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姜夔,宋代版杜甫,二十四桥的月亮,又照着谁的心事?


南宋绍兴24年(公元1154年)姜夔出生于饶州的一个没落官宦世家。他的父亲姜噩在中进士后曾任汉阳县令。可惜没几年便病逝了。十四五岁的姜夔只能依靠已经嫁人的姐姐生活,继续读书。成年后,他开始在扬州江淮一带游历,增长见闻,结交名士。他曾在淳熙元年(1174年)至淳熙十年间,四次回乡参加乡试,却都名落孙山。

这一时期,姜夔虽然在考试不顺,却在词坛声名鹊起。
淳熙三年,22岁的姜夔写出了那首名扬天下的《扬州慢》

昔日繁华的扬州,如今只剩下一片荒凉。一手家国凋零的挽歌,使姜夔成名天下。
他的词曲被无数青楼歌手传唱,赢得了许多佳人的青睐。
20多岁风华正茂的年龄,姜夔遇到了一位让他怀念一生的姑娘。这位合肥女子,善弹琵琶,善弹筝。姜夔与他一见如故,可惜两袖清风,怎敢误佳人。后来,姜夔常常在词中怀念这位白月光,一生为她写过十八九首词。

白月光与朱砂痣总是让人难以释怀,或许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每次考试落榜的姜夔钱袋空空如也。因为没有功名,当不上公务员,没有正经工作,也就没有收入来源。

他只能依靠给达官贵人写诗献词,谋求资助,史称“江湖游士”。才华横溢的他轻轻松松,便能得到泳池之士的青睐。

1877年,33岁的姜夔结识了当时的著名诗人萧德藻。萧德藻感慨自己写诗40年,总算遇到一个可以一起谈诗的人,还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姜夔。
在萧德藻的介绍下,姜夔结识了杨万里。通过杨万里,他又认识了范成大。


范成大夸他高雅脱俗,有魏晋雅士风度。范成大曾担任过副宰相,此时已告病返乡(在苏州)

1191年绍熙二年冬,他邀请姜夔到家中宴饮,征求歌咏梅花的诗句。于是姜夔挥手写下名作《暗香》和《疏影》。范成大读后拍案叫绝,特意把侍女小红送给姜夔。

开开心心抱着美女归,回家的路上。姜夔作诗《过垂虹》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可姜夔仍旧只是一个飘无定所的落魄游子。长期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心中有着无边的孤寂。
等繁华与热闹落幕后,落寞的姜夔心绪如潮,返家途中写下十首七绝,其中的:

流落着深深的失望与黯然。
姜夔的交友圈子越来越大,包括朱熹,陆游辛,弃疾等人,都对这个后生另眼相待。

这些文采大将,年纪普遍比姜夔大20,30岁。后来,姜夔遇见了世家公子张鉴。
张鉴出自江南望族,是个富N代,在杭州,无锡都十分富有。他十分欣赏姜夔的才华,两人填词唱和,互为知己。
姜奎作词:

庆远三年(1197年),姜夔移居杭州,一直依靠挚友张鉴为生。
这一年正月十一,他在杭州看见花灯满市,皓月当空,回忆起年少游乐时光,于是写下一首《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这一年元宵节他写下一首怀念合肥恋人的词作:《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每逢良辰佳节,他总会怀念那段遗憾的感情,怀念那位爱而不得的姑娘。
在临安(杭州)的日子里,在张鉴的帮助下,姜夔衣食无忧,畅游西湖山水,写词作曲,生活静好。
张鉴对姜夔数次落榜深感遗憾,曾想花钱为他买个职位,却被谢绝了。
文人傲骨的姜夔希望能凭借自己的才识入仕。
43岁的他向朝廷献《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希望能获得提拔,但是没有被重视。
两年之后,姜夔再次献上《圣宋饶歌鼓吹十二章》,得以破格到礼部参加进士考试,但他还是落选了!
从此,他彻底放弃做公务员的想法!以平民(布衣)的身份终老。

1202年,嘉泰二年张鉴离世后,将奎生活开始逐年走向困顿。嘉泰四年三月,杭州发生火灾,2000多家民房遭殃,其中便有姜夔的屋舍,家产图书几乎被烧光。这场漫天大火将她推向更艰难的境地,亲友相继故去,姜夔投靠无着,难以为生。生活所迫,无奈的他只能卖字为生,睡衣时奔走于金陵、扬州之间,这一年,他已经是50知天命的年龄,之后的十几年,他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
嘉定14年(1221年)67岁的姜夔与世长辞。离去时,家中一贫如洗。
姜夔,号白石道人,多才多艺。擅长填词,作曲,书法,是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这次次考试皆落榜。一生未曾步入仕途,卖字填词,辗转漂泊。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
提起姜夔,
你最先想到的是哪句诗词呢?
时事造英雄,时势造诗人。也许,姜夔,步入仕途,就写不出这么好的诗歌了吧?是否还能保持初心?在我看来,相比劳苦大众,姜夔也算是幸运。不用为生计拼搏,哪会写出这么好的诗歌?仕途为什么那么吸引人?
我还是喜欢,20岁的姜夔的朝气蓬勃。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 ·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