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後半生日記》:2021年9月

2023-04-10 07:11 作者:東政讀者_鴻庵楊氏  | 我要投稿

2021年9月1日星期三           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

 

  今天兩件事。第一件,這不九月一號了嘛,開學了,新學期新氣象,所以我昨天就決定今天一定要去醫院把腦袋的核磁共振給做了,即便這一次的檢查費用是990元!今天做檢查,明天出結果,因此明天還得去一趟醫院。另外今天就醫時,還有一個小插曲,醫生在詢問我病情,也就是這頭暈的毛病是怎麼來的時候,我居然一下子不知該如何開口,總不能照直說我是在畫《東漢州郡地圖集》的時候發病的吧?于是只好來了一個善意的欺騙,改說自己是IT男,天天長時間面對電腦做編程等腦力勞動,還別說,醫生真就信了,隨後一段“長期從事IT工作”的診語,就出現在了我的病歷記錄裡。

  第二件,爲了降低跑滴滴的成本,上個月我忍心把跟了我四年的車子賣了,換回來的錢去買了一輛更便宜、當然也更省油的車子,新車要月底才能到手,所以這段期間我只得在家無事等候。在這等候的日子裡,手機有一個本地滴滴司機的微信群,幾乎天天都在群裡見他們說運管又在抓車了。所謂“運管抓車”,指的是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抓扣那些沒有“營運證”的滴滴車子。如今開滴滴,需要具備兩個證件,一個是司機的“網約車駕駛證”、一個是車子的“營運證”,有了這兩個證件,才能“合規合法”的外出跑單賺錢。“網約車駕駛證”容易考,我是有的;但“營運證”我卻沒有,事實上上饒本地大部分的滴滴司機也都沒有“營運證”,因爲“營運證”一來很難辦理、甚至無法辦理,二來辦理以後家用的車子就變成了營運性質,隨之而來的維護費用、保險費用以及強制的報廢年限,都是我,相信也是其他很多滴滴司機吃不消的。故而因此種種,在法律法規上來說,我就變成了“開黑車拉黑活”。“黑車”一旦被運管抓到,扣押,罰款兩到三萬元,好嘛,幾乎一整年的辛苦就都白費了。之前上饒本地的運管似乎對“抓黑車”不是特別上心,總之我沒遇到過,現在則真不知情況如何,真要是相當嚴重,那麼今後我只能每天像賊一樣去過提心吊膽的生活了。哎,費心、費力、費財把自己的車子賣了,就爲了能多賺點錢,自己人畜無害,怎麼就變成賊了呢?目前而言,做滴滴司機是最適合我的工作,但假若真被運管抓住一次,就一次,罰款我是認了,畢竟不可能和法律對抗,但這滴滴我也就不再開了,誰受得了一次又一次把自己一年的辛勞都給“捐”出去呢?至於將來再做何生計,聽天由命吧。生活不易,書生討生活更加不易

 

 

 

 

2021年9月2日星期四           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

 

  今天,一位QQ上兩年多沒有聯繫過的網友,忽然來了一條信息,說自己在網絡上看到一篇和東漢末年巴郡有關的論文,想給我參考,然後文章一發,就沒有下文了。

  兩年多沒有向我發過任何信息的這麼一位網友,今天忽然給我來了這麼一出,老實說,我當時是有些懵逼的。他的這種讓我“參考”的方式,著實令我摸不著頭腦:若是他壓根沒看過這篇文章,僅僅是因爲標題內容和東漢政區相關,就要發給我讓我參考,那麼網絡上與東漢政區相關的論文不在少數,豈非他看到一篇就要讓我參考一篇?若非僅僅只因標題內容,而是他確實看過了這篇文章,那麼他特意如此,則必是針對這個研究問題已有了不同於我的看法,既如此,異見直言便好,何必又遮遮掩掩、藏著掖著?難不成是想文章一發,之後就讓我自己“品”、自己“細品”嗎?

  第一種情況我覺得不太可能,因爲兩年多來,這位朋友應該不至於今天才第一次見到東漢政區相關的文章。而第二種情況嘛...,此友我和他不算很熟,但卻依稀知道其與網上我的那些“黑粉”們有交際來往。這些“黑粉”們,是頗擅於動輒扔下一兩句話,然後要求我“品”、要求我“細品”的。再者,這篇文章其實我一個多月前已經在網上的微信公眾號上看過,而今天這位朋友居然發來的是PDF版本,這也就意味著這篇論文他(或者是“他們”)八成是頗費功夫從“知網”上下載下來的。綜此種種,一幕“黑粉”們主導的“追殺”戲碼,感覺正在我的眼前緩緩上演。

  我一年多以前退出網絡社交平台,就是不想再參與網絡上的“好勇鬥狠”、“爾虞我詐”、“文人相輕”。“黑粉”們既不可理喻,那麼就徹底遠離,但樹欲靜卻風不止......。我與諸位並無深仇大恨,過去或許因爲我的存在,而和諸位產生了某些網絡利益上的衝突,然打從我退網之後,這種衝突也應是不存在了,何苦如今還對我“念念不忘”?聽說有些討厭我的人,甚至拿我的孩子、家人玩笑開涮,真的是惹不起、也躲不起了嗎?扭曲陰暗的網絡社交心理......

 

 

 

 

 

 

 

 

 

 

 

2021年9月3日星期五           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

 

  昨天晚上去醫院拿的檢查報告(誰讓我家離醫院近呢),自己看了一下結果,腦袋似乎沒有什麼大的毛病,但到底如何,還是得再去現場問一問醫生。

  如果說這頭暈的毛病能治,最後恢復到了可以正常看書的程度,那麼對我來說不啻一種重生。而即便得以重生,我也不打算繼續學習歷史地理學乃至包括任何與歷史學相關聯的學問了。理性告訴我,理工科才是作爲科學追求的最好對象,然這類學科門檻太高,即使只想初窺門徑,對於我這種學生時代“數理化”長期徘徊在及格線邊緣的人來說,也相當困難。思來想去,若得重生,最適合我學習的東西,恐怕就只有文學、中國古典文學了,並不謀求什麼深入的研究,唯求通過感受美麗、藝術的文字,讓自己在後半生每天討生活的躁動日子裡,能夠沉靜內心、修身養性,知道自己仍舊還在“活”著

 

 

 

 

 

 

2021年9月23日星期四          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

 

  最近一個月,經常有朋友——網上的網友和學界的學友,就東漢政區的一些問題,送來各類別人家寫的論文給我評看,其中有些網友還希望我根據這些論文去修改《東漢州郡沿革表》的相關結論。

  其實看論文是我挺不喜歡的一件事情(看搜集列舉研究材料的“綜述”類論文除外)。有人或許會說多看看人家的文章,可以多學習別人的思維和方法,這話說的,就和一個人加入一個QQ群,然後宣佈“我入群是爲了學習來的”一樣,都是些場面上的屁話。排除所謂的“學術創新”不計,除非是剛剛入門、還處於摸索模仿階段、真的什麼都不懂的“菜鳥”,否則做這些考證研究,我覺得真沒啥必要去在意、甚至去追求遍覽那些雜七雜八的文章。看多了未必有益,反倒存在自己的思維理解被別人帶歪帶跑偏的可能。“沒有能力的人,才想著求助於別人”,自己沒有本領做這項課題,才會把目光總盯在別人的方法、別人的思維、別人的理解之上。英雄,是應該各自把“火”字默寫在手心上,然後同時展開,二人對視、會心一笑的;而非一方握緊拳頭,盯著另一方手掌上已經寫好的偌大的“火”字,然後自己也跟著仿書一個......

  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這有限的時間,應該重點花在挖掘、找尋、梳理新的材料上,不論是地下尚待出土的材料、還是已有卻被忽視的材料。若材料數量不變,而論文的數量卻在不斷增加,那麼可想而知,這些新增加的論文,十有八九就是在舊有材料的基礎上,進行主觀上的發揮了,講得直白一點,那就是——猜!中文字、詞、句多義的性質,加上古人載事喜好“言簡意賅”的尿性,很容易導致“一千個讀者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局面。面對不變的材料,一種可能性被你“猜”出來了,嗯,就成了一篇論文;另一種可能性又被他“猜”出來了,嗯,就又成了另外一篇論文。這一個月來,我便是徘徊輾轉於各種“可能”和“猜想”之間。而誰猜的對、誰猜的錯,又可以說是一件永遠都“死無對證”的事情,信與不信,最後完全看讀者自己主觀的選擇與感受。

  以前讀書的時候,老師經常評價一個優秀的學生要學會“舉一反三”,而我認為在歷史向的研究領域內,“舉一反三”是很容易造成研究氾濫的。“有一說一”,才是歷史研究始終應該抱持的嚴格準則,雖然踐行這種準則往往會被人看作是“笨”的表現,但,踏實......

  又,最近台灣方面,張亞中參選國民黨主席的新聞比較多,這不今天就看了一段張亞中的採訪視頻。趁著這股子熱度,我憋不住也想順帶說一說有關兩岸統一的看法。

  撇開“人一獨,就腦殘”的民進黨不說,海峽兩岸,雙方其實各自是承認對方的治權的,不管這種承認是無奈被迫、還是大方主動。承認治權不是問題,統一的問題,主要是在於雙方對“名分”的爭奪。台灣方面不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方面不接受“中華民國”,大陸談“九二共識”必不帶“一中各表”、台灣談“九二共識”必帶“一中各表”,這就是雙方爭奪“名分”最直接、也是最日常的反映。或許是我的政治思維太幼稚太天真了,但我真的打心底裡覺得,因爲這種“名分”的爭奪而導致和平統一的腳步難以向前,真的是因小失大,太不值當了。雙方在繼續確保各自實際治權不變的情況下,各退一步,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放棄“中華民國”,以一個全新的國名(比如就“中國”)進行統一,又有何不可?在國家統一面前,PRC還是ROC,一個名字罷了,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2021年9月25日星期六          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

 

  我天生不是一個吵架的材料,在網絡上就不必說了,現實中,連續兩天:

  昨天下午接了一位女乘客。我按照導航規劃的路線,過了上饒大橋,紅綠燈左轉。左轉當時,不論是從導航地圖上,還是從實際路況上,都沒有發現什麼異樣情況。而左轉完成,直行不足百米,卻發現自己已經一頭栽進了堵車大潮之中。幾乎在陷入堵車的第一時間,後排的這位女乘客便開始張口對我抱怨,抱怨我剛才怎麼不改道直行、抱怨我根本不會選擇行車路線、抱怨我浪費了她寶貴的時間。我心想,坐滴滴,如果乘客自己沒有主動要求,路線自然都是按照平台規劃的行駛,而且導航語音是全車廂內大家都能聽到的,左轉之時,您並沒有提出任何異議,待事情發生了以後,您又變成一副諸葛亮的樣子,拿無辜的司機當作突遇惡劣路況的撒氣桶,我這開車的人還沒有“路怒”、您這坐車的倒先憋不住了。剛想這樣和她解釋,她倒是“先發制人”,繼續連珠炮似的不停抱怨。我覺得要是換做其他司機,這時候八成就該直接和這無理取鬧的女人對罵了,可最後我還是深吸了一口氣,誠誠懇懇的向這位“上帝”說了一句:對不起,我錯了!

   今天,又是下午,接了一位男乘客,仍舊事關導航的問題。接到單子的時候,導航顯示這位乘客定的上車地點是某某小區東門。待我到了小區東門,未見乘客,無奈只得打電話聯繫,電話那頭聽得出來是一位五六十歲的中年男子,普通話帶著一股濃重的本地土音,很難聽得清楚明白。掰扯了半天,我才知道原來這位乘客根本就是定錯了上車地點,他實際的所在地距離此小區的東門還有將近一公里,彎彎繞繞,終於好不容易找到了這位乘客,上車第一件事又是向我進行抱怨:“我都在這等了半個小時了,這麼慢的嗎,你以後不要開出租車了”,其實從我接單開始,到找到這位乘客,前後總共也就十分鐘左右而已;又,雖然這位有些年紀的乘客把滴滴和出租車混爲了一談,但此時他想要表達的意思我是很清楚的。面對這迎面而來的抱怨,我沒有做聲,只想早點把這份曲折麻煩的訂單完成了事,可剛按照導航的路線做了一個轉向的動作,這位男乘客就又開始不安分的問我是在幹什麼?我回答說正在按照導航的路線,送您抵達目的地,“那爲什麼不往右邊走?導航讓你轉你就轉?導航讓你往河裡跳你跳嗎?導航讓你去死你死嗎?”這位乘客起初的抱怨,此時已經變成了滿滿的惡意,楊志賣刀遭遇牛二的場景歷歷在目,我不知道其他的司機,這個時候是該動嘴了還是應該動手了,可最後我還是一樣深吸了一口氣,誠誠懇懇的向這位“上帝”說了一句:對不起,我錯了!


《後半生日記》:2021年9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