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简单的中世纪匈牙利概括:2,阿瓦尔人的反扑,君士坦丁堡之围与失败

2022-09-05 02:28 作者:骷髅哒  | 我要投稿

上一回我们说到罗马人与匈人对本地区微弱的影响,以及阿瓦尔人的到来。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再次说明一下,阿瓦尔人时期,本地的民族情况。

520年左右的边界

在520左右,在东帝国的北部可以分为几类较大的蛮族,他们分别是安特人(Antae),斯克拉文尼人(Sklaveni),虽然起源各有说法(安特人被认为可能是阿兰,斯泰基人与斯拉夫人的混杂,在六世纪开始由斯拉夫人占主导),但是主要是日后斯拉夫的主要来源的斯拉夫系蛮族,与库特里古里人(Kuteiguri)和他们更东部的乌蒂古尔人为代表的突厥系蛮族,以及以格皮德人为代表的日耳曼系蛮族。虽然将他们分为三大系,但是并不代表着他们会形成泾渭分明的三个派系,而是混乱的,并且在东罗马帝国的刻意诱导下,打作一团。


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匈牙利(日后为了讨论方便我会以匈牙利作为潘诺尼亚~喀尔巴阡山脉盆地这一地区的统称)地区蛮族们的了解,实际上大多数来源于同一时期东罗马帝国的记载,或是罗斯编年史。在东帝国的记载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关于某某皇帝挑拨两族之间互相攻击。伦巴第人便是东帝国引入潘诺尼亚针对格皮德人的,另外,在阿瓦尔人进入匈牙利地区与格皮德人大战的时候,帝国军队也乐于在阿瓦尔人进攻的同时进攻格皮德人占据的地区。


我们要知道的是,在此时,就可以看到匈牙利的地区整个的民族情况非常的混乱,之前存在的那些伊利里亚人,凯尔特人,阿兰人等,虽然不再具有主导地位但是仍然没有消失。在这之后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还会更多的进入这一地区,并且会逐步的向巴尔干半岛迁徙,变成日后的“巴尔干火药桶”。


同时,可以看见,东帝国并非豪不关注这一地区,但是显然对征服这一地区仍然没有什么想法,满足于通过拉拢,经营来培植蛮族盟友,进而建立与其核心地区希腊地区的缓冲区。实际上,阿瓦尔人最初也被帝国当作缓冲区来使用,我认为宇信潇老师在《不可不知的匈牙利史》之中武断的认为罗马帝国击败匈人帝国而不占据匈牙利地区,将其拱手送给他人做嫁衣有些过于偏激了,事实上到了东帝国,东帝国也仍未想占据匈牙利地区这个具有大量民族的混乱区域,而是利用类似于图拉真之门的要塞以及蛮族盟友建立缓冲区,阿瓦尔人在几十年来,于查士丁尼执政时期,也良好的发挥着帝国预期的作用。就算帝国想要抽出手来将其征服,在东部与萨珊波斯的长期对峙也极大的吸引了东帝国的主力军。就算能够抽出手来,支持收复西帝国也会排在征服匈牙利之前。


回到602年,巴颜一世可汗与莫里斯皇帝双双去世,莫里斯皇帝不得不说是一位善战皇帝,并且自著有军书十二卷,在他在位期间,于帝国境内四处出击,在东与波斯,在西与意大利的伦巴第人和摩尔人,在北与阿瓦尔人的战斗均有决定性的战果。但在为政上,虽然着手改革,但是因为征收重税又削减军队福利,终究还是于内乱之中被杀。他一手着力稳固的局势也因他的死再次激起千重浪。这也给了阿瓦尔人喘息之机。


在政变之后,福卡斯皇帝占据了君士坦丁堡,并且成为了新任皇帝。此人的为政暂且不表,研究上来说也多有后来人抹黑的迹象。但是可以完全肯定的是,他的谋反直接给予了萨珊波斯的库斯老二世(Khosrau II)以为岳父报仇(他是莫里斯皇帝支持登上波斯皇位的)的名义进攻东帝国,撕毁条约的借口。据说,库斯老二世收留了一位自称莫里斯皇帝之子提奥西多的人,他要求将这位提奥西多登上帝国皇位。


并且福卡斯皇帝自己本身无法保证帝国内部的矛盾,反而将其激化,直接导致了在他即位不久之后(602年即位,在608年)爆发了又一次叛乱,老希拉克略(日后皇帝希拉克略的父亲)同样以为莫里斯皇帝报仇的名号,在反对福卡斯的支持者的帮助下抵达君士坦丁堡,虽然这之前又爆发了针对这个的叛乱,但是最终小希拉克略于610年即位。领导与波斯的战争。


需要知道的是,这场叛乱消耗了帝国大量的精力与又又仅存的国库与国力,这场以莫里斯皇帝死后为分界爆发的叛乱虽说无法以日后曼齐克特的悲剧对帝国的国力的损害相比,但是也不逞多让了。毫无疑问,在与波斯的这场战争之中,东帝国并不占优。并且还刚刚换过皇帝。希拉克略皇帝在最初甚至想过对波斯俯首称臣,在《Ghost empire : a journey to the legendary Constantinople》中所说,希拉克略承认波斯的权威,在《Decline and fall of the Sasanian empire : the Sasanian-Parthian confederacy and the Arab conquest of Iran》之中,希拉克略皇帝愿意接受库斯老二世的皇帝人选,而在《 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之中,写道希拉克略皇帝想要迁都迦太基。这一切的一切,我因为没有查证历史原本记载的能力暂且按下不表,但是完全是建立在波斯人已经打穿小亚细亚,已经抵达博斯普鲁斯海峡,并且占领了叙利亚与埃及的情况下才会想到的。


于此同时,阿瓦尔人也卷土重来,他们与波斯帝国结盟,一同朝向君士坦丁堡进军。他们在610开始不但尝试进入北意大利地区,并且因为帝国的绝大多数精力集中在东线,在巴尔干地区更是横行霸道(这样直接的导致了斯拉夫人的进一步朝向巴尔干的涌入),在617年,在与希拉克略皇帝的谈判之中,他们甚至公然直接涌入了君士坦丁堡的郊区附近进行劫掠,据说劫走了近两万七千余人(出自Die Awaren: Ein Steppenvolk im Miteleuropa)


不过库斯老二世不知为何没有答应投降,同时,在君士坦丁堡宗教势力的帮助下,希拉克略皇帝开始积攒反击的实力。自622年开始,于东线希拉克略皇帝进行了多次反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君士坦丁堡的威胁仍在继续。


626年5月,阿瓦尔汗国伙同一些其他部落(格皮德人的残余,还有到来的保加利亚人等可能的民族)首先尝试围攻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他们的攻势在持续了33天后便被放弃。之后,他们便前往君士坦丁堡进行围攻。他们在大约 6 月 29 日抵达君士坦丁堡,并且在差不多前后脚,萨珊波斯的两位将军,沙赫巴拉兹(Shahrbaraz,“帝国的野猪”)与卡达里根(Kardarigan,“黑鹰”)率领一支偏军设法绕过了希拉克略率领的士气高昂的军队来到斯普鲁斯海峡的亚洲面。但因为东帝国的海军控制着制海权,所以他们没法绕到欧洲面去帮助阿瓦尔人,他们的人数可能不是非常多,起码不足以攻下君士坦丁堡。但是波斯人的攻城经验远比阿瓦尔人丰富,他们的出现很可能导致协助阿瓦尔人的进攻更加顺利。


根据记载,阿瓦尔人纠集了八万大军(《The Avar Siege of Constantinople in 626》)。统帅他们的领袖没有留名于历史,我们便称呼他为巴颜二世好了。其间,赫拉克略皇帝因深陷美索不达米亚战场而对工程无能为力,只派了一小部分军队回去(主要是为了提高城内士气,没有援军的守城战是很绝望的)君士坦丁堡的守军约有 一万两千人,但大部分是骑兵(现代估计还有一至两千的禁卫军,而近代估计守军可能不到八千人。)。他们显然下马作战。在6月30日,阿瓦尔人的攻城武器准备完毕之后,城内试图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但是被拒绝了。

Chronicle of C. Manasses中记载的围城。

不过,要是阿瓦尔人认为自己能逼迫君士坦丁堡投降,那就大错特错了。虽说如此,但是此时的君士坦丁堡守将,领衔贵族伯鲁斯(Bonus)也没有放弃通过支付金钱挽回局势。7月29日攻城开始之后,在头五日的尝试无果之后,根据之后使节报道发现了波斯人出现在其中,他立刻意识到了之后的攻城会更加猛烈。但是普世牧首塞尔吉乌斯(Sergius)整日于城墙各地携带圣母圣像鼓舞士气,保证对异教徒的胜利,虽然进攻猛烈,但是城内士气仍然高涨。


在8月6日,阿瓦尔人发现了一处城墙漏洞并且集中攻击,甚至突入城内占领了帕纳吉亚教堂(church of Panagia,位于君士坦丁堡西北角),他们在等待信号与萨珊海军,斯拉夫海军一同策应攻击,与但是在这之前,罗马人的间谍得到了信号,于是在8月7日,伯鲁斯故意使用了虚假的信号分批次的引出了对手,并且设好了陷阱。


也有说法是,由阿瓦尔人下属的斯拉夫人负责去君士坦丁堡对岸接应波斯军队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但在突破拜占庭海军封锁线的战斗中,几名斯拉夫士兵不幸被俘。在遭受审讯时,斯拉夫俘虏不慎吐露了阿瓦尔人与波斯人夹攻君士坦丁堡的暗号(《不可不知的匈牙史》)。


如果去接应波斯人的斯拉夫船队看到博斯普鲁斯海峡君士坦丁堡一侧夜间有烽火燃起,则表明阿瓦尔人开始攻城,此时斯拉夫船队便可以载着波斯军队从海上夹攻君士坦丁堡。虽说阿瓦尔人是典型的游牧马背民族,但是他们不可能自己负责海事,布战,这些事情,他们是统统交给斯拉夫臣属来的,这也导致了他们社会的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炸弹的出现。


伯鲁斯在第二天故意发送了假信号,斯拉夫船队的不合时宜的攻击让东帝国海军将它们全部摧毁。约有四千波斯军队随着斯拉夫~萨珊船队葬身大海。与此同时,在陆地上持续的攻城也遭到了挫折。这之后,随着远方萨珊五万人的主力军队被希拉克略的兄弟击败的消息传来之后,阿瓦尔人完全丧失了战斗的意志,并且有迹象表明在8日的时候他们的补给也快耗尽了。


在8日击退阿瓦尔人的进攻的同时,君士坦丁堡的居民们欢呼雀跃,几欲冲出城外帮助守军捣毁阿瓦尔人的攻城器械。这自然被伯鲁斯所阻止。在第二天后,阿瓦尔人自行焚毁了可能留下的东西,撤出君士坦丁堡。位于欧洲面的波斯军队也无法再威胁君士坦丁堡了。


库斯老二世对此非常恼怒,他发密信给卡达里根,要他杀死沙赫巴拉兹并带回军队。不过希拉克略不知道如何截获了信件,并且小作更改,直接策反了沙赫巴拉兹的部队。


君士坦丁堡之围是具有决定性的,一方面这代表了萨珊波斯对东帝国最后威胁的结束,另一方面,这直接的打击了阿瓦尔汗国这个政治实体存在的基础威望。在接下来的三年内,阿瓦尔汗国的势力迅速衰弱,不过你方唱罢我登场,我们的主角还有个几百年就该出现了。


一个简单的中世纪匈牙利概括:2,阿瓦尔人的反扑,君士坦丁堡之围与失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