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转)轻送掌风,费玉清悠然跨界-王祖寿

2022-10-01 16:34 作者:a境由心生a  | 我要投稿

轻送掌风,费玉清悠然跨界

2007年4月27日《超音波周报》

作者:王祖寿

转自:今日头条--只为你清清的梦

(王祖寿先生为台湾著名媒体人、乐评人,他从历史发展出发,“从歌坛发展轨迹来看,与其说刘派造就了费玉清,不如说费玉清难得一见绕梁三日的音色延续了刘派的歌坛大业,如今更是硕果仅存。”;“费玉清以经过千锤百鍊的声腔,唱出民歌手没有的民歌深层韵味,费玉清轻送掌风,为民歌与流行跨界做出最佳示范。”对小哥费玉清在歌坛地位与影响力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下文是报纸正文:


费玉清新专辑「青青校树」唱民歌,很多人或许感到意外,但听过之后,展现出费玉清选歌的独到。

每位歌手出道,红与不红,能红多久,除了关乎个人才情,以及所谓的机运,还受到流行曲风氛围的牵制。费玉清第一张专辑「我心生爱苗」(1977),正是民歌开始卷起浪潮的阶段,刚出道的费玉清,如同小鱼儿逆水行舟。


七○年代中叶校园民歌崛起,固然是六○年代歌坛声色之娱的反动,但双方仍重叠交战,互争盟主。受限於出身、形象、歌路,跨界的不多(例如:银霞),与其说歌手必须选边站,还不如说自寻生路。


1977年,洪建全基金会的三张「我们的歌」合辑开路,1978年新格金韵奖合辑开始收割,然後海山民谣风合辑趁势撒网,交互哄抬,重点在民歌手像雨後春笋打开名气,齐豫、蔡琴、李建复、王梦麟、施孝荣、包美圣、陈明韶、郑怡、黄大城、木吉他(李宗盛)、王新莲、王海玲、杨芳仪、徐晓菁…串连成一张绵密的歌坛新通路。


费玉清在这种氛围下出道,他承接流行歌坛「刘派」(刘家昌)的强弩之末,但主导整个六○年代潮流的刘教主也不是省油的灯,无论国民歌曲「晚安曲」、转音见长的「白云长在天」点滴挹注新人费玉清,终於在史诗大器的「中华民族」(注:G)配合时代氛围(如同民歌「龙的传人」),将费玉清送回本垒。


从歌坛发展轨迹来看,与其说刘派造就了费玉清,不如说费玉清难得一见绕梁三日的音色延续了刘派的歌坛大业,如今更是硕果仅存。只是今年费玉清演唱会几乎未选刘派曲目,唯一一首「梅花」,费玉清清雅的华尔滋,却能唱得全场群情激昂,喝采连连,固然是歌曲投射的国族情感,但费玉清唱腔已臻炉火纯青,遇耳即化,不愧是跨越民歌洗礼的流行传人。


费玉清出过各式专辑,近几年以经典老歌为主,然而今次他一反惯例,首度录制民歌专辑,费玉清从校园民歌的代表作之中,精选适合他的音色发挥的曲目,耳熟能详的经典与散放幽香的小品交互运用,共同的特色唱出隽永品味,刚才提到民歌与流行跨界,不属於纯民歌那一派的银霞,1980年唱的「你那好冷的小手」被挑中,可以看出费玉清选歌的视野与功力。


从1977年出道至今,费玉清在整整30年後推出「青青校树」专辑,当年出道吃过民歌风靡一时的苦,却不因人废歌,费玉清以经过千锤百鍊的声腔,唱出民歌手没有的民歌深层韵味,费玉清轻送掌风,为民歌与流行跨界做出最佳示范。

1982年的费玉清


(转)轻送掌风,费玉清悠然跨界-王祖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