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不行怎么办?要复读吗?如何摆脱焦虑?姚老师一块儿讲啦
高考最后1个多月,是考生最煎熬,最重要的一段时间。
很多考生会觉得分数已定,甚至产生这样的想法:高考万一考砸了该怎么办?是不是要复读?作为考生,又该如何自我减压?今天,专注初高中升学辅导多年的姚老师想和家长及孩子们聊一聊这个话题。
世界很大,考场很小;考试是个点,人生是条线。
没有人因考试赢得所有,也没有人因考试输掉一生。
考好考坏,爸妈都等你回家吃饭!
孩子,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青春就是你的本钱,就是不参加高考,你也可以活出生命的精彩,高考,只是增加了一次答题训练,你又何必害怕?
别紧张,试卷不过一张纸,未来才是一幅画。
孩子,人生的绝顶聪明,不是机智答题,而是从容的接纳一切遭遇。
光明磊落地赢还是心悦诚服地输,在至高者那里,没有任何意义。
孩子,努力了,拼搏了,剩下的就是听命了。每年高考出分的时候,哭一批,笑一批,有时候在前的突然在后,在后的突然在前,这都是可能的。如果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要在乎一时的位置,关键是脚尖的方向。方向错误的兔子跑得再快,也不如方向正确的乌龟。
其实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重点的软卧,普通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火车到站,都下车找活,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不会因为你是坐头等舱的就会比坐经济舱的先到达目的地。
高考只是一站,人生路在长远。只要你心存梦想,你就生活在超越的空间里。现实多局限,自由在高处。
人生如渡河,河,不是目的;船,不是目的,渡过才是目的。没有满分的人生,也没有零分的境遇。
不要执着金榜题名,也不要忌讳名落孙山。高考,只是一道坎,只要你尽心尽力,不留遗憾。考好考坏,你都是爸妈心中的骄傲!
复读不复读这件事,可以想,但不是现在。复读是没有机会之后的再一次机会,而你现在还有机会,就不要去想复读这种事了。
2020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1071万,创了历史新高,高考成绩下来后,巨大的焦虑取代了“不确定”和“迷茫”,据报道,在成绩过一本、二本、三本线的学生中,分别有5%、22%、42%的学生选择了复读。
只有程度较差的学生会去复读?不,什么人都可能去复读。一位老师表示自己复读班里的高四生中,有一半的学生过了二本线。选择复读少部分是因为发挥失常,大部分还是不甘心,成绩好的没考上清北不甘心;成绩中等的觉得差一点就进好学校不甘心,成绩差的觉得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一定能逆袭。
说到底,最让人后悔的,还是“我本可以”。
2、孩子问这个问题,爸妈该怎么回答
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考试尚未开始,一切都是未知。这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和孩子去谈“早知如今何必当初”,这样做除了增加紧张空气,给孩子更大压力,还会让孩子产生愧疚、焦虑的情绪,甚至会影响到亲子关系。我们只有稳住心态,才能让孩子找到主心骨。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这样的期望无可厚非。但在孩子成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未来。帮孩子消除焦虑、缓解压力,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接下来的填写志愿等事项才是家长应该关注的。
作为考生家长,无论此时自己的心里有多少忧虑,也一定要表现得尽量放松,留给孩子最淡定的笑容。记住,一定要帮助孩子甩掉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要肯定他、陪伴他,带给他积极的态度,人生的路还长,虽然高考很重要,但是不能让它摧毁孩子的自信和对未来的向往。
其次,要抚慰孩子的情绪。
在孩子这十几年的人生历程中,高考应该是他们经历的最重要的考验,紧张是一定的,有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情说明孩子是真的非常在意。我们要引导着他度过人生的第一道关口。
我们可以平静地告诉他,大家考的是一样的试题。你觉得难,大家都难。即使考的差一点也没关系,还有别的选择,也可以去其他的不错的学校,实在不甘心,还可以复读。你还这么年轻,什么都不要怕,年轻就是机会。而且,高考也不会决定你的未来,无论结果如何,它都不是你的终点,你走到的是一个新的起点,以后的路还是要看以后。爸妈都是爱你的,我们会陪你面对一切。
最后,告诉孩子一定不要想着复读。
复读的苦,没有经历过的同学,是很难体会到的。
复读似乎也没什么,高三都忍过来了,还怕高四不成?可真正去经历的时候,才发现没那么简单。
压力有,但只求甘心。
我是15年高考,400出头,刚过二本线。复读一年,文综提了30分,语数外一共20分,现在在市里一个普通二本。
再次走进高中教室的第一天,即使选择复读前做了再多的心理准备,真正坐在教室里面后,还是完全无法接受。那时候还没从落榜中走出来,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心理自卑感一直涌来,情绪崩溃,和父母打了电话,大哭,不肯接受自己复读的这个现实。那次和父母说了很多,说了自己高中三年的压力,说了自己复读的痛苦。他们在听到我的话后,也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心理安慰。
为了不重蹈覆辙,妈妈还是决定不能住读,在外面租了房子,让我每天回家住,而且每周还会给我送几次饭。复读中父母的付出,他们的压力、痛苦和我们是一样的,甚至更多。他们的关心对我来说一方面是一种精神支柱,让我想追求更好的未来;同时另一方面关心也转换成了我身上的压力,我自己带给自己的,再战本来就花费了父母更多的时间、金钱、感情,我不能再辜负他们。所以复读时候的心理压力应该是我认为最难以克服的,有时候想起来觉得很后怕,曾经明明可以接受很多选择,如今只能接受这一条有太多的不稳定和风险的路了。最后结果也是自己安心了吧,但其实总体提升不大。
@段Ring
一天天数日子过完了高四。
哭了无数次,无数次想放弃,无数次数着时间过日子,那个时候,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熬”。每每如此安慰自己: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只要熬过剩下的日子就好了。当时打定主意,如果还考不好,打死也不会再重来了。
@小欢紫
与辣椒油为伴,认咖啡为友。
感受最大的,就是学来的那些对抗睡眠的偏方。辣椒油是可以拿来抹鼻子的,风油精是可以涂在眼皮底下的,笔头是可以用来戳大腿的,雀巢咖啡是可以干吃的。不瞒你说,大多数人的痔疮,都是为了考大学坐出来的。
@摆拍pose
发誓绝不再来第二次
不知道下了晚修,一个人逛操场流过了几次泪。总之,每次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就剩下多少天了,再苦熬过去就过去了。那个时候就觉得,这次就算考的再差,我也不复读了。
@爱之乐至
心里苦,却不敢说
复读的一年,心里有很多苦,考的不好也不敢和爸妈打电话,因为毕竟是我自己的选择啊。自己又是很爱面子的一个人,不敢联系高中同学,怕考不好,被他们嘲笑,现在想想真是太幼稚了。
@可口可乐2333
压力很大,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我是自己一个人提着行李去复读的,那时候全家人都反对,没人支持我。复读学校住的寝室是十人间,大家都早出晚归的,互相比着学,压力非常大,不过也结识了很多“共患难”的好哥们儿。
@中途说走
我是班上唯一复读两年的……
我是班上唯一复读两年的,我是女生。每次考试前年级都要求同学之间写挑战书,就是互相比成绩的那种,并且有对应的奖惩措施。整整一年,没有人主动给我写过一张挑战书。一到写挑战书的自习,我都在努力缩小自己的存在感,一直躲避会被同学忘记的瞬间。后来有一次,被老师发现了我没写挑战书。他就在班上骂我了,声音很大,那是我第一次被老师这样大声的骂。前几秒还吵吵嚷嚷的教室在老师的嗓门下瞬时安静,全班听着老师骂我。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在座位上面无表情的听着骂声,没有反驳,没有解释,没有哭声,我甚至还有些想笑。
那是最后一节自习了,下课后我和同行的伙伴下了楼梯之后,突然很冲动的告诉她我想去操场走走,就走掉了。那天晚上风挺大,走到操场边就蹲下哭了,大概10多20分钟,包裹我的只有眼泪、风声和冷。
感觉在那种时候,自己的身心都好像变得很脆弱,每次上考场,心理真的很难调节,所以真的是时间在增长,心理的耐心和沉着在慢慢消磨。
@依米呀
很累,但没办法
与其说是身体上的折磨,心理上的折磨更多吧。每次月考过后,名次表就会贴在大门上,进步多少,倒退多少,明明白白圈出来。
每次月考后调座位,也是按成绩来调,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刺痛大家的神经。所有人都在默默的较劲,很累,可是没有办法。
@奇怪的她
复读必定有着它该有的孤独。
大学室友突然谈起复读,我的内心是突然的扎心,可能常人来讲没有什么,对于我来说真是一段难过的岁月,不止是想哭的难过,更多的内心深处的折磨。
第一次的高考因为心态的不成熟,各种青春小事的打扰失败告终。倔强的来到了第一次的大学,前所未有的失望,当晚睡在异乡的酒店,心里是无论如何也要回去的决心,便第二天带着行李回到了原来的终点,全新的起点。他们也已经开始了两个月的复习,落后是绝对的,于是我理所当然的是寝室开小灯熄灯最晚的,晨起最早的,中午午睡最快的,对自己的下一次也绝对的最后一次高考下了最大的码。
复读也并非每人都适合,我在的学校就是专门的复读学校,记得那个时候老师最爱说的“你们本该坐在大学教室悠哉悠哉,却都选择回来,一定都是有着自己的理由。”所以,我的热情开始是高涨的,应该说每一个复读的开始都是激情澎湃,每天不抬头的刷题,可过了一个月,两个月,已经有了分界线。那样的环境下,我不能和任何有放弃想法的人深谈,哪怕每晚在寝室崩溃的时候也得跑到厕所悄悄哭,哪怕实在心里憋屈也得自己在走廊看校外车水马龙。复读必定有着它该有的孤独。
知乎@我很怪么
每年六月,对于高三学子来说,都是一场战争。虽然高考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但对于每个人的人生走向还是有一定的影响。这个时候,不少学子已经摩拳擦掌,做好准备迎接为期两天的高考;但也有不少考生处于一个焦虑的情绪状态。
高三学子在仰望高考的同时,更多人的心理压力集中表现为考试焦虑。无数案例证明,过于紧张、焦虑等不良心态成了很多高考生发挥失常折戟沉沙的第一杀手,因此,克服考前焦虑是考生临考前必修的一课,也是高考备考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最后的这段冲刺时间,高三考生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利度过高考前最重要的时期?家长究竟该怎么做?考生又该如何给自己减压?
问题一:焦虑
淡化目标 克服焦虑情绪据了解,另一个在考生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焦虑情绪的蔓延,有些考生甚至会因紧张而失眠。据心理专家介绍,向她进行咨询的很多学生也都面临很焦虑的情况,“原因大概有三种,一是有些考生担心自己复习得不够好引发焦虑。二是有些学生总怕一不小心就考不上心仪大学,心理负担重。第三种也是最普遍的,就是很多学生都担心发挥失常。”
问题二:疲惫
合理作息 缓解身心疲惫目前在考生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有些考生经过了快一年的高三复习后,感觉身心疲惫,似乎有些坚持不下去了,越临近考试,有些学生的这种表现就越明显。高三心理老师韩闯说,面对这种类型的学生主要是鼓励,“我告诉他们,高考不仅仅是知识水平的较量,很多时候还是意志品质的较量,要相信自己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韩闯说,存在这种问题的学生可能抗压能力方面有不足,但是如果能坚持下来,对他们的意志品质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长远来说对他们以后面对困难的抗压能力也是一个提升。
“六招”助力克服考试焦虑
一:是掌握一些紧张心理调节法:积极暗示法、深呼吸调整法等。
二:是自信面对考前焦虑。自信是每一个考生需要的必备武器,考生应该靠增强自信来抵御消极情绪,只有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摆正位置树立信心,才能摒弃焦虑从容应试,取得佳绩。
三:是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如果对考试的结果期望过高,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就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应该进行适当调整,客观分析自己的学习成效,确定比较恰当的自我期望。
四:是努力调节自身,酝酿积极情绪,化压力为动力。在大量的复习做题之余,要学会适当放松。哼哼歌,走走跳跳,和朋友一起聊聊天,都能有助于缓解压力。
五:是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高考具有局限性,一次考试并不能得出对学业的完整评价,更无法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高考学子完全可以告诉自己只要尽力就行了,就问心无愧了,重过程轻结果。
六:是每天运动一小时。运动是消除焦虑最好的办法,只要让学子每天运动一小时,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都会远离焦虑。“八减一大于八”,是说在八小时学习过程中抽出一小时进行运动,会比八小时全部学习收效大。
高三的最后一个月一定是喜悦和疲倦共存,你会觉得异常的辛苦,你会被桌上堆积的习题扰得心烦意乱,你会为了自己的志愿而冥思苦想,你会为了记住单词而绞尽脑汁。
但你要知道:当你在做题时,斯里兰卡的蓝鲸正跃出水面;当你在烦恼志愿时,北海道的候鸟正成群结队的迁徙;当你在记单词时,冰岛的极光正放肆的绽放光芒。但是少年你别太着急,在你为自己未来踏实努力的同时,那些你感觉从来不会看到的景色,那些你觉得终身不会遇到的人,正一步步向你走来。
希望备战高考的你:六月考出超常成绩,七月被理想的学校录取。到那时能听到你的一句:“我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