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幼教资格结构化面试真题
1. 近日,幼儿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如南京某女童因要上厕所被老师打肿脸,西安某
幼儿因上课说话被老师罚跪等等。你认为如何才能遏制类似的幼儿园暴力事件 ?
答:层出不穷的幼儿园暴力事件, 不仅暴露出当前幼儿园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普遍, 也
反映出幼儿园管理的不完善。 老师的 “暴力 ”看上去是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起到了阻吓作用, 然
而却给幼儿带来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更不利于儿童今后的人格发育。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我们必须对这样的暴力事件零容忍, 守护好儿童成长, 才能为孩子
们创造有利于身心发展的优质环境。
守护儿童成长, 杜绝暴力事件, 加强师德建设是基础。 幼儿园要做好师德的教育培养工
作,大力弘扬向道德模范教师学习的活动, 坚决惩罚、 开除暴力对待学生的教师, 惩恶扬善,
树立良好的师风、 教风。 教师也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既要以高超的教学能力赢得学生的认
可,还要以高尚品德获得学生的爱戴,自觉做到自醒、自强、自重、自律。
守护儿童成长, 杜绝暴力事件, 改善幼儿园管理是关键。 要将教师道德素质纳入对教师
的考评体系中, 让教师们意识到师德素质也是教师工资定级、 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同时,
要加强幼儿园教师管理中的纪律建设,清除害群之马,净化教师队伍。
守护儿童成长,杜绝暴力事件,建立多重保护网是保障。要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
位一体的儿童成长保护网。政府要加强对幼儿教育管理、监管的力度 ;学校要多措并举将暴
力侵害事件减小到最低限度 ;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受侵害时据理力争 ;社会团体
要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儿童的社会氛围。 相信,这样一定会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美好
环境。
2.假如你班上的幼儿之间发生了争执,有抓伤、咬伤、撕伤的情况,你怎么办 ?
答:学前阶段的幼儿,其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还不完善,行动思维占主导地位, 所以他们
常常用动作来表达自己,导致出现幼儿间的抓、打、咬、推等现象。当遇到这种情况后,作
为教师责任重大,应及时介入,妥善处理。
首先,我会第一时间查看孩子身上的伤口情况,需要送去医院的及时送去医院 ;伤口较
小、不需要送去医院的由医务室的医生查看处理 ;没有明显伤口的,教师也要先关心孩子的
“伤情 ”,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疼爱。
其次, 及时与幼儿家长取得联系, 向家长介绍孩子的受伤程度以及伤情处理情况, 并且
向家长介绍事情发生的经过以及对争执的处理情况。 另外, 也要让家长认识到, 因为孩子年
龄小, 还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和处理矛盾, 幼儿之间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是正常的, 希
望家长能够理解,避免家长之间产生矛盾。
最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防患于未然 ”。一方面,要把所有孩子都 “尽收眼
底”,特别是一些比较调皮的孩子,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时段,如课间、
饭后、游戏中、放学前,及时把矛盾解决在摇篮里。另一方面,我会通过互动游戏告诉孩子
们如何和他人相处的知识,教育大家不要用打、抓、 咬人的方式处理问题,帮助大家养成以
礼待人的好习惯。
3.孩子放学的时候,家长看到孩子自己穿衣服,老师站在一旁不管,家长就斥责老师
作为老师你怎么办 ?
这是一道典型的 “与家长沟通 ”的题目。出现家长 “不忍心看 ”孩子自己穿衣服加之 “看不
惯”老师袖手旁观的很大程度的原因是幼儿园没有和家长做好沟通,没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
的教育理念,从而造成这位家长对于教师工作的误解,以至于 “斥责 ”。
答: 幼儿期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通过自我服务,劳动锻炼,培养孩子
独立性和自信心,是形成幼儿自我意识、 自我形象的基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鼓励
引导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予以及时的帮助。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去做:
首先,尊重家长。
家长爱子心切, 遇到这种情况我理解家长对我的态度、冷静对待, 并妥善处理,做到充
分的尊重家长。
其次,与家长进行真诚沟通。
4.小孩孤僻不爱说话,一个老师说不用管他不会闹事就行,你赞同吗 ?
答: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对班级上的所有幼儿负责, 公平
对待每一位幼儿。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幼儿,更要因材施教,特别关注。 小孩孤僻不爱说
话,教师 要更加关注其身心发展, 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 如果是伴随重复动作加上言语不清,
要考虑自闭症的可能并请专门的 心理 医生诊断。 如果发现幼儿只是不喜说话, 不擅表达或交
流,教师要着重引导,引导她和其他幼儿多接触, 多参与到集体 游戏 中,享受和同伴相处的
快乐,发展其社会性,改变孤僻的性格。
5.孩子教室里找不到,但是没出幼儿园,怎么办 ?
答:在幼儿园里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 幼儿本身好动并好奇心强, 会被外面的事物所吸
引而跑出去。 老师确认幼儿没有走出园所, 那就把寻找范围定于幼儿园内即可。 幼儿园里都
有所有教师的联系群组,比如微信群和 QQ 群,可以把走丢幼儿的照片和特征发到群里,在
群里问一下其他的老师有没有见过这名幼儿, 这是最快的方式, 既不打扰其他班级幼儿的正
常活动,又有效率。如果这名幼儿没有在各班,那就可以联系学校的保安在公共地方来找,
比如走廊、活动室、操场。如果学校有监控,调出监控来找也是可以的。最后,我想针对这
个情况提出建议, 建议幼儿园在幼儿的园服上缝上写有姓名、 班级的名牌, 这样也方便其他
班的老师在看到走丢的幼儿后可以将其及时送回所在班级。
6.有些小朋友一生气就喜欢撕书扔书,然后李老师和他们讲了一个小人撕书的 故事 ,
从那之后小朋友们就很少有撕书了,你认为这位老师这样做,对吗 ?
答:赞成。寓教于乐, 作为幼儿教师不能只是说教来帮助幼儿改变坏习惯,因为幼儿的
理解能力有限, 道德发展水平低, 说教的效果很差。 但是如果利用讲故事或者玩游戏等生动
形象的方式来 教育 幼儿, 幼儿更易理解并接受, 尤其利用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教育幼儿, 更
能让幼儿移情并接受教育。
7.在美术室里,孩子涂着指甲盖问你好不好看,你怎么办 ?
答:首先定位, 幼儿涂指甲的行为是不合适的。 那么重点在于如何引导。 可以这样说:
“老师觉得你指甲上的花纹是很漂亮的, 但是指甲太小了, 花纹涂在上面都看不清楚, 老师
觉得如果你能把涂在指甲上的花纹画在纸上,就会更漂亮了 ! 我们都觉得指甲干干净净是最
好看的, 花纹我们可以涂在画纸上, 赶快把你小手上的花纹洗掉, 让老师看看你漂亮干净的
指甲。然后我们可以把原来画在指甲上的花纹画在画纸上给大家看 !
8.很多人都说幼儿园老师谁都可以做,只要看好小朋友们,不让他们受伤就可以了,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
答:错误,没有清楚认识到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要照顾幼儿的身体,保证安全
和健康, 做好保育工作。 更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工作, 采用多种形式如游戏, 故事,舞蹈,
绘画等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9.老师上课时反复强调你很棒,你很好,对吗 ?你的看法 ?
答:这是教师在运用言语赞赏来鼓励幼儿, 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鼓励幼儿活动的积
极进行,这种言语奖励对于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 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奖励的作
用不容小觑。但是凡事有度,教师如果频繁采用鼓励语言过度,幼儿就会麻木并习惯化,这
样鼓励的效果会越来越差。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我要擅用言语鼓励和物质奖励,在幼儿取
得进步或客服困难时适时使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0.有同学听力有问题,影响班级上课,老师要求把他换到特殊教育,你怎么看 ?
答: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做法。 这位幼儿只是听力有一些问题,不是聋哑儿童,不需要
将其送入特殊教育学校。 面对这种轻度有身体问题的幼儿, 我们支持融合教育, 即让这些幼
儿和其他正常孩子一起接受教育, 可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但是作为一名幼儿老师, 我会去
积极学习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 掌握和这些身体有轻微问题幼儿的相处方式和教育方法, 更
有针对性对其进行教育。
11.新学年开始了, 你新接手一个班, 在教学一段 时间 后,你发现你在带班里学生做活
动的时候总有几个孩子调皮,你怎么办 ?
答:幼儿本来的天性就是调皮好动, 要是想让孩子活动的时候安心停课不吵不闹, 最简
单的办法就是在我们自己的活动课程上下功夫,感兴趣的话题,玩具,活动,游戏,音乐,
都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上课是要传授知识给幼儿, 但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主动参与, 幼儿参
与度高,自身享受并喜欢活动课程,自然会跟着老师的活动走,就不会乱跑了。所以,与其
一味要求幼儿听话, 不如改进自身, 让幼儿爱上活动课程, 兴趣和快乐永远是最好的助推器。
12.班里有个叫田田的孩子, 她总是在你教学的时候积极性不高, 你去找她了解后发现,
她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是因为她说老师我有名字,不叫小朋友,你怎么办 ?
答: 说明这位幼儿的心思比较细腻和敏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我会首先向她道歉,
然后表明对她的关注和喜欢,但是需要向幼儿解释,小朋友是老师对班上所有孩子的统称,
大家是自己的同时, 也是老师心中一样可爱的小朋友, 小朋友是老师对所有我喜欢的孩子的
称呼,老师喜欢你,喜欢大家,就会叫大家小朋友。老师记得你的名字,也记得其他孩子的
名字,你是田田,你也是小朋友,无论老师叫你什么,老师都爱你。
13.快午休了,贝贝吃饭吃不完,老师就在背后议论他,催促他,你怎么看 ?
答: 错误,老师应该向前引导幼儿,巧妙运用教育方法,比如: “要午睡了,我们变成
大狮子,啊呜一口吃下饭,你睡最棒的 !”也可以奖励法,“我们不拖拉,一口一口吃饭,
一起去午睡,老师给你讲个好听的故事。”而不是盲目催促,这样会让幼儿有心理压力,带
着不好的情绪吃饭时不利于幼儿消化的。作为幼儿老师,要耐心细心温情。
14.在玩游戏的时候。一个小朋友不爱遵守游戏规则 ,变现的很消极。
答: 首先,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对于游戏规则,可以在游戏开始前由老师和幼儿一起
商议,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分情况有针对性解决。 如果是幼儿的认知能力不足, 对“秩序” 没有明确的概念,
那么我会耐心讲解,并请已经知晓规则的幼儿进行配合演示帮助其理解 ;如果是由于淘气或
者是为了获得老师关注而故意不遵守规则,我同样会耐心指导,并且通过榜样激励的方式,
激起幼儿竞争的欲望, 从而使其参与到正规 的游戏规则中来 ;如果是游戏缺乏新颖性和挑战
性,幼儿对游戏不感兴趣,我会对游戏进行调整,根据幼儿的能力发展情况开展相关训练。
如改变任务的引导语,分解游戏完成的步骤 ;调整游戏的难度,以适应幼儿的能力水平 ;设计
可供幼儿选择的游戏 (或者材料、操作工具等 )等。
最后, 给与幼儿鼓励和表扬。 我会在游戏过程中积极 评价 鼓励幼儿参与, 通过赏识教育
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15.小班幼儿教学活动上,一小女孩拿出手绢自个儿玩,老师看见了说,现在不是玩手
绢的时候,等下课了大家组织玩手绢的活动,对老师做法你怎么看 ?
答:正确, 没有强制去压制幼儿的兴趣,而是将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放到了课后, 既没有
影响正常的幼儿教育活动,又满足了幼儿兴趣,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
同时, 老师也要反省, 幼儿虽然注意力易分散, 但是老师的活动设计和实施也要更加用
心,准备的更能精彩,来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16.有人认为,幼儿教师是主体地位,幼儿就得听老师的,你怎么看 ?
答: 育儿为本的儿童观,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有自主发展的权利,教师只是引导着 / 支
持者 /鼓励者,而不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17.可可哭着来找你说小名抢了他的玩具,让她喊哥哥才还,你怎么办 ?
答: 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并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培养
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引导可可: “小明是想要当你的哥哥,在以后保护你,她只是和你一
样喜欢玩具,想和你一起玩而已。”再和小明说: “你这么想当可可的哥哥,那你知道哥哥
什么样子的吗 ?哥哥是要保护妹妹,爱护妹妹的,你作为可可的哥哥要保护她,而不是抢她
的玩具,如果你想要和可可一起玩, 就要告诉可可并一起玩耍,不能随意抢她的玩具, 这不
是男子汉, 大哥哥做的事。 ”然后让小明和可可道歉, 并引导他们建立伙伴关系, 一起玩耍。
18.幼儿园小朋友刚入园的时候,在班里哭,然后老师就吓唬他,如果再哭,就送到大
老虎身边,你怎么看 ?
答:入园焦虑现象,很正常,教师不能恐吓,这样会让幼儿更害怕来幼儿园,甚至造成
心理阴影。教师应该这样做来应对幼儿入园难焦虑,
首先, 争取家长的配合,做好与家长的沟通。 请家长帮忙,在家里做一些幼儿的思想工
作,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不要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就意味着离开了依恋对象,
或者是上幼儿园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等, 同时将幼儿的生活作息尽量的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作息时间相吻合。 另外,要了解每个家庭及其幼儿的特殊之处, 比如孩子的性格特点、 喜好、
家庭教养方式等。
其次, 在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 与家长一起帮助幼儿减少陌生感。 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
参与幼儿园活动, 体验幼儿园生活。 在活动过程中, 我会积极引导幼儿与父母参加各种室内
外活动, 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通过这些活动有助于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适应幼儿园的
生活规律,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激发幼儿的入园愿望, 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
使他们愉快地开始幼儿园生活。
最后,努力创设温馨舒适的班级环境。为了让幼儿有“家”的感觉,我会对班级的环境
进行改造、 布置,尽可能的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班级环境, 如在班级中布置娃娃家, 布置“我
爱我家”的宣传栏, 摆放电话以及各种各样幼儿喜爱的玩具, 这样在幼儿来园时, 会对班级
环境有种亲切感,有利于减轻幼儿的焦虑与不安。
19. 如果家长一直迟到,经常晚来接孩子,怎么办?
答:家长晚来接孩子, 作为老师首先要安抚幼儿的情绪, 可以安排专门的老师陪着幼儿
玩,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等待家长的到来。如果家长一直晚来,老师可以先了解家长迟到的
原因, 如果家长是因为工作情况而迟到的话, 老师应该体谅家长, 幼儿园要为家长工作提供
便利。 如果家长是故意迟到的话,家长可以私下与家长沟通, 让家长知道晚来接孩子, 孩子
很伤心,如果您早点来接孩子,孩子一定会很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