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教练型的父母,让孩子成长成熟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石,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如何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健康、全面、快乐的发展,是每个家长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我认为,父母应该从传统的“教师型”或“管理者型”向“教练型”转变,即从单向的灌输、指导、监督向双向的沟通、引导、激励转变,从强调孩子的服从、遵守、听话向强调孩子的自主、自信、自立转变,从注重孩子的成绩、能力、表现向注重孩子的品德、情感、人格转变。

具体来说,我认为父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个教练型的父母:
一、允许孩子犯错,尊重孩子,陪伴孩子
孩子犯错是他成长的成本,也是他学习的机会。父母不应该因为孩子犯错而斥责他、打击他或放弃他,而应该尊重他、理解他、鼓励他,让他自己去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思考问题。
具体做法有:
不要用负面的语言或态度评价孩子,如“你怎么这么笨”、“你什么都不会”、“你就是个失败者”等,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要用过分的期望或压力逼迫孩子,如“你必须考第一名”、“你必须上名牌大学”、“你必须比别人强”等,这样会让孩子感到焦虑和恐惧。
不要用过多的干涉或控制限制孩子,如“你不能这样做”、“你只能这样做”、“你必须听我的话”等,这样会剥夺孩子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要用积极的语言或态度赞扬孩子,如“你真棒”、“你很有潜力”、“你很有创意”等,这样会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用合理的期望或鼓励激励孩子,如“你可以再努力一点”、“你可以尝试一下新方法”、“你可以克服困难”等,这样会激发孩子的动力和兴趣。
要用适当的参与或支持帮助孩子,如“你需要我帮忙吗?”、“你想跟我分享一下吗?”、“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这样会增进孩子的信任和依赖。
总之,父母要像一个教练一样,在孩子犯错时给予正确的反馈和建议,在孩子成功时给予真诚的赞美和奖励,在孩子困惑时给予耐心的倾听和解答,在孩子挫折时给予温暖的安慰和支持。父母要陪伴孩子走过每一个阶段,让他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二、舍得让孩子受苦,不要无微不至地干预,让他经历痛苦,疗愈自己

古人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些都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磨练。父母不应该无微不至地干预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应该出手相救或给他讲大道理,而应该让他经历痛苦、面对现实、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有:
不要替代孩子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如打扫房间、整理书包、写作业等,这样会让孩子失去责任感和能力感。
不要过分保护或溺爱孩子,如包办一切、满足一切、迁就一切等,这样会让孩子失去挑战感和进取心。
不要随意干涉或批评孩子的兴趣或选择,如强迫报班、反对交友、否定意见等,这样会让孩子失去个性和创造力。
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定期分配家务、制定计划、完成任务等,这样会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要尊重和支持孩子合理合法的兴趣或选择,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源,如购买书籍、提供场地、邀请专家等,这样会培养孩子的兴趣发展和专业素养。
要鼓励和引导孩子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建议,如分享经验、提供信息、推荐方法等,这样会增强 孩子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总之,父母要像一个教练一样,在不影响安全和健康前提下舍得让孩子受苦,在适当范围内放手让他去尝试去探索去冒险,在关键时刻给予必要 的帮助去指引去支持。父母要讲求方法而不是结果,在过程中培养而不是在结果上评价。父母要讲求原则而不是情绪,在冲突中沟通而不是在情绪中 发泄。
三、与孩子建立利益共同体,精神共同体,荣誉共同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社会,也是孩子最重要的归属感来源。父母不应该因为血缘关系就过度关注或干涉孩子的一切,而应该有爱有情,有原则有底线,不求不助,相处相敬。父母要与孩子建立利益共同体,精神共同体,荣誉共同体,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具体做法有:
不要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或附属品,如强加自己的意志、期望、价值观等,这样会忽视孩子的个性和需求。
不要把孩子当成竞争对手或敌人,如嫉妒、比较、埋怨等,这样会破坏孩子的自信和尊严。
不要把孩子当成工具或资源,如利用、索取、牺牲等,这样会损害孩子的感情和信任。
要把孩子当成合作伙伴或朋友,如分享、协商、支持等,这样会增进孩子的参与和责任。
要把孩子当成学习对象或导师,如倾听、学习、反思等,这样会提升孩子的知识和智慧。
要把孩子当成家庭成员或亲人,如尊重、理解、关爱等,这样会强化孩子的归属和认同。
总之,父母要像一个教练一样,在家庭中与孩子建立平等、互信、互助的关系,在生活中与孩子分享快乐、悲伤、困惑、希望,在学习中与 孩子交流经验、知识、方法、观点,在成长中与孩子共享利益、精神、荣誉。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是他最坚实的后盾,最温暖的港湾, 最美好的记忆。
结语
做一个教练型的父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反思、改进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但是,只要我们用心用爱用智慧去 做好家庭教育,我们就一定能够培养出健康、快乐、优秀的下一代。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