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理想——回顾我当专栏UP主的原因
今年3月19日的时候,我上传了一篇文章叫《一文分天地》,里面讲了我当up主的理由。但是我觉得那篇文章有点片面,所以借此B站专栏成立三周年之际,我来和大家讲述一下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我觉得这件事也最能代表我的成长经历了。
从初二开始,我就对知识产生了向往之情。科学、政治、文学……只要是知识,我都来者不拒。至于为什么这么做,我也说不上来,大概当时就觉得“如果把整个世界的奥秘都参透了,我想我死而无憾了。”只可惜,大概是我的脑子太落后了,纵使我有似火的热情,理科的东西从来没得过高分,文科的分数从来居高不下,尤其是英语。大概我有学语言的天赋吧。
在我决定参透地球上所有事物的本质之前,我就曾在我爸的感染下读了几页《老子》,所以在我做出那个决定之前,我就知道学尽知识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无法把地球上的海洋全喝肚子里。所以我就把目光瞄准了哲学。当然,当时并没有接触西方的存在主义、浪漫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这些,那时候我所谓的“哲学”就是指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注意,是道家,不是道教。前者是哲学概念,后者是宗教概念,不可混为一谈。)为什么不学儒家思想呢?因为我对儒家实在没有好感,那些对经典古籍断章取义、乱做批注,只为了显摆自己的学识的人,大部分都是儒生。而且对于孔子所推崇的“礼”,我一直有一种厌恶感。因为礼太容易被形式主义化,大部分行为并不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正如《老子》第三十八章讲的一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翻译:
有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无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就需要寻找借口;最仁爱的人做仁德的事不需要理由,最有义的人做义事就需要寻找理由。最讲礼的人强调礼却无人回应,于是就伸胳膊强制别人服从。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讲“德”,失去了“德”而后才讲“仁”,失去了“仁”而后才讲“义”,失去了义而后才讲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
好像扯远了。虽然当时想学道家思想,但是当时我并没有上网设备,也没有人教,所以对《老子》的学习只能靠自己看书,自己理解的是对是错也不知道。再加上当时学业安排紧凑,所以那段时间我的学习进度十分缓慢,两年了甚至连书都没看完一遍。
后来上了中专(能考本科的那种),换了个相对流畅的手机,那时候是17年,正是抖音火遍全网的时候。出于好奇,我倒要看看这个人人喊打的APP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堪。巧得很,三年前也正好是我求知欲正旺的时候,接受的知识不仅仅是道家思想,还包括科学、文学、哲学等一系列知识。所以在那段时间,抖音上的科普我必过目,像火是等离子体,地球的物质有四种状态等等,只要是知识,没有我不看的。可以说,抖音成了我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之一,现在也一直都是。
同年11月,我听一位同学说这个B站是个神奇的网站,上面什么视频都有。又是出于好奇,我注册了这个账号。一开始我是奔鬼畜区看的,后来在主页上就出现了政治、经济、哲学等深度作品,我在这个网站上得到了很多我想要的、不同的思想,它让我受益匪浅。正如局座张召忠将军在2019年周年庆上说的那样,“B站是年轻人的港湾,是年轻人的加油站。”
尽管当时我同时涉猎多个领域,但是我最关心的还是中华传统文化。因为我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学校里,我几乎就没见人谈论过古籍。网上的人全都在讨论西方的歌德、黑格尔、笛卡尔(举个例子),只有在讽刺中医的时候才会引经据典;身边的同学都在讨论吕布能否打死李白(有时候则为了一局吃鸡失利而发狂)。这就更加坚定了我学习传统文化的想法。这个时候我的理由就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思想上的高深了,而是又多了一个崇高的理想:为了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让它们后继有人。我甚至觉得,如果我再不传承,中华文明迟早会在我们这一代灭绝。
对于《老子》和《周易》的相似之处,我早就有所耳闻。比如《周易》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隐约觉得,易经似乎比《老子》更重要、更深奥。所以我便把学习重点转移在了易经上。现在回过头再看,当初这个决定是多么正确啊!对易经进行了初步了解之后,我便了解到,原来诸子百家都是易经的后人,易经也分了那么多派,相当于把易经切开分别传承。比较有名的包括医易(就是后来的中医)、儒易(孔子那一派)、道易(老子那一派)等等。如果学了易经,就相当于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现在的我真的十分庆幸当初选择了学习易经,才能让我得到真正的思想上的升华。
于是在二年级刚开始的时候,我买了一本《图解周易大全》,开始正式系统地学习易经。后来我又在B站找到了许多曾仕强教授的珍贵的讲座视频,我如获至宝。不光让我茅塞顿开,当年对《老子》有疑惑的地方也都烟消云散了。就这样持续学习了一年,我学到了很多智慧——至少我自认为如此。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三年级,该准备对口升学考试了。一周在校五天不许玩手机,所以只有在周末回家的时候才能继续聆听曾教授的教诲。 日子就这样平淡地过去,不知不觉间四个月过去了。时间一晃就来到了去年年末的一个礼拜五下午。我在B站看了一个视频,不知为何,我突然开始臆想起如果我当了一个视频up主以后会怎样,又不知为何就联想到了B站可以写文章,然后我猛然想到,对啊!写文章的要求可比做视频低多了!我又是那种特别爱写文章的人,没准这个真能成!
当时我就已经发现了全网关于普及传统文化知识的视频及文章的流量都低的可怜,很明显中华文化在整个社会都是没有发言权的。所以我就一直在思考、在担心,如何才能让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行动总比光思考强。于是在衡量了门槛、全网的信息承载形式及自身条件后,我决定:
当一个专栏up主。
我当然知道,在B站,视频流量比专栏不知道高多少倍,基本没多少人看专栏。但是文章最起码也是一个信息的传播途径,哪怕一个人看,那个人听进去了,我所做的也都是值得的。所以为什么我之前写的几篇文章只要求大家关注和转发,因为我希望我写的东西能让更多人看见,能点化更多人。
我也算是那种比较善于发现的人了,我就发现那些大街上的年轻人好像很少去阅读《周易》、《老子》之类的书籍,有的人甚至连《道德经》就是《老子》这一常识都不知道。后来我问过身边的几个人,他们连《老子》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更别说传承先贤们的大智慧、老祖宗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至于网友则更奇怪,我承认,国画、书法、汉服也属于中华文化,但那毕竟是表面的东西,这些东西也都是中华传统文化投影出来的实物,为何网友都喜欢看那些投影出来的东西,对于其精髓的思想却如此不感兴趣?我思考了好久,大概只有“网友们对于美的理解是共通的、发达的,对于更深层的思想问题则有本能的抵触情绪”才能完美解释了,不然怎么解释网友们只喜欢中西方的艺术呢?
众所周知,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上升。但是人民的精神生活发展并没有跟上中国发展的脚步。中国人民的精神最近一次大跃迁还是在上世纪的全国扫盲运动。运动结束后,全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后来中国人民的精神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程度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考改革甚至改革出了慕洋犬、恨国党,中华文化的危机从来没有过像今天这般严重的地步。毫不客气的说,中华文化正在面临一个特别严峻的问题。尽管特朗普政府亲手撕开了美国那虚伪的面具,但是网上依旧在有人诋毁中央政府,污蔑、造谣中国,这就是中华文化丢失造成的后果!
古代农民大字不识一个,但是人家懂得中华传统文化,懂得做人之道,明事理!再看看新中国,建国以后对传统文化大批特批。是,人们识字了,但是他们却连怎么做人都不会了!一个国家的人民是否开化,不是看这个国家的教育普及率,而是看这个国家的人民是否明事理!
我特别喜欢钱文忠教授在《大道易行》里的一场演讲,每当我讲到现在中国所面临的问题的时候也特别喜欢引用这场讲座,因为它足够振聋发聩,足够一针见血。

p6、p7是钱文忠教授的完整演讲
我也特别喜欢其中的一段话:
如果文化不会灭绝,玛雅文化呢?我们千万要注意文化是会灭绝的呀!如果文化会灭绝,谁能知道它在哪一代中国人手上灭绝?不知道的,老天爷才知道啊!如果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我们下一代手上灭绝了,我们怎么见我们的老祖宗啊!所以这一点要警惕啊!千万不要以为传统文化不会灭绝的,千万不要以为中国传统文化将永远存在,这是一种狂妄和无知!
我当一个专栏up主的初衷并不是参加各种活动然后领奖金,而是为了一个现在看起来仍然遥不可及却宏伟的目标:让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灭绝。所以我这么努力地为中医说话、为传统说话,并不是因为有人给我钱,而是因为理想。但是我觉得这么做值得。有人攻击我是腐儒、食古不化,那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一个道理,一件事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发生,一个东西也不可能凭空消失。没有古人,你是哪来的?要想发展,先传承!
我愿成为复兴中华文化道路上坚定的一员,步曾仕强教授等先驱者的后尘,然后亲眼见证中华文化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