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军火器志:埃尔玛EMP44冲锋枪

2022-11-12 20:21 作者:Cangfeng197  | 我要投稿

自魏玛时代末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MP38/40冲锋枪便成为了德军的标志性视觉符号。虽然偶有其他尝试,但从未有武器能撼动MP40冲锋枪在德军冲锋枪装备中的地位。德国人曾不止一次尝试过改造缴获冲锋枪或重新设计一款更适宜战争时期生产的冲锋枪来弥补MP40系列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不足。但是由于某些堪称怪异的原因,几乎所有努力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埃尔玛EMP44冲锋枪的故事则可被看作这些努力的代表。

EMP44冲锋枪的故事起源于1942年末,那时的千年帝国看起来仍牢不可破,虽然如此,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的落幕,英美军队已在法属北非登陆的事实,陷于斯大林格勒的废墟和冰雪中不得脱身的第六集团军都提醒着德国人,他们已不能再像1940年那样高歌猛进,有些人开始担忧,用以支持MP40生产的材料可能变得稀缺而昂贵。为回应这种担忧,埃尔玛公司(Erfurter Maschinenfabrik)提出了EMP44冲锋枪的最初构想。

在靶场射击EMP44冲锋枪 图源Zonwar.ru


埃尔玛的意图是为现有的MP38/40系列武器提供补充,EMP44冲锋枪将被用于碉堡固定武器及装甲车辆自卫武器,但不排除作为步兵制式武器的可能性。为了满足战时生产的需求,尽可能地控制成本,埃尔玛公司的设计师和枪匠们并没有彻底另起炉灶,而是将全新设计与已有组件结合起来,以求节约开发时间。

从外观上看,EMP44冲锋枪的最大特征便是简陋,全枪由几个极度简化的部分组成。枪机组件前端是一个开有圆形散热孔的枪管,复进簧被接在枪机之后,同时,复进簧也承担着枪托的职能。

EMP44的整体设计思路参照了斯登冲锋枪,枪口设计来自缴获的PPS-43冲锋枪,核心组件与MP38/40大致相同。该枪的拉机柄位于武器右侧,保险系统类似斯登,通过将枪机扳入保险槽实现保险功能。击发装置也基本照搬了已有设计,没有快慢机,只能全自动射击,不过由于本枪射速偏低(约500RPM),有经验的射手仍可以通过控制扳机来实现单发点射。

部分资料来源指出,根据供弹具的不同,有两种EMP44冲锋枪。第一种使用已有的供弹机构。MP40冲锋枪的32发弹匣被安装在机匣底部的管状弹匣井中,通过弹匣本身的弹簧实现供弹,击发过的弹壳通过枪身右侧的抛壳窗抛出。而第二种供弹机构则来自MP40/I的设计,两个MP40弹匣被插在一个包含了导轨的特殊弹匣井中,当一个弹匣打空时,扳下弹匣井前的卡榫便可以滑动导轨,将另一个满弹匣移动至击发位置,两个弹匣都打空后可以扳动后部的两个卡榫取下弹匣。设计人员希望这能加快更换弹匣的速度。

EMP44的特殊供弹具特写,图源Strangernn.livejournal.com

供弹具特写,注意粗制滥造的扳机护圈和手枪握把

开放式机械瞄具位于全枪正上方,有100米,200米,300米三种分划。但是该枪全重巨大(单弹匣状态下4.97公斤),加之人机工程学极其糟糕,几乎不可能使用该枪射击200米以外的目标。极其粗糙的握把和枪托射击进一步降低了该枪的使用体验,不过,考虑到该枪的设计用途是作为一种架设武器,从有支撑的工事射孔或装甲车射孔向外射击,糟糕的设计并不会过于影响使用。

1943年,EMP44的原型被提交给德国陆军装备局进行测试,埃尔玛公司希望它能替代德军现役的MP40系列,虽然其成本低廉,工序简单,但它却因操作不便和性能平庸被军方拒之门外。1944年,随着战局恶化,德军损失的大量轻武器需要补充,但德国的库存和工业能力跟不上需求,EMP44冲锋枪再次进入了军方的视野,这也是其现代名称的来源,一些人希望它能成为”人民武器”的一部分,但是转产EMP44将影响现有的MP40生产线的产能,虽然其在设计之初定下的低成本易生产目标得到了实现,但由于性能问题,EMP44没能成为制式装备。在埃尔玛的工厂被苏军攻占前,一批已经制成的EMP44冲锋枪被送往国民突击队单位,但这批武器在路上便被美军缴获,并被送到了阿伯丁试验场,英国陆军也拿到了一批样品,并被交给恩菲尔德工厂进行试验,试验员对该枪的基本设计不屑一顾,但认为其双弹匣设计运转得不错。

注:部分资料来源称只有编号为15,制造于1943年2月的一把原型枪留存至今,并认为这是因为大部分原型枪的枪机组件都被拿去制造MP40I型了,但事实上有多把原型枪存世,而且它们的供弹具设计和全枪长度各不相同。

游戏里的EMP44是通行证武器,需要一张金质武器指令换取,但我从没见有人用过这枪。

从军火器志:埃尔玛EMP44冲锋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