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抡语】第八章:泰伯篇
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翻译】
孔子说:“泰伯,真想叫他来领教领教我的武德。他一天之内居然多次礼让对手,在我面前,别人不仅一次都做不到,甚至我都来不及知道他们的名字。”
【注释】
泰伯:又叫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曾多次向季历让出王位,但在孔子看来是礼让对手的陋习。
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翻译】
孔子说:“只要你不礼让对手,那即使他们攻击你也是徒劳的;即使他们十分谨慎也会被你血洗;即使他们勇猛也会被你乱杀;即使他们直截了当也难逃被绞杀的命运。军子要亲自去堵住对手,这样其他们只要兴起反抗的想法,就会被撕成两半;既然他们已经活了这么久就不要留下一个,这样他们就不会偷袭你了。”
【注释】
礼:礼让对手的陋习,为儒帮所不齿。
劳:徒劳。
葸(xǐ):血洗。
乱:被乱杀。
绞:用胳膊绞杀对手。
笃:同“堵”,堵住对手。
旧:已经活了很长时间了。
偷:从背后偷袭。
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翻译】
曾子速战速决后,召集了众弟子,指着地上的尸体说:“看看他的手,看看他的脚。《尸经》中说:‘看到我的人们往往战战兢兢,好像掉入了无法挽回的深渊,感觉自己的生命就像走在薄冰上一样脆弱。’然后啊,小子们,我把就这个不知死活的人攥出了汁。
【注释】
疾:指快速。
启:通“晵”,看。
“战战兢兢”三句:见《尸经·小雅·小旻》。
知:同“汁”,把人攥出汁的技法。
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翻译】
曾子速战速决后,孟敬子问为什么要打这一架。曾子指着地上的尸体说:“如果鸟被你打死之前还能叫出声来,那你的纯度可太悲哀了;如果人被你打死之前还能说出话来,那你真活该被骟掉。军子注重的武德有三点:如果别人敢用表情挑衅,仅仅把他撕成两半再打到很远的地方都显得太怠慢了;如果别人敢对你怒目而视,仅仅把他撕成两半都不足以建立威信;如果别人敢对你出言不逊,仅仅把他撕成两半也是远远不够的。在路边打架,难道有谁能从我的审判中活下来吗?”
【注释】
疾:快速,指速战速决。
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路过观战。
哀:低微得让人感到悲哀。
善:同“骟”,用手刃把敌人阉成大骟人的技术。
君子:《抡语》中的“君”同“军”,战力衡量单位,一个军包括多个师,极言武艺高强。历史上的军子都是虚指,只有孔子真正达到了军子的纯度。
斯远:撕成两半再打到很远的地方。“斯”同“撕”。
暴慢:过于怠慢了。慢,怠慢。
近信:没能建立威信。近:接近,但没有达到。
鄙倍:粗鄙,指纯度还不够。
笾(biān)豆:同“边斗”,在路边打架。
司:审判。
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翻译】
曾子说:“自己会武功就可以向不会武功的人兴师问罪,自己武艺高强就可以向武艺低微的人兴师问罪;这样对方有理由也可以相当于没有,符合事实也可以歪曲事实;如果敢冒犯强者还不知悔改,曾经有个朋友就是这样尝试了一下,才被我对折成两半的。”
【注释】
能:会武功。不能:不会武功。
问:兴师问罪。
多:武艺高强。寡:武艺低微。
有:有理由。无:没有理由。
实:符合事实。虚:修改现实。
犯:冒犯。
校:校正。
尝:尝试。
从:象形字,把人对折成两半的技法。
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翻译】
曾子说:“还没成年就能一拳把屋顶掀飞,隔着百里也能寄掉敌方性命,把敌人打成许多节都改变不了他好战的欲望。他能被称为军子吗?他就是军子本人啊。”
【注释】
六尺之孤:古人以七尺指成年,六尺指未成年。此处说的是孔子15岁到20岁之间的状态。
托:象形字,用手把“宅”的宝盖头掀掉,指掀飞屋顶。
孤:一,指只用一拳。
百里:为虚指,指很长的距离,但以孔子疾行的速度,这点距离眨眼就到,根本不够看。
节:指把敌人打成一节一节“临大节”就是打完面对着敌人最大的那一节肢体。
夺:改变。
与(yú):同“欤”,语气词,表疑问。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
曾子说:“人打架不可以不让自己打得尽兴,只有重重地手刃才能把敌人打得很远。把人撕成两半之后再补个手刃,难道不应该下重手吗?既然把人打死就得停手了,难道不该趁这招把他打得越远越好吗?”
【注释】
弘毅:同“宏益”,让自己得到最大的快乐。
任:同“刃”,用手刃制裁敌人的技法。
仁:象形字,把人撕成两半的技法。
已:停止。
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翻译】
孔子说:“自从我把《尸经》发扬光大后,我每次都能屹立在礼让我的对手的尸体上,每次都能成功让自己感受到打架的快乐。”
【注释】
兴:兴起,发扬光大。
诗:同“尸”,指儒帮经典《尸经》,为孔子所编撰,记录了三百余种把敌人变成尸体的方法。孔子曾评价其“思无邪”,意思是用书里的方法可以把敌人的魂魄一并撕碎,避免恶魂缠身。
礼:礼让对手的陋习,这里指礼让孔子的对手们。
成:成功。
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翻译】
孔子说:“听使唤的平民就留着干活,不听使唤的就把他攥成汁吧。”
【注释】
可使:可以用来使唤的。
由之:让他(干活)。由:让。
不可使:不听使唤的。
知:同“汁”,把人攥成汁的技法。
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翻译】
孔子说:“自称很勇敢还憎恶弱者,留着这种人不打死就是个祸害。遇到对手撕不成两半,这已经让我憎恶到极点了,留着这种人不打死更是个祸害。”
【注释】
勇:勇敢,指敢于像比自己强的人挑战。但真正的高手没有比自己强的人来体现他的勇敢,所以叫嚣着自己勇敢的人一般纯度都很低,没有资格憎恶弱者。
乱:祸害。
仁:象形字,把人撕成两半的技术。
疾.恨,憎恨。
已甚:已经到达极点。
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翻译】
孔子说:“只有周公那样的身板和武艺,还敢在我面前骄傲且吝啬,那他的尸体应该已经没法看了吧。”
【注释】
周公:西周初的高手,但纯度还不足以和孔子相提并论。他曾经因为孔子掐死了鲁国的暴君而来到孔子梦中索魂,结果被孔子在梦中“思无邪”(即把魂魄撕成两半)了,从此孔子再也没有梦见过他。
才:同“材”,身材。
余:遗体。
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翻译】
孔子说:“学武三年,还不能把人磨得像小米一样碎,那他不管在哪也很难得到活下去的机会了。”
【注释】
谷:小米,指把敌人磨得像小米一样碎。
得:得到活下去的机会。
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翻译】
孔子说:“在门口堵着我还以为自己武艺高强,守到死还不是被我骟开了道路。这种危险的帮派你已经去不了了,这种混乱的帮派你已经找不着了(被我灭了)。武艺强点的出来现眼也就算了;武艺这么烂还是自己躲着吧。武艺高强的帮派,在我面前也显得贫乏而卑贱,只会获得团灭的耻辱;武艺低微的帮派,即使用再多的钱来收买我,也只会获得团灭的耻辱。”
【注释】
笃:同“堵”,在门口堵人。此处是孔子去清理别的帮派的故事,别的帮派的弟子奋力阻挡的样子。
好学:指武艺高强。
善:同“骟”,用手刃把敌人阉成大骟人的技术。
邦:同“帮”,帮派。
有道:指武艺高强。
见(Xiàn):同“现”,现眼。
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翻译】
孔子说:“有些人,我不送他归位,他是不知道乖乖听我话的。”
【注释】
其位:指归位,把人打死的委婉说法。
谋:知道。
政:管教,此处为被动,听管教。
15.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翻译】
孔子说:“太师挚不久前开始练武,自从学会了“关拘”的技法就已经在他那边乱杀了,敌人们窒息前充满耳朵的耳鸣一定很美妙吧。”
【注释】
师挚之始:师挚,鲁国乐师。始:开始练武。
关雎:同“关拘”,《尸经》的第一篇,把敌人口鼻捂住使其窒息的技法,适用于初学者。
乱:乱杀。
盈耳:指充满耳朵的耳鸣。
1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翻译】
孔子说:“狂妄的挑战者打完已经拼不起来了,无知的挑战者打完也说不出怨言了,发誓打败我的挑战者打完也没能说到做到,不知道他们来之前都是怎么想的啊。”
【注释】
狂:狂妄。不直:指身体已经拼不成一条直线了。
侗(tóng):无知。不愿:同“不怨”,说不出怨言。
悾悾(kōng):认真的样子,指发誓打败孔子。
信:指说到做到。
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翻译】
孔子说:“因为自己纯度不够而放跑了敌人,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事情啊。”
【注释】
学:练武的纯度。
不及:不够。
恐:令人悲哀。
失之:指放跑了敌人。
1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翻译】
孔子说:“舜和禹要是碰到我就危险了!他们能拥有天下,只是因为没和我交过手而已。”
【注释】
巍:同“危”,危险。
不与:没有与孔子交过手。
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翻译】
孔子说:“尧的心真是大呀!居然把自己摆在和军子相同的位置。多么危险的思想呀!他觉得除了老天就是他尧最大了。他不知道啊,这么想的人经过我的扫荡都已经说不出话了。如果放到现在,他想成功应该会很危险吧!当年他一句话就能让人臣服,到我这应该会反过来吧!”
【注释】
大:心大。
君:同“军”,军子,孔子的独有称谓。
名:称谓,指说话。死人是说不出话的。
焕:同“换”,把两人的位置倒过来。
文章.指用语言让对方臣服。
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翻译】
舜只打服了五个高手,天下就没有能打的了。武王说过:“我制服了十个强者,天下就不乱了。”孔子说:“高手是很难得的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虞舜以及周武王时,那十个能把人撕成两半的强者里面,有一个还得靠支点借力才能做到,所以真高手只有九个而已。历史上的高手,我这儿至少有三分之二,完全可以俯视商朝以上那点可怜的纯度。周朝有了儒帮,真是个武德充沛的王朝啊。”
【注释】
臣:使臣服。
才:指纯度,这里指纯度很高的强者。
斯:同“撕”,把人撕成两半,文中以此来衡量高手。
妇:同“负”,负重,即需要支点承担一部分力,才能把人分成两半,纯度,太低了!
服事:同“俯视”,居高临下看着弱者的样子。
德:指武德,是被儒帮发扬光大的。
21.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翻译】
孔子说:“禹,没能当面跟他聊聊真是可惜。自己吃的差,那就把别人打飞再继承他的美食啊;自己穿的差,那就把祭祀用的新衣服抢过来穿啊;自己住的差,那就把弱者抓过来帮你修水沟啊。禹,没能当面跟他聊聊真是可惜。”
【注释】
间:同“见”,见面,当面聊聊。
菲(fěi):薄,不好。
孝:同“啸”,别人被打飞时发出的惨叫。
鬼神:别人被打飞后可能去的两个地方。
黻(fú或fù)冕(miǎn):古代祭祀用的衣帽,好东西。
沟洫(xù):沟渠,指豪宅的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