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头上的碎碎念(1)
要不开个集合叫碎碎念得了❌

还记得八月三十号那天下午的班会,这是个开始——我大四了。
感觉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喜悦还在昨天,却马上要面临毕业。
要看我已经过去的这三年,其实中规中矩——我没逃课也没挂科,该做的作业还是会尽力去做,每天早睡早起,不熬夜打游戏,也没为什么男友哭得死去活来、撤所闭门狂饮烈酒。大三的清明节之后有了运动的习惯,体重腰围比以前小多了,暗暗庆幸自己终于能穿上很多自己喜欢但曾尺码劝退的lo裙……
经历的事越多,越能明白这句话【做对下一件事】的智慧。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不再看着名人传记做着成为世界第一富豪的春秋大梦。父母曾经喜欢攀比,那我和班上任何一名学霸做比较,并说过“你要是像某某一样,我们也不用操心”,后来他们也看透了:比什么比,每个人都不一样。当他们看见面对数学题抓耳挠腮完全没有头绪的我却能轻轻松松用纸笔画下来一只呼风唤雪的艾莎时;或者看见数学卷几何大题只能写一两步公式就停笔的我高二周末洋洋洒洒写了长篇大论怒骂【网络暴力】现象时,他们竟无语了:他们最烦那种整天写文章的人,觉得他们除了颠倒是非,煽动情绪之外就没别的能力,而我竟然有可能朝这方面发展。
但说实话,并没有。我只说我想说的话,我也不会要求别人和我一样的想法。
但是,最终我成了一些人嘴里的“双标”:
一边批评着流量明星水平差三观歪却能吸金太可笑,一边却又觉得能唱歌跳舞赏心悦目也是本事,歧视以此为业的普通人的做法很低级。
一边说着原则问题我不能让步,是黑是白我分得很清,但在很多事物上我却说【有坏的方面、也有好的方面】
一边说着我要爱护自己,但是却总让自己做一些又难又累的事情,最后搞得身心俱疲。
等等等等
以及,一边说着一步步来,做对下一件事,却又经常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焦虑万一这条路是通向死胡同的那该怎么办……

【你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
这个问题其实好多人都问过。我父母、老师、同学,乃至一面之缘的人。
当时最印象深刻的是高二准备从文科转美术的时候地理老师的疑问。
【你成绩还行啊,不至于文科上不到大学,那又为何要去选特长呢?】
我说:因为我以前就想考美术大学。
又曾被问,后悔吗?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我不走美术这条路,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绝对,没有我现在来得好。虽然现在也有烦恼,困惑,以及烦躁,但总体上我都还是喜欢的。就比如虽然整日对着电脑上建模软件界面让我眼睛发酸,可总比干瞪着看不懂的高数题海或者强颜欢笑地和自己并不喜欢的人群社交要好太多。

【打算就业还是考研?如果找不到工作会选择考研吗?】
以前的课程这样说:【研究生不是你逃避社会的跳板——不要带着 找不到工作就去考研 的想法面对你的毕业。那是对你未来的不负责。】我听着还觉得有些道理,但终究也还是会做两手准备——有好工作就去,没有就考研。
因为我觉得这两件事都不容易,而相对于考研,我觉得就业更重要一点。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我想独立——有固定收入是独立的第一步。
我从没打算去过老一辈人推崇的那种日子:去嫁人做家庭主妇吧!老公给你经济上的支持,你只需要相夫教子打理家务就好啦,一辈子就稳当了。
人都是自私的,父母都不可能一辈子花钱供着自己,何况一个外人?誓言如纸,时间久了照样还是能撕毁。
之前看短视频,有个人说【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我就想多交一些朋友……】我同学一句话很精彩:【在家靠爹娘,在外靠友人,婚后靠另一半……你什么时候能靠自己?】
最应该信任的,最不会叛变的,还是自己。

如果问我现在会以什么话作为座右铭——
以前是伊能静的那句【不必讨好他人,只为做自己】
现在就是安娜的这句话【做对下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