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八该一反对?
“该复飞的复飞、该穿云的穿云、该返航的返航、该备降的备降、该绕飞的绕飞、该等待的等待、该提醒的提醒、该动手的动手;反对盲目蛮干。”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该一反对”。 “八该一反对”酝酿于上世纪80年代,而首次完整地提出来是在1992年9月8日,民航局在《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确保飞行安全的命令》中完整地提出了“八该一反对”的概念和详细条款。“八该一反对”保证飞行安全实践的经验总结,是贯彻落实飞行规则和有关规定,正确处理飞行中遇到的各种情况的通常概括。

“该复飞的复飞”指当飞机降落期间由于不满足降落条件把油门调到最大,机头拉起,在空中盘旋,等待下一次降落。复飞如果不够果断,很容易酿成大祸。而有些飞行员,他们在这件事情上犹犹豫豫,明明不满足降落条件却强行降落,或者等到很晚才复飞。97年的南航空难的一大原因就是机组人员在不具备降落条件的情况下继续下降,导致第一次机体受创,之后才降落失败,酿成一起惨案。

“该穿云的穿云”指在合适的情况下,比如低于机场最低能见进近条件,进近阶段天气处于半能见状态,首次降落的机场且地形较复杂时都应穿云降落。
“穿云”更多是因为违规穿云造成惨案,这里不展开。

“该返航的返航”“该备降的备降”讲的是一码事,也就是在特定情况下,降落到附近的机场或者返回出发机场。规定是低于机场天气标准,机场设备不能保证安全降落,机长对降落机场条件缺乏信心,飞机设备发生故障(继续飞行影响安全),地面发出返航、备降指令。然而,可能是考虑到航企损失的原因,不少机长不到万不得已不想选择返航或者备降。2010年的伊春空难,机长没有选择返航而是盲目降落,这就是空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外在同年也有一个惨痛的教训:波兰总统的专机在俄罗斯机场降落时因为飞行员怕误事没有选择备降,结果机毁人亡,还酿成了一次不小的外交争执。

“该绕飞的绕飞”“该等待的等待”指的是遇到积雨云、浓积云、机场上空的雷雨、阵性暴雨或大雨、强烈阵风、禁区、炮区、限制区要绕飞等待,没有防冰设备的机型遇到中度以上结冰区也要绕飞。盲目降落导致的空难也很多,如美国航空1420号航班,这里就不展开叙述了。

“该提醒的提醒”“该动手的动手”指的是带飞学员,教员要正确处理安全与训练的关系,严格掌握放手量,进近中做到对飞机始终处于可操纵状态;飞行全过程对于飞机出现的偏差要及时提醒纠正,学员仍修正不好时要动手修正;当仪表进近至决断高度或最低下降高度,能见进近下降至50米,飞机出现明显偏差时要亲自动手修正;当天气低于带飞学员标准时,要亲自操纵。这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反对盲目蛮干”指的是反对飞机低于标准起飞,反对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进近,反对在不具备落地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勉强落地,反对未得到管制员同意擅自改变飞行程序,反对违章操作,反对不落实检查单。这个例子没什么可举的了,基本上每一场和人为因素相关的空难都能与这句话挂钩。

规章标准是带电的高压线,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突破,“八该一反对”就是在守规章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回顾以往航空事故或事故征候,调查显示多有违反规章的情况,均能对标找到差距,假设真正做到敬畏规章、遵章运行,很多不安全事件是有机会避免的。尽管只有寥寥五十四个字,这些文字仍值得回味。
扩展口诀
该复飞的复飞,强行落地会吃亏;
该穿云的穿云,仪表引领航迹准;
该返航的返航,打道回府不徘徊;
该备降的备降,换个机场歇一晌;
该绕飞的绕飞,躲避雷暴远是非;
该等待的等待,慌忙着陆易失败;
该提醒的提醒,逆耳忠言胜千金;
该动手的动手,安全第一不袖手;
反对盲目蛮干,守纪遵章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