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农村,一个30岁的女性决定重启人生


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中年女性,拼搏半生,终于在大城市落脚安家。
可命运之锤轰然而至。当老家父母身患重症,她不得不放弃在城市打拼的一切,回到大山陪伴家人。
在这座已经空心的农村,张小四陪着整村的老人,一陪就是三年。直到某一天,当年轻人都在仰望天空之时,小四低下头,看向自己所踩的这片黄土地。
那一刻她发现,饶是乡土之地,也遍地存在机遇。
给八十岁的老人做四姑
高大巍峨的沂蒙山下,一座不起眼的小镇里,一群老人靠在墙根下晒太阳,度过无所事事的午后时光。
这几乎是当代中国乡村的常态:白天的村庄静谧、安宁,生活在单调中重复。
只有一个人能打破这份沉默。她一出现,老人们也随之而动,纷纷走向“根据地”,那片小山坡边的石头台阶。每两个老人占领一级台阶,十级台阶满当当地坐了二十位老人,年龄加起来足有1500岁。
音乐响起。她固定好手机支架,随音乐摇晃起脑袋,摆动起双臂,老人们学着她的动作,乐呵呵地左右摇摆。教过两遍,大家便掌握了舞蹈动作,可以一气呵成地录完一条短视频。她给这种舞蹈取名,千岁舞。
某一天,这些千岁舞视频忽然火了。其中一支《最亲的人》更是在快手上获得破亿播放量,连央视也来采访。她高兴地告诉老人们,“每10个中国人里就有1个人看了这条视频。”
老人们都喊她“四姑”。
“四姑”本名叫张欣,大家都习惯叫她小四,才30出头。她就住在村里,由于家家户户都沾亲带故,按辈分排下来,她给八旬老太做“四姑”,年纪小点的七旬老人,得喊她一声“四奶奶”。连3岁的儿子走在村里,也要和八十多岁的老头称兄道弟。

小四回乡已有3年。她从未想过,给老人们拍视频这一无心之举让她走红,毕竟,她从城市“逆行”回到农村,原本只是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
父亲在2019年9月确诊胃癌,被医生告知只剩下几个月时间,父亲放弃治疗。对农村老人而言,掏空一辈子积蓄也不可能治得好癌症,索性不治了。
彼时,定居威海的小四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和丈夫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她带着儿子回农村照顾父亲,丈夫留在威海继续工作。
就这样,30岁的小四从城市回归了大山。
她的老家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下的夏蔚镇朱家坪村,坐落在沂蒙山腹地的丘陵之间。村子有598口人,其中年过六旬的将近200人,年过七旬的也有70多人。老人占了一大半,剩下的多是各家各户的小孩。
与小四同龄的年轻人,没有几个愿意留在村里,全都走出了大山务工。整座村庄放眼望去,唯有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
初回家,小四包揽了家里大小杂活,偶尔空闲下来时,她会给爸妈拍一些短视频,当作留念。
家门口是一个小广场,老人都爱坐这儿喝茶聊天,看小四拍短视频觉得稀奇。在农村,只有少数老人拥有智能手机,刚开始也不知快手为何物。当小四把镜头对向他们时,大家起初很抵触,都摆摆手走开,生怕被拍到自己的模样。
直到在外打工的孩子通过快手看到了自己的爸妈,变化由此发生。
那是一种惊喜的感觉。在外奔波的孩子们无意间在快手上刷到了家乡的短视频,而视频里竟然有自己的父母。他们坐在村口笑着、跳着,那些平日无法视频通话的遗憾,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弥补。
孩子们联系上小四,夸她的想法挺好,希望她能多拍一些视频,让父母都参与进来。小四这才开始正经经营短视频,就像打开了一扇窗户,将异乡的孩子与家乡的父母连接到一起。
一晃就是三年。此后,孩子联系不上老人,或是打不通电话,就来找小四帮忙看一眼。他们还会给老人买新衣服寄回村,鼓励他们穿上新衣拍视频。老人们的情绪也从抵触转变为了接纳,甚至主动来找小四,只为了一个朴素想法,“跟着小四拍视频,孩子就能看到我。”

在这座垂垂老矣的村子里,是小四的回归带来了久违的活力与热闹。
她经常教老人们跳千岁舞,把歌词打印成曲谱,供老人们坐在广场上唱歌跳舞。久而久之,老人们也信任她,生了病去医院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小四。就连过年领养老金,都放心地把银行卡和密码交给她,让她帮忙取钱。小四问老人们,“不怕我给你取了呀?”大家都笑着说,“不怕!”
老人们和“四姑”也是双向奔赴的付出。有一次,小四的妈妈生病住院,知道菜地没人打理,担心得直哭。等小四再去地里,发现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用自己买来的种子在替她家种萝卜。
小四的儿子生病,一位老人骑车三公里过来送药。她痛经时,老太太们从山上摘草药,送红糖给她煮水喝。一天凌晨五点有人敲门,她一开门,一位老人从兜里掏出两枚水煮蛋递给她,“吃鸡蛋,早上起来就不用做饭了。”回忆起这些,小四流下了眼泪。她仿佛成了全村人的女儿,所有人都爱她、呵护她,她也意识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座村庄。“我不能走啊,我一走,这些老人就又回到原来的状态了。”
艰难的选择
作为在大山深处长大的孩子,小四曾经无比渴望离开村庄去大城市扎根。当年她有多努力走出大山,三年前做出回乡的决定就有多难。
2007年,小四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威海的一家外企工作。初来乍到,她做的是流水线女工的活,打螺丝。工厂评每个月的优秀员工,她月月都是第一名,拼的就是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她也是那家外企在中国地区第一个获得Level5评级的员工,连续一年获得考核评A,才能通过这项认证。从学校进公司的有两百多人,最后只留下5个人,其中就有小四。她很快从女工升到班长,再升到现场管理。此后一待就是十三年,工资也涨到近万元。
在外企当领导,在城市买房安家、结婚生子,这些都是令农村父母感到无比自豪的经历。好不容易站稳脚跟,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她不得不重回乡村。
回村之后,首要的难题就是患病的父亲。为了让卧床不起的父亲提起精神,她把一岁多,刚学会走路的儿子扔给了父照顾。小孩对农村充满好奇,每天四处乱跑,父亲也得跟在身后转悠。小四宁愿把自己关在屋里看电视,做个“不负责”的妈妈,也要让父亲转移注意力,不再去想死还是活的问题。
聪明如她,知道如何排解父亲的心情,却对自己的困境一筹莫展。
回乡后,小四常感觉孤独。村里没有同龄人,想找个人说说话,也跟她不在一个频道。反而是村里这些以姑侄相称的老太太,和她处成了朋友,每当跳千岁舞时,老人们都想站C位,小四这才找到一处台阶,让所有人都能露脸。
更崩溃的还是那些农活。在城市,她是工作岗位上的能干主管,但面对黄土地,她成了五谷不分的“无能之人”。
2020年5月,她一个人在地里套桃袋,给桃子预防虫害。结果她套完所有袋子,经人一检查,全部不合格。
秋天,爸爸得肠梗阻住院,她一个人推着推车去地里刨芋头,一上午刨完300斤芋头,推回家,赶紧给孩子喂奶,下午又回了地里。一个星期,数千斤芋头是她一个人刨完,推完的。晚上回家,肩膀两侧全是深深的红印。
坚持一年后,她的双手变得粗糙,脸颊变得黝黑,农活专家还谈不上,但独当一面已经没什么问题了。

在当地农村,许多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地,给批发商供应农副产品。小四家种小米,芋头,麦子,地瓜,花生,玉米,可即便卖出所有农产品,一年收入也不过两万元。
父亲、母亲接连住院,每人看病十几万。威海每月三千多的房贷得由丈夫一个人还。小四回家后,收入全无。父亲知道她的经济情况,有时把卖农产品挣的钱交给她用,她心里过意不去,“我回来反而给了他压力。”
疫情期间,批发商压价严重,一桶30斤的桃子,5块钱就能被收走。小四有次和父亲凌晨四点就去摘桃子,一天摘下来几百斤桃子,只卖了100块。村庄地处偏僻,除了有批发商过来收货,村民们找不到其他销货渠道,只能贱卖农产品。
小四目睹许多老人每天从山上、从地里辛苦挖出来的新鲜水果蔬菜,劳作一天,才卖区区十几块钱。偶尔来了几个批发商谈价格,不过把收购价抬高一分钱,老人们都能很开心。每斤多挣一分钱,几百斤就能多挣几块钱。老人们的微薄收入让小四感到不可思议。
2021年夏天,小四的千岁舞视频在快手积累了一定粉丝后,她萌生了直播带货的念头。
她第一次开直播给老人们带货卖桃子。批发商三块钱一斤的收购价,她把价格提到3.5块到4块。两小时,竟卖出去100单,也就是500多斤桃子。
“原来不依靠批发商,我也能把这些桃子卖出去!”
在那个夜晚,她看到了电商直播的希望。不仅是为她的家,也是为了整个村庄,为了所有辛劳耕作的农民。她决定在三十岁这年学习做一名电商主播。
重新开始的勇气
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在三十岁的时候回到农村重新开始。难能可贵的是,小四做任何事都不服输。
决定进入电商行业后,小四先去县里的电商机构取经,机构却只想签她做主播,不愿传授经验。没办法,她就回村子自己摸索。
她从最基础的学起,如何给店铺上架产品、如何定做不同规格的快递纸箱、如何保证生鲜产品运输途中减少损坏……前期走了不少弯路。
第一批桃子成功上架快手店铺后,很快卖了几百单。直到现在,那些最早跟随小四的顾客,到了季节还会催她上架水果。由于水果季节性太强,小四也会和供应商合作,卖红薯粉、葱油饼这些食物。
她一直在寻找一款能够代表家乡特色的食品。直到去年,小四发现村里种的小米口感很好,她灵机一动,赶紧注册食品生产许可证,上架了这款高山黄小米。
销量证明了这款沂蒙山小米的成功。它不仅在小四的快手店铺月销几百单,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和山东各市的农场来村里进货,一进就是几千斤米。

如今,她累计帮村民们销售了50万斤蜜桃,10万斤板栗。有次村里的芹菜滞销,小四用一天时间就帮村民们卖了20多万斤。好多村民没等农作物熟,就会提前来找小四,“我们今年用的全是农家肥,质量特别好,到时候你帮我们卖啊。”
小四的电商直播做起来后,也帮村里的老人增加了收入。在人均养老金只有100多元的山东农村,小四帮助老人们每人每月增收近700元。
她注意到,不是每家每户的老人都有体力做农活种地,但大家多的是时间,和年轻时学会的手艺活。她在外出学习时碰见一个纺织厂老板,当即和对方谈成了合作:纺织厂提供原材料,让老人们做手工活,再卖给工厂出口。
于是,朱家坪村与周围村镇的近100位老人,都开始给刺绣布料缝珠子和宝石。工作按件计费,有的几毛钱,有的十几元,虽然不多,但也是种增收渠道。许多六七十岁,眼睛还好使的老人都加入进来,每月能多挣四百至一千元。
村里的老人们都打心眼里感激小四为他们做的一切。

2021年底,小四被推选为市人大代表,沂水县派人来村里测评,需要全村人给小四投票。她没想到,所有人都投了同意票,她成了县城里唯一一个从基层走出去的人大代表。
三年前,初回农村的小四失落又迷茫,而现在,她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又回来了。”
今年6月,快手公益会在小四所在的沂水县开展乡村振兴直播电商公益培训,小四还受邀成为”快手公益乡村振兴特聘讲师“,在培训中为学员们现身说法,传授自己的经验和得失,帮助更多的乡亲们利用快手改变生活。
稳稳的幸福
看似幸运的小四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无非是她在每一次分岔路口上,都选择了做那个更负责任、更坚强、更努力的自己。
小四也从没想过,身在农村的她会比城市感觉更自由。
她喜欢农村每家每户都互相帮助的热络,也喜欢陪在父母身边安度晚年。儿子在村里读幼儿园后,精神世界也更为丰富了。
他勇敢地和鸡鸭羊牛这些家禽做朋友,也能陪着小四一起种麦子、割麦子。以前在城市,全家人都惯着这个小朋友,回了农村,他饿了就自己找东西吃,早就不用大人喂饭,反而更懂事了。
做电商直播后,小四每月的收入有一万多元,比在外企时还要多,也为照顾爸妈减轻了负担。
去年夏天,她终于决定带丈夫和公公回到家乡。丈夫出租了威海的房子,辞掉工作,也回来帮小四打理直播工作。这一次,他们举家搬回了农村。
她起初还担心公公不愿意回村,毕竟农村所有的条件都不如威海,离家最近的集市都在三公里外。但公公很开明,他告诉小四,“四儿你在哪,家就在哪。你还年轻,想干自己的事业,就大胆去做。”
来自全家人的支持似一种养料,不断为小四供给着能量。虽然时常要操心家里三个老人的健康——父亲患胃癌,母亲得脑梗,公公有小脑萎缩,但她惊讶地发现,老人们的身体竟是一天比一天好。
尤其是被诊断为胃癌的父亲。三年过去,他从卧床期间的九十斤涨到了一百一十斤,去医院复查时,也不再需要靠药物维持生命。他每天下地干活,完全看不出是个从死亡线上拽回来的癌症患者。
待在农村的时间越长,小四越有种走不开的感觉。家人需要她,朱家坪村需要她,就连隔壁乡镇的老人也需要她。每当她外出学习后回村,所有人都会围过来问,“这几天不在家,干嘛去了?”老人们种的芋头长了40亩地,就等着小四卖货呢。她如果走了,所有人的生活都会回归原样,又是一个在贫穷和孤寂中老去的农村。
为了不辜负这份期望,小四必须向前走。今年,快手发起了“幸福直播间”活动,计划帮助全国各地的基层正能量用户打造公益直播间。小四作为活动第一个用户,也在今年4月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她租下了一间占地500平的自建房,既用来当仓库帮村民存放农副产品,也用于之后的正式直播。
6月,她就要开启“幸福直播间”的第一场直播。以往,小四坐在田间地头直播唠嗑,如今要走进正式直播间,她有些紧张,因此打算邀请村里的老人和她一起直播。
千岁组合的老人们负责当选品官。紫米饼、辣椒酱、吐司面包,一些年轻人看来普通的零食,老人们却感到新奇。小四把厂商寄来的样品送给大家品尝,他们总是欣喜地拆开包装,尝一小口味道,才敢大口大口地咬食物。
他们总说,“托福俺四姑,一把年纪了还能吃上猪肘子。”
于小四而言,她最想感谢的人其实也是曾经的自己。
在千岁舞视频播放量破亿的那一天,她吓坏了。一整晚,她捧着手机翻看不断刷新的点赞和评论。是那一刻,让她看到了短视频的力量和希望——它让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女性,发现了自己庸常生活外的另一种可能。
而她捧着那抹微光,一直坚定地走向了前方。
一个叫We的工作室出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白鸽
编辑:丑橘
图片:张小四(快手ID:zhangxiaosi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