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中国改造关押国民党战犯的管理所为什么叫“功德林”?

2020-06-24 10:11 作者:御鬼人  | 我要投稿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在战场上俘获了很多国民党战犯。新中国建立后,大部分国民党战犯都被集中关押在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那么新中国改造关押国民党战犯的管理所为什么叫“功德林”呢?

功德林本是位于北京德胜门外的一座寺庙,其建庙历史可追溯到金朝。功德林在清朝的时候除了宗教的功能之外,还是朝廷赈济穷人的粥厂。随着清朝统治的腐败,功德林赈济穷人的花费是入不敷出。

于是清朝后来在功德林寺粥厂建立了收容机构,将前来喝粥的穷人组织起来从事劳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朝在功德林设立“京师习艺所”,将北京以及周边地区的罪犯也关押在此从事劳动。

到了宣统年间,功德林原有的粥厂已经完全丧失了,变成了一座专门关押罪犯的劳改监狱。清朝灭亡后,民国政府花了数年的时间对功德林的“京师习艺所”进行大规模改造,正式定名为“京师第二监狱”。

“京师第二监狱”后来多次改名,懒得去记的老百姓则统称为“功德林监狱”。功德林监狱在民国时也是反动派关押迫害革命志士的恐怖机关,包括李大钊同志在内的很多烈士都是在功德林监狱牺牲的。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解放军接管了功德林监狱。 新中国成立后,功德林监狱由华北军区军法处和华北社会部审讯科管辖。1952年,功德林监狱移交给公安部直辖并正式改名为“北京战犯管理所”。

虽然正式名称为“北京战犯管理所”,但民间还是习惯性地称之为“功德林”。1960年,北京战犯管理所结束了历史使命,移交给北京市公安局管辖。改革开放之后,“功德林”大部分建筑都被改造拆除,不再拥有监狱功能。

新中国改造关押国民党战犯的管理所为什么叫“功德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