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手记 第二卷第四本

“那些没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是没错,但……所以人很难去想到快乐。这一切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最好就是别再多说,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面。
官方对英国的敌意有很多理由。但没有人会去提其中最差劲的那个动机:自己被打败了,便巴不得且恶劣地想见到那还在顽抗的也倒下去。
纪德的《人间食粮》已读甚喜 马尔罗 拉费尔喜欢小动物,犹如一切过于自负而不善处世者一样,他最喜爱的是猫咪。——《人的境遇》 席勒 《E.席勒速写》
人于是发现,即使没有了上帝,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如何解决心理上的混乱并得到内心的平静。他会发现未曾经过严格训练,不知如何与外界取得协调的话,内心就不可能获得平静。所以要去建立的,是尘世生活规范。
“上级永远无法忍受他们的下属一副看起来很伟大的样子。”(《乡村教师》)巴尔扎克
“凝视着盲人所能见到的黑暗。”
“就像那些把精力都集中在一两件重要事情上的男人常有的样子,他看起来既懒散又不修边幅。” 卷福 影视形象你想到了谁
福楼拜:“我每见到有人在评断他人,不是觉得可悲,便是觉得要笑破肚皮了。” 又:“想做结论时就会说出蠢话来。”
“如果我17岁的时候有人爱,我现在会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家?” 如果你17岁的时候有人爱,你就不会成为一个艺术家。
蒙田:一种滑溜、养晦和缄默的人生。《蒙田随笔》已读甚好
现代人的理解力正限于混淆中。知识扩展的结果,让整个世界和心灵都失去了着力点。虚无主义对吾人的荼毒已是事实。
我们的理解能力之所以陷入混乱,并不是由于世界被知识改变了。它之所以混乱,是由于它跟不上这样的动荡。它“还无法接受这样的想法”。一旦接受了,自然拨云见日。
但唯有禁欲能让一个人提升。纵欲过度使得快乐也变得不明显。
一位作家首先要学会的技巧,就是如何将他感受到的转换成他想要让人感受到的。
如果一致性是人最深刻的需求。
一个人如果学会孤独地去面对自己最深的痛苦,克服那种想要逃避的欲望以及有人能与他“共苦”的幻觉,那他还需要学习的就所剩无几了。但人是社会的动物,不必逃避共处也不必逃避孤独。
帕斯卡尔
一直享乐是不可能的,人最后一定会感到厌倦。是真的,周末打了两天生化危机8,有点厌倦了,心空 但为什么?事实上我们不能一直享乐是因为我们无法享有一切。对我们来说,去思量那些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获得的享受有多少,和去计较自己已经享受过哪些,两者同样令人厌倦。如果我们可以真正、实际地拥抱一切,还会感到厌倦吗?
贫困的童年。我后来在我姨丈家时的基本不同:我家的东西没有名称,我们只说,那些凹盘子,那个壁炉上的罐子等等。在他家则成了:佛日山的釉面陶器,坎佩尔的餐具等等——我才意识到有选择这回事。
他诅咒这个让他无法享受其余一切的爱。
“他们惊觉有很多事情,在他们看来很重要,对他人而言却无足轻重。于是他们终于知道了什么叫个人生活。”
人古怪的理想:就在大自然里,给自己盖一栋公寓。
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到今天出版的哲学书,不引经据典、没有任何名言和批注的,就没有人会把它当真。
孤独令我快乐。讨厌这样在他人身上的分心,厌恶到想吐。
衰老的心。曾经爱过然而却什么也无法挽回!
能够守密的努力,不抱希望,亦无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