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获奖发明和父亲研究所成果高度相似?赛事主办方称在调查
“儿子获奖发明和父亲研究所成果高度相似”引发广泛关注,10月2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科技中心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针对此事“还在调查中,调查结果会及时公布。”南都记者注意到,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被指利用自己和实验室团队的科研成果,供儿子刘某阳多次于中国科协参与主办的全国性赛事中获奖。
中科院、中国科协涉事单位称已启动调查
上述报道称,2015年,刘某阳的发明“便携式雾霾污染气体快速识别和检测装置”(又称“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在名称、工作原理、外观方面,均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的一项科研成果高度一致。当时,刘建国任该所副所长,也是该科研成果所属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凭借该发明,就读初一的刘某阳在合肥市第三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脱颖而出,入围省赛,并于同年获得第30届安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发明类一等奖、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2016年合肥蜀山区第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

2015年,当地媒体曾报道刘某阳发明“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
此外,2018年,刘某阳的发明“酒驾安全激光快速筛查系统”,也与刘建国2011年所申请的国家专利“激光酒驾道边在线监测系统”原理高度相似。凭借该发明,刘某阳获得第33届全国青少年创新成果竞赛三等奖、2018年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还获得了“重庆理工大学专项奖”和“中鸣科技专项奖”两项专项奖。
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信息,刘某阳发明的“便携式雾霾污染气体快速识别和检测装置”,利用大气污染气体对紫外可见光的“指纹”吸收光谱特征,能够快速识别并定量检测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苯、甲苯、二甲苯等10多种污染气体成分,为巡查污染企业排放、诊断大气污染来源提供依据;而“酒驾安全激光快速筛查系统”,主要利用酒精(乙醇)挥发气体具有特征“指纹”吸收光谱的特点,用激光直接穿过车厢,通过分析探测器接收信号光强的变化判别出是否存在乙醇气体并计算出其浓度值。

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发布声明称,针对“儿子获奖发明和父亲研究所成果高度相似”的报道,该院已迅速组织人员对此事进行调查,后续将及时向社会反馈调查结果。
10月28日,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针对此事“还在调查中,调查结果会及时公布。”
去年有获奖作品引发质疑被撤销奖项
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信息,该项全国性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由中国科协、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每年约有1000万名青少年参加。大赛每年选拔出优秀的科学研究项目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等国际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

南都记者注意到,2020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也曾引发质疑。当年7月,该赛事组委会秘书处发布声明称,根据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组委会核查结果,《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违反了竞赛规则中“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规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组对云南省竞赛组委会提供的材料进行了复核,根据大赛规则,决定撤销该项目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收回奖牌和证书。
据2021年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参赛学生在开展研究的各阶段应自觉遵守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参赛作品应反映申报者本人的研究工作,对于指导教师或他人协助完成的内容要进行明确说明。如指导教师与参赛学生有亲属关系,应在申报时如实填写。
2021年修订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章程》显示,全国组织委员会秘书处负责受理创新大赛相关质疑投诉。被质疑作品或参赛人员违规情况的事实、性质、情节等经核实认定后,组委会将取消相关人员参赛或获奖资格; 指导教师本人及其所指导作品视情节1-3 年内不得参加全国竞赛;作者所在学校视情节1-3年内不得推荐参评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