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5.35 主体与客体

2023-06-03 09:50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35、主体与客体


  哲学上所谓主体是指认识者,即有意识、有意志,并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着客观外界的人。而客体,则是指和主体相对的客观事物、外部世界,是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与哲学的基本问题密切联系着,在这个问题上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历来存在着根本分歧。辩证唯物主义继承并发扬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认为主体与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只有在认识论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客体是不依赖于主体而客观存在着的;但主体与客体又是统一的,即人们能够通过社会实践逐步认识客体,并积极改造客体为人类造福,人在客体面前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唯心主义哲学相反,认为客体依赖于主体而存在,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如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陆九渊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贝克莱说“物是感觉到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些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谬论。客观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认为,主体即是“绝对观念”,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是它的外化[i]。唯心主义哲学完全颠倒了主体和客体的真实关系,以不同的方式重复着这样一个谬论: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主体派生出客体。机械唯物主义者承认客体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这是对的;但它不承认、不了解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这又是片面的,因而是错误的。


注:

[i] 即“异化”。

《哲学小辞典》5.35 主体与客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