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mi Note 11 Pro+:亲民的 Redmi 也要「敢越级」?
现在的厂商就喜欢搞事,Redmi 也要搞越级,新一代定位亲民的 Redmi Note 系列里似乎获得不少原本来自旗舰机型的技能加成。

说的是刚发布的 Redmi Note 11 系列 —— 整个系列有 Redmi Note 11、Redmi Note 11 Pro,以及 Redmi Note 11 Pro+ 三款机子,而当中要数我手中这款 Redmi Note 11 Pro+ 堆料最强、技能加成最多。


Redmi Note 11 Pro+ 这次采用了与 iPhone 12 类似的棱角机身设计,但收边的设计明显要优于 iPhone 12 / 13 系列,但局限于 Redmi Note 系列定位和成本控制,边框只是塑料边框。
设计上 Redmi Note 11 Pro+ 继承了上一代 Note 10 Pro 的基础设计语言,摄像头模组同样的设计风格,但在纯平的背板上显得有几分庄重而神圣。

配色并不复杂,Redmi 给 Note 11 Pro+ 安排了「神秘黑境」、「时光静紫」,以及手中「迷雾森林」三种配色,而 Note 11 Pro 还多了一个带有闪亮设计的「浅梦星河」。

Redmi 的 Note 系列这次用上了 OLED 面板,而且还是三星的 OLED 面板,一块 6.67 英寸的屏幕,分辨率 2400 × 1080,而最高显示刷新率为 120Hz。

我们 WHYLAB 实验室测得这块屏幕的最高手动亮度 514.34nits,外部强光能激活出最高的 794.74nits,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不错的,我们也目睹了越来越多中端机型的屏幕亮度往旗舰靠拢的过程。

至于色彩方面,Redmi 给 Note 11 Pro+ 配的三种显示模式,「生动」、「鲜艳」以及「标准」模式分别测得 104.14% 的 P3 色域、107.1% 的 NTSC 色域,以及 104.64% 的 sRGB 色域覆盖,可见能显示的色彩非常广,但色彩的精准度更重要。
「124 色平均 ΔE2000」,这是一个反映色彩偏移的指标,它在某个色域中的值越高,说明色彩偏移越严重,证明色彩精准度越低,因此我们一般追求更低的「124 色平均 ΔE2000」数值。

在 Redmi Note 11 Pro+ 这块屏幕上,我们实验室测得「生动」、「鲜艳」以及「标准」这三个显示模式下的平均 ΔE2000 值分别为 P3 色域的 4.29、NTSC 色域的 6.13,以及 sRGB 色域的 1.48 —— 各个模式的风格都非常明显,其中「生动」模式的色准中规中矩,「鲜艳」模式为了观感不可避免地牺牲了色准,而「标准」模式的色准做得非常不错。

包括 Note 11 Pro+ 在内,整个 Redmi Note 11 全系首发搭载了联发科新的天玑 920 SoC,相比起之前 Note 10 ,其定位和性能处于天玑 1000 与天玑 900 之间(稍靠近天玑 900),采用台积电的 6nm 工艺制程,CPU 部分采用了两枚 2.5GHz 的 A78 大核以及 6 枚 2GHz 的 A55 小核,GPU 部分为 ARM 的 Mali-G68,支持最高 LPDDR5 运存芯片以及 UFS 3.1 存储芯片,而 Redmi 基于 Note 11 系列定位全系只采用 LPDDR4x 运存以及 UFS 2.2 存储芯片的组合。

而手中 Redmi Note 11 Pro+ 的游戏性能,这里找来了「和平精英」来进行测试,还是老样子,先使用工具对游戏的帧率限制进行破解,并将画质开启到「HDR 高清」,且开启抗锯齿和阴影效果,同时将帧率调到 90fps 等级。

但遗憾是现阶段的 Redmi Note 11 Pro+ 无论怎么破解帧率,都只能跑到了 60fps,实际平均帧率 59.2fps,最高帧 60fps 到头了,明显是被腾讯限制了帧率,但仍能作为基本的游戏性能参考,毕竟 90fps 的渲染压力还是存在的。

实际 Redmi Note 11 Pro+ 表现还算不错,SoC 各部分的使用率、消耗都在还不错的水平。
另外硬件上,Redmi Note 11 全系给得还是挺足的,NFC、X 轴线性马达、对称式双扬声器、双频 GPS,还有 3.5mm 音频接口、小米看家的红外传感器,甚至还支持 IP53 等级防泼溅。

Redmi Note 11 Pro+ 的后置摄像头组为经典的广角主摄、超广角端、微距的配置,其中主摄像头采用的是 1.08 亿像素 Sensor,来自三星的 HM2,1/1.52 英寸底,单像素尺寸 0.7μm,但日常以像素 9 合 1 的方式输出 1200 万像素照片。

实际表现直接看样张,在白天光线充足的环境下,Redmi Note 11 Pro+ 的色彩其实并不算太讨好眼球,在细节复杂的环境下,色彩略微黯淡(特别是绿色),在大红色较多的环境下色彩饱和度会相对高些;而解析力方面,画面的细节会显得有点儿「肉」,边缘略显暗淡,即使在白天光线充足的环境下,也有一定几率拍到模糊不清的废片。














或许是手中这台机器优化还不到位,期待未来 Redmi 能继续优化好这枚 1.08 亿像素的主摄表现吧。
到了夜间相对光线较弱的环境,会将上述白天时候的缺点给放大,这里就不花笔墨了,直接从样张感受。






Redmi Note 11 Pro+ 的超广角端采用三星 S5K4H7 传感器,其表现也可以直接从下面样张感受到,这里也同样不作赘述了。










Redmi 给 Note 11 Pro+ 配了一组 4500mAh 容量的电池组,由两枚 2250mAh 电芯串联组成,并配合 120W 的快充,这也是量产的快充技术中,目前充电功率最高的技术之一,据说是 Redmi 品牌第一款 120W 快充的机型,如果没记错的话,它应该也是这个价位段的第一款。

在 Redmi Note 11 Pro+ 的快充技术里,高功率的电荷泵技术当然少不了,而双电芯内配合 MTW 多极耳设计来降低内阻,以降低充电过程中的发热 —— Redmi 官方称 Note 11 Pro+ 充满仅耗时一刻钟,也就是 15 分钟,而实际表现是否如此神奇呢?
我们 WHYLAB 实验室继续以我们更为严格的测试标准来对 Redmi Note 11 Pro+ 的充电进行测试,最终录得一次完整的充电耗时 17 分钟,会比官方宣称的要多 2 分钟,与官称的基本吻合。

不过这 2 分钟的差距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手机厂商在进行充电测试时,一般会在手机开机状态下 1% 剩余电量时开始,而我们 WHYLAB 实验室的标准,则是需要将先手机电量完全耗尽至自动关机,以保证最低电量,再开始进行。

测试的环境以及设备我们也有相应的统一标准,且接近我们日常使用环境,例如室温会控制在 25℃,且控制误差在上下 1℃ 以内,室内的相对湿度也必须控制在 50%,且上下误差不超过 5%;另外为统一不同机型在充电开机的差异,还会对部分没有自动开机机制的机型手动开机,以统一充电体验 —— 标准更为严格,因此我们 WHYLAB 实验室标准下测得的充电耗时也相对更长,但也更具实际参考和比较的意义。
另外放眼我们 WHYLAB 数据库的数据,Redmi Note 11 Pro+ 开启「快充加速」 17 分钟的充电速度,已经能登顶我们的「充电榜单」,与 MIX 4 并列第一了,确实充得非常快。
不过开启「快充加速」后,发热会相对较高些,测得背面最高 42.1℃,但也符合基本的物理规律,能理解;如果关闭「快充加速」,最高温度会下降到 40℃ 以下,但充电耗时也并不会增加太多,如果在意温控可以酌情选择关闭「快充加速」。

看完充电再看续航,依旧是 WHYLAB 标准的「五小时续航测试」,测试项目包括刷微博、聊微信、在线音乐、在线长视频(B 站)、短视频、电子书、游戏、拍照、网购、通话,各项持续半小时,共计 5 小时,压缩模拟了我们日常一天使用对电量的损耗量。
满电状态的 Redmi Note 11 Pro+ 跑完一趟「五小时续航测试」,最终剩余电量 56%,这对双电芯电池组机型来说,表现挺不错的。

接着是「五小时续航测试」过程中各项目的发热监测,其中 Redmi Note 11 Pro+ 的正反面最高温都是在相机的视频录制过程中测得的,其中正面 39.4℃,背部 37.7℃,且都是位于机身顶部,横握时能感受到左右手温度不同,不过正反面最高温均未超过 40℃,证明 Redmi Note 11 Pro+ 的 1818 平方毫米液冷均热板发挥了作用,实际的效果还挺不错的。

1999 元(双十一 1899 元)起跳,Redmi Note 11 Pro+ 算是个越级的产品,120W 的快充,让它的充电速度超越了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手机,包括各类旗舰,甚至连续航也有很不错表现。虽然用了不及上一代 Note 10 Pro 的 SoC,但性能基本够用,重要的是各种 NFC、X 轴马达、双扬声器、防泼溅设计等一个都不少;如果你不在意相机,对性能的需求不算高,对续航和充电较敏感,或许 Redmi Note 11 Pro+ 是你性价比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