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知与守望(四)

2018-04-02 08:24 作者:蒙小T  | 我要投稿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她缓过了好几秒,还是没有回答。

“你一直都不说话,是不是我说错了什么?”我几乎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啊……嗯……不好意思刚才看你……啊不想事情想得出神了,你刚才说什么?”

啊…她原来只是在发呆啊,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

我调整呼吸,在心里重新组织语言,问她:“刚刚你在理综楼楼下说的什么关于语言和文字,还有关于什么人类想象力的内容,这些都是什么?还有你所说的这些东西与现在的这种情况又有什么关系。”

“啊这个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忘记了忘记了,你确定要现在说吗?”她若无其事地说着,但是仔细听来,语气有着微微颤抖。

“不要吊我的胃口,这不好玩。”我的语气突然严肃起来,连我自己都难以置信,这不是我平常的表现。

她好像被吓到了,沉默了数秒,这个沉默的间隙,我对于刚才的严肃口吻而感到愧疚。她的身影在微光中被衬托出来,她好像在颤抖。对着她的样子,我的愧疚已然决堤。

“其实过会儿说也可以的……抱歉啊。”

“你也不用觉得过意不去,每个人都有知道的权利,不用自责,迟早是要告诉你的。”她双手抱胸,用宣读工作报告的语气来说出这句话。

又是一片沉默,可能她在组织话语吧。

“还记得李斯特的《钟》吗?”

“记得,是不是知新楼的场景跟你演奏…还是说画出的《钟》有关系?”

“有。你觉得李斯特的《钟》为什么叫《钟》?它明明是从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改编的钢琴曲,是一首曲子,为什么它会和现实中我们所熟知的实物联系在一起?”

“与小提琴相比,钢琴的声音特质与钟比较相近。由于乐谱的高难度操作性,演奏家如果能完整地演奏下来,连绵的钢琴乐声不停地进入耳朵,那种声音就比较靠近加快的钟表运作时小齿轮转动的声音。所以世人常说李斯特的《钟》的声音像钟。”

“那你设想一下,如果把《钟》这个名字去掉,在你对于这首曲子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再去听这首乐曲,你还会觉得《钟》像现实中的钟吗?”

“这种情况......我想我可能不会把他们联想到一起。毕竟‘名字’是判断的第一印象”

“‘任何有形无形的东西,只要通过语言和文字,都可以有理无理地相似起来。’还记得这句话吗?《钟》像钟的说法是世人通过语言和文字的描绘,以此进行想象力的叠加从而一直流传下去的。”

“总的来说,你想表达的意思是语言和文字其实是影响了我们的大部分感官,‘名字’影响了想象的方向。”

“你说的是一方面。其实你再仔细想想,如果用某种东西去命名另一种东西,还是拿《钟》来举例,钟和乐曲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它们两个相似之处就只在于声音。如果大部分人凭借他们的常识去描述这首曲子,那么他们描述的最终方向是更靠近于钟本身的性质还是乐曲独有的特点,换句话说,是更靠近‘名字’背后的意义还是曲子本身?”

“‘名字’背后的意义!”

“总而言之,我们描述一件事物,其实不是描述事物本身,而只是描述事物的‘名字’,会倾向于有文字描述的方面。‘名字’很大一部分都是由语言和文字构成的。”

“再次总而言之,你想表达的是语言和文字构建了我们的想象,想象反过来影响着语言和文字,是这个意思吗?”

“是这个说法。”

“那跟现在这种状况有什么关系吗?玛萨嘎!!!”我假装震惊,语气突然加重。

“噗嗯……”讲话讲得口干舌燥而喝水的她被我呛到了。

“玛……玛什么玛萨嘎,同志你不要搞得像中二少年好伐?!一惊一乍的吓死个人喽!怕不是活在日漫里爬不出来了。”她用手擦了被呛到时嘴边漏出的水,拍拍胸口缓解缓解自己。

“这个时候不应该蹦出个‘玛萨嘎’什么的表示惊讶的词汇,这样才有揭开惊天大秘密的氛围嘛。”我收起我那副震惊的面孔,调皮地跟她辩解。

“真想用表情包一套直接把你砸死在这里。而且,就算你要表示塑造什么什么氛围,也不要搞这个词,如果要接着上面的话题,就会感觉说出去的每个字都中二气满满的。咦……好尴尬好尴尬。不说了不说了,让我缓一缓,缓一缓。”她搓了搓自己的手臂,仿佛要把自己的鸡皮疙瘩给弄掉。

“你说的话题都那么严肃,你看,空气都快要冒火花了,再说下去,估计这教室都能给炸掉。缓解缓解气氛嘛。”

“你真的是尴尬到没边了。”她话语中的鄙夷,我听的一清二楚。

她说完话,又是一片沉默。


知与守望(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