我买的。”
“过年爸妈也不回来?”
“我也不知道。”
“想他们吗?”
“想。”
短短几句话,听的人鼻子只发酸,多少小朋友就盼着过年,盼着爸妈带回来的玩具、零食、饮料、新衣服、零花钱等等。
作为一个成年人,恰逢今年因为疫情又提倡原地留年 ,我很理解堂哥堂嫂不回家过年,但是,把两个小孩交给大娘照顾,真心不行,不说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四)瓜子与糖果
作为一个厌烟人士,初一这天拿的最多的就是瓜子和糖果了。
哪怕一家一丢丢,两三个小时下来手里也会有不少,哪怕我不喜欢嗑瓜子,但是这一天依旧是我全年嗑瓜子最多的一天。
说到糖果,其实还有一件有趣的事。
距今应该有十年左右了,也是某一年大年初一,由于比较喜欢吃甜的,那天身上装了很多糖果,然后就开始疯狂吃糖果,除了在舅爷舅奶家吃午饭那会儿没吃外,余下时间嘴里基本没停过。
这也导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晚上直接吃到吐了,关键是胃酸里都充斥着一股甜味儿,也是自那以后,无论多喜欢,慢慢都学着克制,适量才是最好的。

三:烟火











初一婶婶等人来我家,堂弟带来了一些烟火,说是让我玩。
讲真,如果是在20年前,我可能会非常高兴;如果是在15年前,我还很有兴趣;如果是在10年前,我可能还会玩下;但是搁现在,真心拉不下脸玩这个,仿佛在长大的过程中丢失了某些东西。
怎么办呢?毕竟不可能扔掉对吧。那就喊我一门儿上的哥哥的两个小侄儿玩,没想到走漏风声还过来一个小朋友,然后就由我看着三个小朋友玩,看到他们玩的那么开心感觉也算值了,毕竟分享快乐也是很快乐的,于是便有了以上那些图片,这波给华为旗舰手机点个赞,夜拍是真的强大。

四:未完不续
有些事不方便写,记录几个关键词待追忆: 6、26
以上就是2021年大年初一的所有值得记录的了,慵懒猫衷心祝愿耐心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们牛年大吉,身体健康、平安顺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