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楚河汉界】彭城之后的故事,是还定西河,还是霸王别姬?

2022-09-18 18:55 作者:口蜜腹糖  | 我要投稿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璧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刘邦
西楚霸王项羽

  彭城破敌,天下侧目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西楚霸王在彭城之战取胜,这固然是汉军一场丢脸的惨败,汉军丢下了许多弓弩、云梯、战车、巨砲(“大风歌”),楚军夺回了部分主动权。


         但这仍不能改变汉王后劲更足的事实。


       离间之计,心机深沉

汉王军荥阳南,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与项羽相距岁余。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遂围汉王。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项王不听。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间疏楚君臣。于是项羽乃疑亚父。亚父是时劝项羽遂下荥阳,及其见疑,乃怒,辞老,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而死。——《史记·高祖本纪》

      兵败彭城、受困荥阳,刘邦没有绝望,而是采用陈平军师的计策,让陈平带着钱币去贿赂和离间西楚的君臣,并制造楚军军师范增不忠于西楚霸王的谣言,西楚霸王若是上当,汉军就不费吹灰之力动摇了西楚霸王与楚军将士的信任,甚至除去西楚霸王自范增以下的各位重臣,断其左膀右臂。

       收军归国,重整旗鼓

汉军绝食,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被甲,楚因四面击之。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诸将卒不能从者,尽在城中。周苛、枞公相谓曰:“反国之王,难与守城。”因杀魏豹。

汉王之出荥阳入关,收兵欲复东。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使韩信等辑【辑:平定。】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史记·高祖本纪》

        从荥阳孤身逃出关中逃回关中后,汉王并没有一蹶不振,也能听得进劝,没有头脑发热,调集全部可用之兵去同西楚霸王决一死战。相反,在西楚霸王举倾国之兵来攻中原险塞之地时,汉王在萧何辅助下忙于经济问题。

         其一,调整币制,固本培元,为持久计。

       凛冬将至,楚汉双方各显身手,汉王理性分析,首先刘邦方的经济和国力确实受到了战争的一些负面影响,毕竟战争首先对经济的影响是最大的,首先是战争中青壮和工匠的损失和挤占,就带来基础物资生产的大问题:粮食生产和手工业(特别是军工业,即武器装备的制造)怎么搞?一大堆荒废工坊的重启需要的时间和钱粮怎么解决?铜币储备的减少不可避免导致汉王需要铸造较轻的常常低于法定重量的铜币(如下文的“荚钱”),而不是满满当当十二铢的足额秦半两,这就造成汉钱的币值虚高,币制不稳,威胁汉钱的信誉,影响刘邦方在汉国国内和诸侯国间的货币购买力。加之其他各种因素,比如战乱中的天下普遍百业萧条,西楚霸王和冒顿单于的侵扰,等等,汉国即使打赢了楚汉战争,它的经济、军事、国际影响力都会有创伤,不可比于始皇帝的秦帝国,这是不可避免的。但通盘考察楚汉双方的战略格局,仍应注意到汉王后劲更足。

         既然制造劣币是不可避免的,汉王索性放开了铸,不仅官方铸,民间也允私铸,理由蛮滑稽的,说秦朝的钱币太重,问题是你造轻的钱币没问题,但造的比面额轻可就不是一回事了,这是一种不足值铜币(大钱),名义价值远远超越本身金属材料的价值,算是古代的一种货币超发、通货膨胀。实行货币贬损,铸造不足值货币是后世封建统治者增加财政收入经常使用的手段(于是《国语》中单旗讨论两种轻重足值铜币的应用的子母相权论*又被援引来说明足值铜币与不足值铸币的关系)。

*子母相权论:古代一种重要的货币流通理论。周景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524年),单旗反对周景王铸大钱,第一次对子母相权作了较系统的阐述。《国语·周语下》记载单旗的议论说:“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小大利之”。单旗认为铸币分量的轻重应根据流通的需要而定,若流通中的铸币分量太轻,因而购买力低,不适应流通的需要,就要铸造分量较重的铸币投入流通。反之,若人民因流通中的铸币分量过重而不便,就要增加分量较轻的铸币投入流通,轻者为子,重者为母。轻重不一的两种铸币以一种为基础确定相互兑换的比价同时流通,就叫“母权子”或“子权母”,即“子母相权”。单旗的子母相权论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货币流通理论。单旗的子母均为足值铜币。他反对铸造的大钱是不足值铸币。其所说的子母相权只是指两种足值铜币的“相权”,不涉及足值铜币与不足值大钱的关系。 唐代出现了货币的“虚实”概念,子母遂又演变发展为虚实概念,子母相权也随之演变为“虚实相权”。“虚”指不足值的货币及纸币,“实”即足值货币。元代中统 二年 (1261年) 发行以银为本的“中统元宝交钞”,此时主张纸币兑现的人,多强调“虚实相权”。

        于是,汉王转用荚钱(高祖以“秦钱重难用”为由“更令民铸荚钱”,所谓“荚钱”就是一种形如榆荚,钱文“半两”的钱币,其法定重量为3铢,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却多是很轻薄,多是重量为1铢)支付诸侯外债、荚钱和八株半两钱共同结算贸易。

汉初荚钱(榆荚半两)
汉八株半两钱,较荚钱重,但仍轻于秦半两四铢
秦半两,重十二铢

  

        这是一步妙棋,诚然三秦之地多年战乱的损耗令汉王的硬通货不足,又面临掌握富庶多产之地的西楚霸王及其盟友韩、西魏、燕、赵、九江等的封锁压制,但利用手中的特殊经济力即国家强力和关中及巴蜀出产的粮食、木材、漆器、蜀锦等基础物产,刘邦能与战略伙伴通过单独使用两国货币结算的方式进行实际上的易货贸易,对包括西楚霸王及其盟友在内的其他地区则通过高估荚钱币值、荚钱强制结汇和限定使用荚钱交易重要物资的方式,实际上仍能获得外汇,并采购大量的军用民用物资,而后西楚霸王及其盟友的经济也会因为采用高估的荚钱进行交易而背上沉重的负担,实际上等同于给汉王要么送钱、要么送货,进而导致“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而将作为足值货币的八株半两钱加入汉王阵营对外贸易的货币篮,又避免了过于高估荚钱,而令荚钱太贱、有损币制的隐患。

        其二,前线收拢败兵,后方轮换兵员,重整汉军部队,动员人力,男战女运,保证补给。

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复大振。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

五月,汉王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荥阳,汉军复大振。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楚骑来众,汉王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奉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汉王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资治通鉴·汉纪一》

  由此,西楚霸王及其盟友的金融武器再不能抽吸资本,汉王债务状况一扫战前严峻态势,经济形势稳定,生产体系自主挖潜,虽然关东前线兵力暂不足,但汉军总兵力不逊于楚军,其他方面不论是武库,经济实力,战略资源,可动员人力都在楚军三倍以上,手握西河、三川、南阳诸大郡,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楚汉战争形势图


  所以说,西楚霸王收复荥阳,也不过是回光返照,现在主要问题是楚军威胁成皋、京县和索亭,同时屯兵叶县,对南阳汉军也有威胁。等韩信部第三军团的生力军到,还有彭越部近卫四师休整回去了,或者汉军调动其他预备队,楚军这几天反攻多少地,不敢说完璧归赵,起码再无寸进,更别说攻占深沟高垒的宛城,想都不用想。守住京县和索亭是小赢,保住成皋是中赢,夺回荥阳是大赢,只要夺回荥阳,敖仓和鸿沟的楚军也必须撤退。随着时间的推移,冬季临近,九江、西魏、韩、赵、燕等盟友可能陆续停止对西楚霸王的支持。特别是九江王英布,为西楚霸王在淮南江东的大后方提供各种物资支持,一但英布立场变化,西楚霸王将陷入绝境。

英布画像


  同时汉军在宛城拥有雄厚防御兵力,包括攻势第一阶段后养精蓄锐的大批云梯部队和东部各军团及北线近卫战车一集一部,估计三四十个营级战术群,约占汉王在关东总兵力三四成,对面是西楚霸王十五到十八个旅级部队。汉王未能发动预定的南方第三阶段攻势主要是需要时间加强南部和从关中三秦大后方轮换兵员,今进攻不足,守御有余,宛城一带汉军将凭淯水天险,牢牢将楚军拒于宛城外,武关更是安如泰山。

  当楚军努力反攻时,汉王正稳步修缮武关等地,恢复河南的民生和秩序,民心所向,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彭城辉煌大胜的背后,是总体力量的虚弱。萧索垓下、霸王别姬,是否是历史必然的轨迹?

项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冲击骑兵,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西楚霸王大后方的重要盟友,九江王英布。这些年养尊处优,马放南山,没有了关中的木材和漆器,英布担忧着寒冬腊月的生活质量,常夜观星象,对着黄道十二宫喋喋不休。

  公元前205年,自大泽一呼已历四年,天下翻覆,九州疲惫。最终结局如何,青史之上,拭目以待。

青史之上,拭目以待

如今,站在历史的下游,笔者作一打油诗,叹惋当年史事。诗曰:

楚王似大巫,汉王如巨鳄。

【西楚霸王项羽像大巫一样对楚人灌输争霸天下、分茅裂土的旧秩序理想;汉王刘邦则像一头巨鳄潜伏在历史的波涛中欲鲸吞天下】

秦钱糊口米与刀,榆荚半两传露布,八铢钱换软面包。九州民疲敝若此。

【关中百姓拿着秦始皇铸的半两钱买来糊口的大米和宰牲的刀具;汉王发行轻贱的荚钱,并频频向关中发去露布报捷稳定人心;虽然还有更保值的八株半两钱,但很多关中百姓也只买得起软面包,再没有更丰盛的菜肴。当时百姓是如此穷困匮乏】

云梯自空降,大风似龙卷。

【荥阳、成皋的战场上,攻城的云梯纷纷竖起,仿佛从天而降,暴烈的大风像苍龙一般席卷过大地】

木材炼灯油,漆器作燃气,蜀锦易军火,英布饮瓯蒙。

【秦巴山地产的上好的木材被拿来炼成灯油举火照明,寒冬腊月中上等的漆器也只好用于生火取暖,汉军出售美丽的蜀锦去交换作战的兵器,九江王英布对局势的进展懵懵懂懂、举棋不定,天天举着酒器借酒浇愁(瓯,指中国古代酒器,古人也将陶瓷简称为瓯。饮茶或饮酒用)】

吴起西河曾克州,今日三川思莼鲈。

【昔日吴起曾为魏文侯和魏武侯守备西河,连破秦国州郡;今日三川(西周时期的三川指关陇地区的泾河、渭河和洛河。《国语》载“泾、渭、洛,出于岐山也”)的百姓怀念着和平时光里能吃到的莼羹和鲈鱼脍】

南阳淯水水扎波,宛城梅溪观鹤松。

【南阳郡的淯水(今白河,长江支流汉江支流唐白河上源)泛起轻波,环绕宛城的梅溪河畔可以看到丹顶鹤和松树】

彭城军困乏哈尔。

【西楚彭城,楚军击败汉王的辉煌之下,是楚地民穷兵疲的惨淡现实,连驻守彭城的后方士卒都哈欠连连,没睡过一天好觉】

武关校场跑马里,荥阳扮作伊人久。

【关中东南门户武关,汉军在校场昼夜操练兵马,时刻警惕;被困荥阳的汉王刘邦,为了找到脱逃的机会,竟派女孩出城被军截杀,化作乱葬岗里一冤魂】

刀兵利曼屠成皋。敖仓粮尽无库皮。鸿沟列亚父车驾。

【贵族将领带着锋利而精美的兵器在成皋险塞彼此搏杀(利,锋利。曼,柔美;细美。《韩非子·扬权》:“曼理皓齿。”)。敖仓的粮食被吃尽了,仓库中连皮革都被吃得没有剩下。被西楚霸王项羽猜忌的军师范增怒辞返乡,但车驾经过鸿沟时就病逝了,至死未能回到彭城】

京县战利西,索亭对北顿。

【项羽率楚军在京县和汉军对战,结果却有利于汉军(汉王地在西,项王地在东);楚军在索亭顿兵难进,于是对着北方汉军韩信部的援兵扎下营垒】

萧条叶县鏖兵后,村中有军无女红。

【南阳郡东北门户叶县在楚汉之争的兵祸过后一片萧条,乡村中有屯驻征粮的军士,却没有做女红的姑娘】

最后,也推荐阅读我的其他文章【【架空历史】早产的战争之神——如果火炮早4000年来到人间-哔哩哔哩】CV18659772 ——

(预览图)

如果生在一个火炮的时代,西楚霸王还能延续战神之名吗?又是否能扭转悲剧性的结局呢?留给大家畅所欲言捏🤗


【楚河汉界】彭城之后的故事,是还定西河,还是霸王别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