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出了兰州,就吃不到正宗牛肉面了吗?

2020-05-23 10:30 作者:美食台  | 我要投稿


之前台台去了趟甘肃,带大家云吃了早六点的头汤牛肉面,展示了一碗兰州牛肉面该有的样子。


视频发出来后,不仅让兰州人“思面情切“,更让不少粉丝惊呼,原来这么多年吃的都是假“兰州拉面”啊!还有粉丝灵魂发问:太馋了,但人不在兰州怎么办?外地能不能吃到正宗的牛肉面?


在上海吃到的牛肉面

于是,台台火速整理了一份“兰州牛肉面鉴别指南”,按照这个方法在上海展开了搜寻。这个指南适用于不在兰州,但却想吃牛肉面的你,如果你刚好在上海,就可以跟我们一起去解解馋!


吃之前我们先厘清一个概念,“兰州拉面”和“兰州牛肉面”。

在兰州,当地人不认可“兰州拉面”这个叫法,都是叫“牛肉面”的,绝不是因为兰州人矫情,单纯就是因为叫习惯了,以及这名字背后广为人知的过节。

早些年,兰州人都不愿意背井离乡去外地开面馆,一是本地牛肉面市场需求大,没必要开拓新市场,二是过去物流不发达,牛肉面换了水土全变了味,这是兰州人的死穴,砸饭碗的事情干不得,所以外地的牛肉面市场一直被青海人占领着。


青海人开的兰州拉面馆

“兰州拉面”的名声也是青海化隆人打出去的。化隆曾是全国贫困县,山大沟深、十年九旱,农民靠天吃饭。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一个叫马贵福的化隆人在厦门开了第一家拉面馆,即使做法大相径庭,但为了招揽生意,还是打出了“兰州拉面”的招牌。

生意做得不错,于是亲帮亲、一带一,化隆人抓住了这个脱贫致富的机会,在全国各地开起了小面馆。化隆一共30万人,如今12万人都在做拉面生意,拉面早已经成为化隆的致富产业,是政府支持的脱贫项目。

青海人开拉面馆没有“口味正宗”和“文化输出”的使命,除了青海拉面,还一并经营盖饭、水饺、泡馍、小炒、大盘鸡,以及连兰州人都闻所未闻的“兰州炒饭”。很多面馆的拉面品质乏善可陈,却打着兰州的招牌,你说兰州人气不气?

虽然叫牛肉面或拉面都无伤大雅,但在兰州人的执拗里,也可以看到他们对正宗和口味的执着。


兰州牛肉面没有派系之分,每一家面馆都自成一派。对于吃惯了牛肉面的人来说,判断牛肉面正不正宗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凭感觉”,味儿对不对一闻就知道,这是从小吃出的“牛肉面雷达”。但感觉这东西太飘渺,所以我们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官方版的牛肉面说明书。


汤清:牛肉汤醇香清净,需每日现熬。一要舍得用肉,二是肯花时间。以前兰州也有用牦牛肉的,现在一般都是黄牛肉。各家香料配比不同,也会造成汤底的风味差异。


萝卜白:汤里面一定要有萝卜片儿,根据时令选择白萝卜或绿萝卜,煮好后加进牛肉汤里,要看着通透,吃着薄软,否则都不合格。


辣子红:西北人离不开油泼辣子,这也是决定风味最直观的因素。档口往往都放着堪比面盆的辣椒盆,虽然看着强势猛烈,但不要担心,这种辣椒香而不辣,大可放心尝试。


蒜苗香菜绿:牛肉面里的默认选项,往往下手大方,用量大胆,不吃香菜要提前告知。


面黄:兰州牛肉面讲究爽滑透黄,粗细均匀、吃口筋道,光面条就有9种选择。别看是同样的汤底,形状不一样,呈现出的风味也截然不同。

毛细是最细的一种圆面,比常见的挂面还细,越往上,面条越粗、筋道有嚼劲。二细颇受本地人青睐,最粗的是二柱子,像筷子一般。还有扁面条和三棱形面条,从韭菜叶宽裤带宽,统统都能拉出来,而且出餐速度非常快,但凡一碗面拉半天的,都不靠谱。


牛肉面的五大标准里,连香菜蒜苗这种配料都独占一位,唯独没提到肉。确实,兰州牛肉面里的那点肉星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牛肉早已投身清汤于无形,浓缩成了这碗面的灵魂底味儿。以及,作为一碗7块钱的大众经济快餐,对肉量有过高要求实在有点难为人了。


不过店里都有提前卤好的牛肉,可以单独加。切成薄片,往汤里一浸,酥软香浓,还可以要几两凉拌牛肉吃。卤蛋也是牛肉面的好搭配,肉蛋双飞绝对饱足。


虽然都说出了兰州,离开黄河水,就再也吃不到真正的兰州牛肉面,但随着物流的高速发展和市场对地方食物的广阔需求,越来越多的兰州人也开始走出来,尤其是在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移民大都市做起了牛肉面生意,开始为真正的兰州牛肉面正名。


我们在上海挑了十几家评价较好的兰州牛肉面馆,一趟吃下来,除了个别真的非常糟心,多数店家都慢慢克服了水土不服的问题,也有不少改良。

兰州的牛肉面馆多在街头,属于全民经济快餐,上海牛肉面馆则更为精致,多数开在商场里。最明显的变化是价格,普遍都翻了三四倍。形式也更有噱头,既有网红款的海碗四人份牛肉面,也有一次吃八种面条的奢华套餐,价格也很亮眼,一套要一百多,率先完成消费升级。


价格贵的同时,给的肉也多了,基本都有几大片,视觉上看起来很满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牛肉面。


蒜苗和香菜的用量相对克制,辣椒的缺席是最明显的,很多店都把放辣椒环节留给了顾客自由发挥,变成了温婉的清汤面,甚至显得有些寡淡。而且还配上个兰州绝对见不到的大汤勺,毕竟兰州人都是大口吃面、捧碗喝汤的。


兰州人吃牛肉面都是捧着碗喝汤的

我们吃过的牛肉面馆大都达成了面条选择自由,除了大宽和荞麦棱基本都有,可能为了适应当地人口味,面条整体要比兰州的细一号,还自创出了“均细”的概念。


上海牛肉面馆也迎来了sku大爆发,毕竟靠一碗面打开外地市场有些难度,面条不够,小吃饮品来凑:甜醅子,牛奶鸡蛋醪糟、酿皮、羊肉串,甚至灰豆子、冬果梨、胡萝卜素,再丰富的还有手抓羊肉、烤串和炒菜。


伊祥 敦煌楼

甘肃驻沪办旁的老大哥

💰牛肉面 18/碗


上海牛肉面里,中山北路的敦煌楼名声最响,隔壁就是甘肃省驻上海办事处。据说这里原本是驻沪办食堂,后来开始对外开放,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一个年头,陆续开了六家分店,可以说是上海最早的兰州牛肉面启蒙店。


一楼大堂主要供食客吃面和一些简单的小菜,二楼是吃西北炒菜的。一到用餐时间,人乌泱泱的,不仅要排队还要抢位子。他家的汤是每天现熬的,要记得避开2点半到4点半的熬汤时间。


让人失望的是,他们店是默认不放辣椒的,看着有些寡淡,只能从桌上的辣椒罐里小勺加料,没有刚出锅的热汤和油泼辣子的激烈碰撞,总感觉少了些味道。


汤底倒是蛮清的,也有肉香,萝卜绵软很好吃,零碎的牛肉丁都是边角料,还有比较肥腻的部分,想吃肉只能单独加。虽然绿是有的,但蒜苗很少,汤里的香菜味儿更突出一些。

为了统一标准,我们点的都是二细。面条还算筋道,但比标准要细一点,更像在兰州吃的三细。


他家延续西北人吃面爱佐些小凉菜的习惯,除了泡菜、土豆丝之外,还有时令的野菜和凉皮等,菜量较大,适合两三人分享。另外,甜醅很好吃,但红柳烤肉真的不太行。


阿里兰(人广店)

最有兰州味儿的牛肉面

💰牛肉面 18元/碗


这家店,一度让我以为穿越到了兰州。


不仅有着朴实的装修风格,吃面流程也很正宗,进店在前台先点单,然后拿小票去档口取面,就连接票小哥的口音也很兰州,会喊出通用的“拉面暗号”。


牛肉面分原味和酸菜两种(酸菜牛肉面曾经也风靡一时,就是在牛肉面的基础上加一些酸菜),除此之外还有凉面、炒面、拌面、手抓羊肉、酿皮和羊肉串。


他家供应除了二柱子和荞麦棱的七种面条。清白红绿黄每一样都很标准,红艳艳的一大碗,无论看起来、闻起来、吃起来都很兰州。他家面是标准的兰州“二细”,吃着嚼感十足,唯一的迷惑点是居然在汤里面吃出了几颗花生,味精也下得重一些。


这家开了四年的面馆,还有不少亲切的北方味儿,比如这种北方面馆常见的自助汤桶,就差桌上来碗大蒜了。


宋记 黄河楼(安远路店)

💰牛肉面 16元/碗


撇开“山寨味”满满的招牌和杂乱的菜品不谈,他家的牛肉面口味倒是让人有些出乎意料,可以杀进此次探店排名前三。

厨房档口一大缸秘制辣油坐镇,朴实带劲,一下子就有兰州味儿了。


他家的面条有八种选择,包括不太常见的三棱子(荞麦棱)。还有面条模型参考,对第一次吃牛肉面的人很友好。


汤头清、萝卜白、辣油红、蒜苗绿,面条淡黄筋道,拉得也比较均匀,是一碗性价比很高的牛肉面。辣椒给面条增色不少,一不留神就吃光整碗。


嘻嘛香 兰州巷子(日月光店)

小清新的西北面条

💰牛肉面 28元/碗


嘻嘛香是兰州话,就是特别好吃的意思。上海有两个嘻嘛香连锁店:嘻嘛香兰州巷子和唏嘛香金城兰州。两者口味都还可以,但我们更推荐嘻嘛香兰州巷子的漕宝路店,装修风格虽然比较“网红”,但整体口味和服务都还不错。


进门坐下,先上一杯甜甜的红枣茶。手机扫码点单,可以直接选择面条的种类、是否加香菜、辣椒等偏好。


面一端上来,香味四散,辣椒功不可没。肉也蛮多的,切成大片,吃着很酥软。香菜和蒜苗的量比较克制,缺点是面粗细不均匀,但还算有嚼劲。


服务可以说是非常贴心的,小朋友吃面太长,会及时递剪刀过来。开放式厨房,也可以看到厨师拉面煮面的全过程。


马子禄(南京西路店)

牛肉面吃出露天咖啡馆的感觉

💰牛肉面 28/碗


马子禄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兰州本土品牌,分店很多,甚至开到了日本。虽说被戏谑是做游客生意的,但水准基本在线。


上海的马子禄开在南京东路步行街口,古朴的门头在一众咖啡馆、披萨店里倒也出挑,坐在外面的小桌上,居然吃出了露天咖啡馆的小资感。

最没想到的是兰州走出来的马子禄,也省掉了重要的辣椒环节,同样以辣椒罐代替。面煮得更硬一些,很有嚼感,牛肉也给得足。汤底虽然香,但有些咸,最不合格的是萝卜,吃起来是脆生生的。不至于踩雷,但总体还是有点失望。


马子禄的生意很好,差不多下午两点左右就卖完了。他家和敦煌楼一样,早上和下午熬两次汤,赶不上午市的话,最好四点之后再去。


为了方便大家吃面,我们整理了一张表格,有我们觉得值得一试的店家,也有要注意避开的雷区。听说浦东还有一家兰州人开的家飨牛肉面馆,可惜在探店期间没有营业。


说心里话,在上海吃牛肉时,总是抱着很纠结的心情。一方面希望能找到正宗好吃的牛肉面一解乡愁,一方面又希望没一家优秀的,好让家乡美食有着无可替代、不可复制的魅力。但换个角度想想,食物就像人一样,还是该多出去走走看看,去面对变化、面对不同,才更立得住。开在外地的牛肉面馆,也是一扇让人了解西北饮食的大门,吃了它,可能才会向往它。

文✍️/西北铲

图📷/刘思宇

设计🎨/Tsaiyurun、十一

出了兰州,就吃不到正宗牛肉面了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