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玩也要玩得很科技——玩具

2020-05-23 10:34 作者:洗芝溪  | 我要投稿

要讲一个中国人别样的发明,那就是玩具。

是的,你没有看错,我说的不是什么特定的玩具发明,而是“玩具”作为整体的发明。中国人发明了玩具。这样说相信会有很多人反驳,并提出各种例外。但正如我前面说的“烹饪”一样,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才会烹饪,但中国烹饪确实是将其它所有文明都抛离了太远。玩具的情况与之类似

在有限的文献资料中,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玩具(如果能够这样称谓的话)大多都只是人形、或动物形的简单雕刻,又或者是一些简单的几何形状,如球、环等。这些东西由于过于简单,实在无法被称为“发明”。当然了,古代西方有一个大的玩具门类非常发达,那就是性玩具,大约古罗马时期就有各种男性生殖器的模拟物了。

总体来说,西方古代的游戏主要是模拟两类事件,战争和性。模拟战争,那就是各种体育活动,跑跳类的,球类的,斗兽类的等等。模拟性,除了性玩具之外,广义上讲,就是社交。从英国流行的party,本质上正是保留了群婚的痕迹。直到今天,西方人的生活中,娱乐形式中依然没有脱离战争和性这两个基本主题。在东方人看来,西方人的生活有时候真是很枯燥,拿着一杯啤酒穷侃一下午是他们的常态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穷侃一下午之后,一杯啤酒还能剩下一大半。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的玩具门类就非常多了,而且各具趣味,又充满内涵。玩具是因游戏而生。中国古代的游戏,大致上可分为雅戏、博戏、斗戏、童戏等。其中,雅戏主要是在文人之间进行的投壶射覆一类,这种游戏更注重文化内涵,与科技的关系不是太大。唯一值得一提的可能就是灯谜中所用的“灯”,其中包含了不少手工业的智慧。

博戏,主要分牌类和棋类。这两样一直到今天,也是主要的博戏内容。其中所蕴含的数理逻辑有多深,我想不必过多解释。牌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个应当没有争议。不管是麻将、牌九,还是扑克,都是从宋朝的叶子戏演化而来,其中广泛应用了自然数作为基本的单元。

说句题外话,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西方那样政教合一的政体,也没有全国性的宗教信仰,博戏在中间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宗教的价值,无非是为了思想统一、便于管理。当人类的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人就不再需要为了生计而整天奔波,社会中会有大量闲人出现。人闲是非多,为了解决这个“是非多”的问题,西方人只能用宗教来禁锢。而中国呢,则是发明了各种博戏,用以消耗普通人闲暇的时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麻将,就是中国人的宗教。

除了牌以外当然还有棋。棋的起源就存在争议了。

按照英国人的说法,所有的棋都是来自古印度一种叫八目棋的棋类。这种八目棋向西方传播,就成了国际象棋,向东方传播,就成了中国象棋。众所周知,英国人在处理历史的问题上总有很多争议。这种人为抬高古印度文明的做法,让人难以认可。

首先,我想没有哪个中国人会相信我们的中国象棋是从印度那里传过来的。事实上,中国象棋的发源有清晰的历史记载,唐朝牛僧孺的《玄怪录》就记载过一个大致的象棋对弈过程,其中已经初具今天象棋的格局。当然,象棋并不是一天发明出来。象棋的“象”,是指象牙做的棋子,起于先秦时期。而象棋中的车,也同样是先秦时期的兵种。但炮就是宋以后的了(当然这个炮也可能是先秦的投石车)。如果严格来说,真正形成今天象棋的格局,当推至宋朝。

至于说中国象棋是来自印度,这可信度实在太低。仔细去看印度那个八目棋,本质上有点类似于今天所说的飞行棋,属于掷骰子走格子的,这和我们战国时期的“六博”(又名陆博)玩法类似,和象棋的玩法差别非常大。不仅如此,八目棋本身的可信度究竟有多高,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中国象棋出自中国本土当无异议。同时,由于国际象棋不管是子力、走法,都和中国象棋更加接近,我更愿意相信它是由中国象棋改造后再传入西方的。

当然了,即便以上分析都不可靠,中国棋还有一个真正的代表,那就是围棋。这是英国人无论如何狡辩,都无法赖在印度头上。围棋的发明到底有多早,至今已很难考证,但至少先秦典籍中,已经大量出现围棋的记载。围棋的对弈规则并不复杂,但真的要下出意趣来就非常复杂,直到今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下围棋依然太难了。无法想像三千多年以前的古人是如何想出这种需要超高智慧才能进行的博戏。

然而,它的确存在了。它的存在本身足以说明许多问题,不管是人类学上,还是文明方面。

除了博戏,另外一个大类,就是斗戏。

斗戏的主要玩具都是些活物,众所周知的有蝈蝈、斗鸡、赛马之类。当然也有球类,比如蹴鞠,这个就不多说了。

中国的斗戏和西方的斗兽有一些类似之处,但区别也很明显。西方的斗兽,比如西班牙斗牛,仍然保留原始的暴力美学,主要体现的是人类生物本能的一面。中国的斗戏则主要还是以动物喂养和智慧比拼较多。

众所周知的田忌赛马,本质上是关于策略、博弈论的游戏,已经脱离了原始、粗犷的审美追求。

而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一种斗戏,莫过于斗鸡。直到今天,斗鸡依然是民间一个活跃的斗戏种类。斗鸡之所以有趣,是因为人力能控制的因素极多。鸡种的选择,如何喂养,如何训练,如何提高战斗力,门门都是学问。特别是,斗鸡并非简单的越强壮越好,不同鸡种间存在一个循环相克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优胜的鸡种,所以这就涉及到比赛前的战术安排和比赛场上的控制。

通常的斗鸡比赛,一般分为三盘,即头盘、中盘和残盘。盘与盘间要休息,这是鸡倌们给斗鸡恢复体力的时间。恢复体力的办法通常是使水,也就是用水给鸡降低体温。这个使水的门道非常大,也能体现鸡倌的高低之别。

针对小孩子玩的,就是童戏。当然,童戏并不局限于小孩,大人玩也十分正常,比如踢毽子。童戏可主要分为两类,益智类和技巧类。

益智类的,众所周知的有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孔明锁等等。这些玩具都是谁在何时发明,今天已很难考证,但能流传至今,足见其生命力的强大。除了制造简易、随时可以取玩等特点外,以益智为目的,却又变化多端、乐趣中生,的确是巧思无限。可以说,益智类玩具是提高民族智商的一大法宝,尤其是数理逻辑能力,有许多是在益智类游戏中得到提升的。

而另一类以技巧为特征的,那就更加庞杂繁多了,风筝、陀螺、秋千、高跷、毽子、空竹、竹蜻蜓等等,形式简单而有趣,其中又蕴含着颇多的自然规律,玩乐之中便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开始认识和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有一个美国人写过一本叫《中国男孩和女孩》的书,里面较多反映了古代童戏的情况。

总体而言,中国的玩具以简易实用为主,游戏规则往往简单亲民、一学就会。普通人,能玩出普通人的快乐,有能力的,也能从中找到能力发挥的渠道。中国的玩具,绝不是单纯用于发泄剩余荷尔蒙的工具,绝不是精力旺盛者无处发泄精力的产物。

玩乐本身,就是一种追求。生活,不是为了追求快乐。生活,本身就是快乐。

如果说科技发展是把人变成了科技的奴隶,那么这样的科技还有丝毫意义吗?科技的终端应该是快乐,而连接它们的,则必然是形形色色的各类玩具。今天的中国人,似乎在科技发展中快要遗忘那些原本快乐的感觉,这本不应该发生,因为我们曾是唯一擅于为自己创造快乐的民族。也许在今天,我们应该去回想,在不同的年代里,那些快乐是如何被创造的。这对于已经掌握了现代科技的我们,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大事。


玩也要玩得很科技——玩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