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直播澶渊之盟利弊讨论正反双方观点如下:

2023-03-22 22:38 作者:经济研究室-祈祷  | 我要投稿

正方观点(澶渊之盟利大于弊):

夏商西周先秦:军事上,开国皇帝是禁军将领,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但到了宋太宗时期能力大幅减弱。宋太宗灭完北汉后无法继续北上。军事上指挥系统比较僵化。为了遏制武将,军事孱弱。辽方军事比较强悍,名将辈出。宋太宗二次北伐依旧失败。宋真宗被裹挟着御驾亲征,本身军事才能有限。经济方面:北宋经济比较发达,澶渊之盟使得贸易收入增加。北宋连西夏都打不过,更打不过辽朝。辽国有战马优势。澶渊之盟赢得长期的和平,老百姓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中生活。弊端:燕云地区长期在契丹的统治下,民族歧视比较严重。但总体来说当时签订澶渊之盟问题不大,问题出在后世帝王未能在后面的和平环境下将国家壮大起来,收回失地。

柠檬-星夏:历史是胜利者编写的,后世帝王可以北伐,与澶渊之盟关系不大。战争的经济消耗远远大于合约内容,从经济角度来说是划得来的。开放贸易,宋朝可以和辽国互市双赢。宋朝得国不正,国家开拓能力不足。

橘猫:心态上处于弱势,宋朝失去了河套地区,骑兵部队太少。射死敌方主将是一次偶然,整体军事实力还是无法形成绝对优势。辽国当时已经汉化,既有游牧也有农耕基础。首都位置不好,防守压力太大。宋朝是强干弱枝。地方军事实力不足,依靠首都兵力。所以签订盟约总体来说是有利的。

黑茶:皇帝制定澶渊之盟是基于对国家的统治。当时,宋朝的国库收入3000多万贯。河北为了防御辽国,部署了30多万军队,消耗2000多万贯。自从澶渊之盟后,长期的和平省下很多的军费。虽热有进贡辽国,但相对财政来说微乎其微。中原政权很难一次性灭掉北方政权。当时,宋朝城市化率很低,游牧民族的威胁主要还是农村地区。辽国未攻克坚城并未陷入绝对的劣势。从结果来看,辽国后面一百多年确实未对宋朝形成侵略。北宋灭亡发生在一百多年之后,不该归因于澶渊之盟。

weiahai:对于辽朝来说,燕云地区是后晋送来的,合理合法,辽国才是中原正统。五代十国大多也是少数民族政权。宋朝继承自后周、后汉、后晋,应是辽国的仆从国,宋伐辽非正义。澶渊之盟前,双方都对军事厌倦,辽太后无意扩大战争。战争前,宋辽双方都有误判,认为自己才是受害方。辽打入开封已经不现实,如果退兵,宋朝会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定州军王超部队按兵不动,对宋朝高层决策产生不利影响。宋真宗无法判断王超会不会反。辽主将死后,士气低迷,也看不懂王超部队。所以对宋辽双方来说,澶渊之盟都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烟花看不饱(站在宋朝人的立场上):当时北宋未能在军事上形成绝对优势。盟约给百姓带来和平。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的观点是事后诸葛亮。军事方面,皇帝、大臣提供整体的规划,具体的操作是依靠下面的将领。下面的将领提前规划,调动士气。寇准也是可以做到对下面军队的领导,可以绕开皇帝继续打仗。寇准可以谎报军情,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所以寇准不敢打也是因为当时打不赢。当时敌方的军情是不容易被宋朝官方或者百姓知晓的,并无法对当时的局势做出明确的判断。

反方观点(澶渊之盟弊大于利):

二十七笔侠:澶渊之盟的签订是宋朝无力统一中国的客观要求决定的,是南北实力接近的象征。虽然盟约给中国120年的和平,但从结果上看北宋六代人未能统一中国说明盟约导致武备松弛,防御能力也顾不上。另外,边防带来很大的财政压力。

反驳烟花观点:当时皇帝是站在全局考虑,寇准要听从皇帝的安排,在宋朝的体制下无法绕开皇帝独立指挥军队。寇准有点机会主义。

几何数:执行方面有问题,结果是北宋给辽国提供岁币。当时的情况宋朝是优势方,作为外交是优势条件,本应该是宋朝向辽国提出赔偿要求。即使宋朝没有实力反攻辽朝,在当时的情况下,外交方面应该扩大利益诉求。盟约本身是屈辱条约,对后世影响也比较大。是国家级别的自我矮化,暴露了战略上的弱势。辽国存在宣传优势。后世帝王因为澶渊之盟,无法向北扩张。民族自信心方面出现战略迷茫。

不和俗:当时战争拖下去对宋朝有利。辽军主力(皇帝+太后)连吃败仗,暴露出致命弱点,攻城能力孱弱,孤军深入,粮道无法保证。二十万大军后勤无法保障。辽军主将死亡导致军心士气大跌。一旦太后、皇帝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宋朝战略回旋余地很大,可攻可守。宋朝远没有筋疲力竭。王超是一股威慑力量。

签约之后,开战理由并不缺。太宗继位后,越往后拖军事越不利,不能相信后人的智慧,该打还是要早点打,最好在当时就把问题解决掉。皇帝本身的怯懦导致签订盟约。

suaiGzqq:对前朝的错误矫枉过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致文官势力太大。外部有强大的敌国,才能迫使宋朝进行制度上的改革,比如扩大武将权力。

暗自无声:宋朝皇帝和文官懦弱。签订盟约后,并没有进行制度上的改革。澶渊之盟是丧权辱国,虽然没有称臣,但纳贡了。没有珍惜和平时期。盟约出卖国家利益,人民的利益,换取当权者享受和平的生活。普通人民并未从中减轻负担。

摇摆着: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国家失去了1、面子;2、土地;3、岁币。盟约是不平等条约。

深红redd:六国论:“以地事秦如抱薪救火。”澶渊之盟并未达成战略目标。对外妥协后,形成政治惯性,会被后代延续或效仿。对外妥协的软弱性会保持下去。签订盟约没有长远考虑。目光短浅。在军事优势的情况下签订不平等条约,会打击民族自信心。

附盟约内容: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此论。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瀛、莫二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直播澶渊之盟利弊讨论正反双方观点如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