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回乡探亲,却被一老妇人唤其乳名,上将听到后泪水夺眶而出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81年时,两鬓斑白的上将韩先楚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看着阔别已久的故乡,韩先楚心潮澎湃。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人群中传来一声熟悉的呼唤:“祖宝”!

就是这短短的两个字,令韩先楚的眼泪夺眶而出。
霎时间,埋藏在韩先楚心底的记忆悉数涌上他的心头,将他带回曾经的时光。
韩先楚哽咽地回答说:“秀姐!”
这位呼唤韩先楚的“秀姐”是谁?她又为何会喊韩先楚“祖宝”?她和韩先楚之间有着怎样令人动容的情谊?
思乡之情
“思乡之情”深深地刻在每一个人心底。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抒发他们对故乡的眷恋。
韩先楚亦是如此。
无论去到什么地方,韩先楚心中始终有一块柔软的地方,那里一直放着韩先楚的家乡: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
红安县是一个很知名的县城,它被人们称为“将军县”,因为红安县这里曾经走出去了上百位将军。
韩先楚正是这数百位将军之一,他一心为国,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将军。

对于生养自己的家乡,韩先楚心中一直牵挂着。
临终前,病重的韩先楚依旧不忘叮嘱家人说,他曾答应过红安县的县委同志们,要往家乡送去一些可以用来种植风景林的树苗。
说到此处,韩先楚费力扯出一个笑容,他说,眼下正是适合种树的季节,要尽快往红安县送去些树苗,种到街道两旁,这样能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些。
因为生病的缘故,韩先楚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有时说起话来都很艰难。

但韩先楚依旧会趁着清醒时刻提醒家人们,不要忘了帮自己实现心愿。
每到此时,韩先楚眼神中都会不自觉地带上无限眷恋。
因为此时的韩先楚已经明白:生着病的自己无法再回老家看上一眼。
弥留之际,韩先楚表示,等他去世后,将他的骨灰葬在故乡,这样他就可以继续陪着老家、守护着老家的人们。
听到韩先楚的心愿后,他的家人们忍不住泪流满面,他们告诉韩先楚,一定会按照他的嘱托,为红安县送去树苗。

之后,韩先楚的家人们按照韩先楚的嘱托,回到红安县替他向乡亲们问好,并送去了树苗。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病逝,当这个消息传到红安县后,人们都控制不住内心的悲痛。
他们自发去到韩先楚让人送去的树苗旁边悼念韩先楚。
等到1987年5月时,韩先楚的骨灰被送回红安县,并在当地下葬。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韩先楚从很小的时候离开红安县,此后他回家的次数就屈指可数。
然而韩先楚虽然不能常回去看看,他的心却始终和故乡在一处。
年少时的那些记忆被韩先楚仔细珍藏,并小心存放在内心最深处。

韩先楚出生在1913年。
韩先楚的父亲是贫苦的农民,虽然每天都干繁重的活,但韩先楚一家人却始终没办法吃饱穿暖,一年到头的忙碌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韩先楚的母亲也是一位勤劳的妇人。
然而在韩先楚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已离世,等到韩先楚十来岁时,他的父亲也撒手人寰。
小小的韩先楚经历了两次让他痛彻心扉的离别,让他尝遍了生活的辛酸。

此时的韩先楚年纪太小,一个人十分不容易。
平日里,韩先楚的姐姐和姐夫会给他送去许多帮助。
不过韩先楚觉得,和姐姐姐夫一块住的的话,实在太麻烦他们二人了。
所以韩先楚拒绝了姐姐姐夫的好意,选择一个人独自生活。
韩先楚一个小孩子究竟该如何生存?
革命生涯
小小的韩先楚做过放牛娃,当过篾匠。
平日里除了姐姐和姐夫的接济之外,村里一个叫“秀姑娘”的女子也给韩先楚送去了莫大的帮助。
秀姑娘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所以对于生活的不容易秀姑娘感触很深。

看到韩先楚孤苦伶仃的一个人,秀姑娘很是心疼。
她将韩先楚看作自己的弟弟,对韩先楚,秀姑娘能帮就帮。
因为秀姑娘比韩先楚大,所以她平常都会喊韩先楚的小名“祖宝”,韩先楚就喊秀姑娘“秀姐”。
秀姐对韩先楚是不求回报的帮助。善良的秀姐让韩先楚无比感激,他将秀姐的恩情牢牢地记在心里。
韩先楚暗暗发誓,自己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秀姐。
1927年,黄安、麻城两个县城爆发了“黄麻起义”。

虽然此时的韩先楚才14岁,但他心中十分懂事。
韩先楚毅然选择了参加“黄麻起义”,并由此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在参加“黄麻起义”之前,韩先楚将这件事情告诉了秀姐。
秀姐虽然没读过书,但听到韩先楚说的话后,秀姐知道:眼前这个瘦弱的少年是有大志向的人。
秀姐预感到韩先楚一定会有离开家乡的那天,她想最后再为韩先楚做点儿什么。
于是秀姐那几天没怎么合眼,连夜为韩先楚赶出了几件新衣服、新鞋子。
秀姐将它们装到一个包袱里,郑重地交到了韩先楚手中。
收到秀姐送的东西时,一向坚强的韩先楚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韩先楚擦擦眼泪,告别了秀姐。
到1930年时,韩先楚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一生中参加过许多战役,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战争中均有着优异表现。
韩先楚在战场上一往无前,无论是怎样难打的仗,韩先楚都会迎难而上。
在独树镇一战中,韩先楚的过人表现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许,让他在部队中出了名。
1934年11月,韩先楚所在的红25军到了独树镇。

此时的独树镇风雪交加,雨水混杂着雪水簌簌而下,很快就将战士们单薄的衣衫浸湿。
红25军的很多人忍不住缩起身子瑟瑟发抖,他们靠着自己顽强的斗志和恶劣的天气作斗争。
雨雪实在太大,给人们的判断力造成很大影响,以至于红25军没能第一时间发现埋伏在独树镇的敌军。
等到红25军意识到不对时,他们已经踏入了敌人的包围圈。
此时的战士们别无选择,只能和敌军在独树镇展开激烈战斗。
很多战士们的枪栓都被冻住,危急之下,他们只能和敌军开始了激烈的白刃战、肉搏战。

战斗过程中,韩先楚毫无惧色,他抽出大刀,怒吼着冲向敌人。
韩先楚身旁的战士们都被韩先楚感染,跟着他奋勇杀敌。
他们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血战到最后,韩先楚身上鲜血和雨雪交织,形成了一副非常悲壮的画面。
然而虽然身上多处受伤,韩先楚依旧不下战场,他和敌人们激战到最后一刻。
独树镇一战过后,韩先楚名声大噪,被赞为“唯楚有材,先楚为例”。
到了1936年,表现突出的韩先楚已经担任红78师师长一职。

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韩先楚更是屡建奇功,在平型关战役、漳南战役等战役中,韩先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解放战争时,韩先楚打起仗来勇猛无匹,他有勇有谋的指挥往往能给敌军带去出其不意的打击。
1947年9月时,战功赫赫的韩先楚已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韩先楚威名远扬,让国民党的多位高级将领闻风丧胆。
国民党中的很多人一听到韩先楚的名字就瑟瑟发抖。
他们称韩先楚为“旋风司令”,称韩先楚率领的部队为“旋风部队”。

韩先楚不仅打起仗来用兵如神、有勇有谋。
在新中国成立后,韩先楚更是在工作岗位上有着卓越的贡献。
韩先楚也不忘关心家乡的发展。
正是在1981年回老家时,韩先楚和秀姐重逢了。
关心家乡
新中国成立后,韩先楚先后在解放海南岛、抗美援朝等战争中贡献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韩先楚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无论是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韩先楚都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服务。

所以韩先楚很难抽出时间回故乡看上一看,自从年少离开黄安县后,韩先楚一共回过3次家。
1949年年初,韩先楚第一次回到了黄安县。
那时的韩先楚还在跟着部队南征北战,无法专程回家。
趁着部队南下经过湖北的机会,韩先楚顺道回了黄安县。
他仔仔细细地看着村里熟悉的一草一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见到曾经的好友吴海洲后,韩先楚送了他三支钢笔。
因为此时的吴海洲已经结婚,并有了3个孩子。

韩先楚希望能够借着送钢笔的机会,叮嘱孩子们好好学习。
收到三支钢笔后,吴海洲很是惊讶。
那三支笔看起来很是贵重,吴海洲有些手足无措。
就在这时,吴海洲听到韩先楚说他曾借过吴海洲四斗谷子,一直没机会还,日后一定找机会补上。
看到韩先楚态度坚定,吴海洲晃了晃手中的钢笔,笑着说:“真的不用还,就用这些抵吧。”
此时的吴海洲和韩先楚均已长大,样貌比之小时候有了许多变化,但两人聊起天来还都是一口熟练的家乡话。

熟悉的音调将韩先楚一下子带回童年时光,他看着眼前的好友,眼前闪过的都是往日一起玩耍的画面。
因为韩先楚这次是顺便回家,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队伍进度。
所以韩先楚在黄安县没来得及找太多人叙旧,停留了没多久,韩先楚就匆匆离开了。
等到韩先楚再回老家时,已经是1975年了。
此时的黄安县早已更名为红安县。
这次之所以能够回家,依旧是韩先楚在忙碌的工作中挤出了一点儿时间。
听到韩先楚回去的消息后,乡亲们都高兴不已,他们纷纷拿出自己家养的家禽来招待韩先楚。

当韩先楚去到闵永进家时,看到闵永进准备宰鸡,他立马拒绝了。
韩先楚说,他随便吃点儿就行,不用这样款待自己。
说罢,韩先楚还向闵永进咨询了一下村里如今的情况。
听到闵永进反映的那些问题之后,韩先楚专门和红安县的县委同志们进行了交流,嘱咐他们一定要站在人们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1981年时,韩先楚再一次回到了家乡。
当韩先楚刚到村头,就看到了许多前去迎接他的村民,看到乡亲们这样做时,韩先楚忍不住热泪盈眶。
可是紧接着,韩先楚就发现许多村民身上还穿着很薄的衣服。

韩先楚眉头一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韩先楚在村民们的陪同下几乎将每家每户都看了一遍,越看,韩先楚心中越难过。
因为他发现,很多村民们家里的吃穿用度都十分简陋。
韩先楚心脏忍不住开始一抽一抽的疼,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为村民们做点儿什么。
就在此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了一声熟悉的呼唤:“祖宝!”
听到声音的韩先楚先是一愣,而后他的眼泪毫无预兆地就掉了下来。

韩先楚在人群中找到呼喊自己的人,回答说:“秀姐!”
韩先楚步伐都加快了,他走到秀姐身边,看着头发发白的秀姐,韩先楚的眼泪流的更凶。
多年不见的姐弟二人一朝相见,俱是激动不已。
最后等到韩先楚出发后,秀姐等人依然跟在后面,他们眼含热泪,将韩先楚送了好远好远还不愿离开。
看到这样的画面,韩先楚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
不仅乡亲们舍不得韩先楚,韩先楚亦是非常舍不得乡亲们。

等到回去之后,韩先楚立刻将这几天在红安县以及其它县区的所见所闻报了上去。
领导们对韩先楚所说的情况十分重视,针对那些老区县实施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措施。
对红安县接下来的发展,韩先楚十分关心。
他给红安县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见,还为家乡的人们申请了许多军大衣。
韩先楚说,军大衣的费用就从自己的工资里扣,自己的不够扣了,就从自己儿子、孙子的工资里扣。
韩先楚不仅实现了报答秀姐的诺言,他更是让许多其他和秀姐一样的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1986年10月,韩先楚逝世。
临终前,韩先楚叮嘱家人们,为自己穿上军装,并将骨灰送回红安县安葬。
如今,韩先楚送去种下的树苗依旧在红安县的街道上茁壮成长。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结语
韩先楚的故乡情令人动容。
韩先楚一生中为国家做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除此之外,韩先楚还不忘关心家乡的发展。
韩先楚心中装着人们,人们心中亦装着韩先楚。
像韩先楚一样的革命先辈们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将人民放在心中,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
正是有了这些革命先辈们,我们如今才能有安稳又幸福的生活,向他们致敬!
对于韩先楚,你有怎样的看法?你还了解韩先楚将军哪些事迹?可以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文献:
[1]章慕荣.韩先楚 将军古稀回故里[J].党史天地,2004(06):52-53.
[2]张荣久.韩先楚将军的赤子情怀[J].文史春秋,2004(01):46-47.
[3]夏明星,高桃源.韩先楚:从篾匠到名将[J].文史精华,2009(07):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