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状况处理||《助人技术》阅读笔记16
(一)不情愿和阻抗的当事人
很多当事人或多或少都有点不愿改变。不愿改变的原因包括:害怕变化太剧烈、缺乏信任、害怕分离、害羞、害怕改变和缺乏改变的动机。对很多当事人来说,待在已知的痛苦里比去面对改变后未知的生活要容易。
不情愿的当事人可能:(1)只谈论安全的话题;(2)不清楚自己想从治疗中得到些什么;(3)表现得过分合作;(4)设立不切实际的目标然后放弃;(5)对改变不努力;(6)责怪其他人有问题;(7)批评助人者;(8)会谈迟到;(9)失约;(10)忘记付费;(11)过于理智;(12)提前结束会谈;(13)要求私下帮忙;(14)提供无关信息;(15)闲聊;(16)在会谈结束时才提供重要信息。
不情愿通常是被动的,而阻抗是相对主动的。阻抗的当事人通常表现得好像不需要帮助,并觉得被误导了。他们不愿意建立治疗关系,且常常试图控制助人者;他们可能很愤慨,试图破坏治疗过程。阻抗可能是因为:(1)当事人认为没有治疗的必要,不愿被迫接受帮助;(2)价值观和期望与咨询所能提供的不一致;(3)对治疗有负面态度,觉得治疗是软弱和有缺陷的表现;(4)缺乏信任或不喜欢助人者。
面对不情愿或者阻抗的当事人,助人者可能的反应:(1)感到困惑、惶恐、愤怒、内疚或抑郁;(2)试图安抚当事人;(3)变得不耐心或有敌意,变得被动;(4)更加温暖和接纳;(5)和当事人进行权力角逐;(6)试图终止治疗过程;(7)自我损毁,觉得自己很差劲。
应对不情愿和阻抗,助人者可以:(1)将不情愿和阻抗视为正常;(2)认识到不情愿和阻抗有时是一种逃避方式,而不一定是对助人者的恶意;(3)探索自己在生活中改变某些问题时的不情愿和阻抗,更有可能帮助到当事人;(4)检查干预的质量,检查指导性是否太强、太被动或不喜欢当事人;(5)共情同感,理解当事人;(6)不要对有敌意的当事人贴标签、运用专业术语或打官腔;(7)直接处理当事人的不情愿或阻抗;(8)帮助当事人探索对治疗的不情愿和阻抗;(9)仔细倾听,对其中某些部分表示同意,然后表明自己有一些不同的做法。
(二)过于健谈的当事人
话多是当事人的一种防御,当事人试图与他人保持距离。
应对当事人不间断谈论与目标无关的事情,助人者可以在几分钟后小心地插入、打断谈话:“很抱歉打断你,但如果我不在一些地方插话的话,我可能无法帮助你。让我看看我是否理解了你刚才所说的……”
之后再遇到相似的情况,助人者可以抬手或者做暂停的手势示意停止,说“很抱歉又打断你,不过我想确认一下我是否听懂了你说的。”当事人如果不给助人者说话的机会,助人者可以告诉他们自己的感受,并询问当事人在说话时的体验。
(三)过于安静的当事人
过于安静的当事人可能是害羞,可能是对表达自己感到焦虑或有困难,也可能是过去和重要他人的互动很糟糕导致害怕人际交往的情境,还可能是阻抗和敌对挑战助人者。面对这类当事人,助人者需要跟上当事人的节奏,让当事人在自己的时间里表露,或是通过积极再组织鼓励退缩的当事人更加开放,如“我想你实际上是一个比表面看起来更情感细腻的人”。
(四)有自杀意念的当事人
如果当事人提到自杀,或表现出抑郁并可能在考虑自杀,助人者便要严肃地对待这些信号。自杀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常常被当事人视作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助人者可以将当事人提起自杀的话题视为求救的信号。
1风险评估
助人者要主动评估自杀危机的严重程度,进行自杀风险评估:
你在考虑自杀么?
你有尝试自杀的计划么?
你有事实计划的工具么?
你过去曾试图自杀么?
你最近总是退缩或一个人么?
你曾关注过死亡么?
你感到无助或没有价值么?
有谁知道你关于自杀的感受?
如果当事人表明有清晰的自杀意图,且有清楚的实施方案,还有实施计划的工具,就表明当事人有很高的自杀风险。初学者要咨询同事或督导师来决定最好的步骤,且不能让当事人单独待着防止他实施计划。
2处理自杀意念
通过谈论有关自杀的感受,当事人可以表露自己最害怕的方面,且感到有人在倾听并理解他们。
如果助人者不愿讨论自杀的感受,当事人会感到更孤单、羞愧。如果助人者低估或否定他们的感受(“之后会好的”),指出他们生活的积极方面(“你有很多值得活下去的理由”)或提供错误的安慰(“一切都会好的”),不仅会让当事人更沮丧和想自杀,而且会因为不能获得帮助而感到绝望。
同样重要的是,助人者不要觉得自己必须成为这类当事人唯一的救命稻草,否则助人者会耗竭且无法帮助他人。助人者不要承担过多不必要的责任,可以寻求督导和治疗来处理和理解自己的感受。
3危机处理的情况
(1)在经过讨论后,助人者可能决定危机当事人要住院保护他们不受伤害;
(2)当事人认识到危险并同意住院获得高强度的精神和心理治疗;
(3)助人者必须不顾当事人的意愿送其住院;
(4)可能没有必要住院,和当事人一起拟定行为合同,内容包括当事人同意不伤害自己,保证自杀念头出现时联系助人者或危机热线获得帮助。此种情况下,有必要将当事人的自杀意图告知当事人的家庭、密友或重要他人。
助人者可以提供24小时危机干预热线,协助当事人确定一个支持系统;可以转介当事人让他获得更多的帮助。
出于法律上的考虑,助人者需要写下评估和帮助当事人的步骤并存档,包括问过的问题、咨询内容、作决策的过程及所实施的干预。
(五)性吸引
感到被吸引并不违背伦理,但对吸引做反应(如与当事人交往)则违背伦理。这种情况可以和督导师讨论这种吸引。
来源:《助人技术 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模式》(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