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太平军要不要联合地主阶级反清?

2020-09-29 10:06 作者:事业的芬芳  | 我要投稿

        首先我认为太平军不仅不能联合地主阶级,反而要镇压反动的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自大清入关时,便因为要维护社会秩序和镇压李自成的需求,与清朝统治者互相勾连。大则如吴三桂和尚可喜,小则如地方的小地主。山西的晋商虽不属于纯粹的地主阶级,但早就违反大明禁令,与后金多有商业往来。

清初摄政王多尔衮,满清入关掌舵人,剃发易服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乾隆末年,白莲教起义波及豫鄂皖陕数省,清廷久久不能镇压,反而折兵损将,清朝利用地主团练,要求地主控制乡村,管控农民,逐渐将起义镇压下去。

白莲教起义者主要活动地区,明清之时,农民起义多以宗教为号召,组织反对朝廷的起义,这与农民阶级和底层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有关,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残暴,只能依靠宗教提高士气,但宗教不具有革命指导性。

        太平军兴起之时,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也自然地站在清朝一面,反抗太平军。一开始是经济上不合作,暗地里破坏,后来干脆组织私人军队抵抗太平军。

         地主阶级对于太平军的态度是天然的,因为地主阶级本身就是站在农民阶级为主的太平军的对面。一来,大清早就与地主阶级利益绑在一起。这时候就是换个更好的主子,他们也不愿意冒着杀头的危险,何况这个新主人脾气不好,三观也不同。第二,大清就是他们放进来的,指望他们反清,笑谈。第三,大清腐败对于地主阶级没有太大危害,反而有助于他们兼并土地。第四,地主阶级反清,政治经济文化上不划算,没有增加的收益,只有政治经济上的风险。

1851年金田起义。洪秀全对于太平军的革命具有重要作用,他既是拜上帝会的创始人,也是早期革命的实际领导人,但个人政治和军事能力比较平庸,后来逐渐在太平军的内部高层夺权中处于下风,政治手腕主要使用乡土小人的市侩勾心斗角的手段,手段毒辣,缺乏远见。后期太平军的衰落,他是第一负责人,其次是杨秀清。这两个人都是没有大局观的人,但杨秀清组织和军事才能明显高于洪秀全,属于清末罕见的优秀的军事领导者,个人以为高于曾国藩。

        能让地主阶级保持中立,就是烧高香了,朱程理学兴盛500多年,剃发易服业已两百年,有的贫农尚且不愿抛弃长工的996福利,反清欲望尚不强烈,还指望地主反清?地主阶级在清朝末年是个彻头彻尾的落后阶级,个别开明地主或许能推进历史进步,但地主阶级几乎没有可能反清。

      那太平军需要依赖谁?毫无疑问是农民阶级,这个阶级没有太多先进性,但可以改造,特别他们是当时中国最中坚的反清力量,不依靠他们?依靠谁?资产阶级?对不起,当时资产阶级没出声呢,这是一只可以培养和利用的阶级,但不要指望他们对太平军忠心耿耿。然而,消灭地主阶级和扶持农民阶级绝不是口头上,无计划,乱杀一通的,一些地区的不合作地主必须立刻消灭,对于那些开明的,愿意被晓以民族大义的,可以吸收,但军队和经济根本在于底层群众,必须牢牢依靠贫农和城市中的帮工等阶级,鉴别他们的真伪,剔除里面的两面派。

        最后补充一句,对大清而言,汉族地主没有民族意识,打驱除鞑虏这张牌,想错了,他们能当墙头草就不错了,他们属于隐患阶级,就是在你倒了踹你一脚的,苗沛霖就是典型野心家,怕死鬼。从某种程度说,地主阶级就是大清,大清就是地主阶级。

曾国藩,湘军的中坚力量和早期发起人之一。个人认为他对清朝的作用远大于对于中国的作用,且属于典型的地主加假包衣奴性格。历史地位虚高,还不如他的徒弟李鸿章,李虽然道德不行,对外吃了n次败仗,晚年昏招频出,但比曾开明,且有进取心。这肆就是个一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天津教案觉得愧对于人神,但他屠杀普通群众时从来不觉得愧对于心,而且天津教案也体现了他的死板和无能,镇压农民可以,治理国家和外交根本不行,也难怪当不了皇帝,还不如后唐的李嗣源。


论太平军要不要联合地主阶级反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