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缓钝龙的一些知识补全

2021-03-13 14:05 作者:酸色黑樱桃  | 我要投稿

  开始前先说一下,由于本次专栏内容略微硬核,所以如果感到劝退,可以直接看动态(其实就是咕了太久不会写专栏了2333333)。

动态的内容,远不如专栏内容多,但是尽量也尽量地涵盖了论文的内容

  缓钝龙是生存于中二叠世南非的一种基干锯齿龙超科成员,化石发现于著名的貘头兽组合带(Tapinocephalus AZ)。它的体长可以达到3米,头长55厘米,算是貘头兽组合带相当大的了。对缓钝龙的有效性研究经历了一段相当混乱的时期,早期缓钝龙拥有两个种:斯氏 缓钝龙(Nochelesaurus strubeni)和亚氏 缓钝龙(Nochelesaurus alexanderi),它们分别被归属于缓龙属和趋钝龙属,斯氏 缓钝龙在1969年的时候又被扔到了趋钝龙属。

  在1997和1999年的论文中,事情似乎终于有了定论:斯氏 缓钝龙当了黑户而亚氏 趋钝龙终于变回了亚氏 缓钝龙,直到现在也没有新的反驳论文出现,现在,它的正模标本正是SAM-PK-6239。

缓钝龙的头骨描图

 

缓钝龙的头骨原化石

缓钝龙与缓龙相比拥有狭窄和竖直的前上颌,这是为了让它拥有适应垂直方向牙齿的能力。缓钝龙的上颚拥有18对牙齿,而缓龙属两个有效种的上颚均没有存在18对牙齿的记录(拜氏缓龙可能有15-16对,西氏缓龙可能有19-20对)。

  缓钝龙与趋钝龙相比差异主要体现在牙齿的形态上,不过二者的后额骨也存在一些差距,缓钝龙的后额骨并没有拉长。总体来说:个人认为在这个方面缓钝龙和趋钝龙的差异要小于缓钝龙和缓龙的差异。

缓钝龙的头骨腹侧视,可以数出18对牙齿

  通过对缓钝龙头骨的新研究,我们得知了不少有用的新信息。缓钝龙的下颌牙齿有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尖头,这使得它的牙齿不再对称,而在趋钝龙和绝大多数缓龙个体里牙齿都是对称的(即使是有尖头的缓龙个体NHMUK PV OR49426也是在远端,而不是在近中端)。早期的舌侧嵴也是缓钝龙牙齿的特征,这种舌侧嵴被认为是一种相对衍化的特征,常见于晚二叠世的那些进阶锯齿龙类,而对于这些早期锯齿龙类,舌侧嵴只在缓钝龙的牙齿上表现出来。

缓钝龙正模的几颗牙齿,可以看到小尖头(每颗牙齿的1),早期横向舌侧嵴(incipent cingulum ridge)和竖向舌侧嵴(Vertical ridges)

  不过,同为衍化特征的舌侧竖直嵴在缓龙属里也能见到,所以它们哥仨之间是否存在演化关系还是不得而知。

  缓钝龙更大的、突出的、宽度小于长度的头角部突起与趋钝龙和缓龙都不同。这个特征也与同时期的其它锯齿龙类区分开来。同时,缓钝龙的后顶骨要明显宽于缓龙和趋钝龙,而窄的后顶骨似乎是晚期锯齿龙类的共有特征。

  要指出的是:Tsuji在2010年对维亚特卡 德尔塔维亚龙(Deltavjatia vjatkensis)的研究指出:不同年龄段的锯齿龙类头角突起的形状和大小存在不同,所以单纯依靠这个去区分物种可能是不正确的。虽然就目前来看,缓龙的头角突起要小于缓钝龙和趋钝龙。

缓钝龙的头骨,图片来自网络
施氏 趋钝龙的头骨,图片来自网络
西氏 缓龙的头骨,图片来自网络

 

德尔塔维亚龙的骨骼剪影和头骨图片,这也是中二叠世的锯齿龙类,不过它生活在俄罗斯

作为一个龙形自走造粪机,缓钝龙3米的体型已经是锯齿龙类的大块头了,不过在貘头兽组合带还有安蒂欧兽——恐头兽亚目的终极杀器。它原先被认为是一个迟钝且笨重的半水生掠食者,而近期对它的脑部研究显示:它其实拥有非常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够完成高效的狩猎和打击。除此之外,它可能还拥有着例如双目视觉这种黑科技。也许在2亿6千多万年前的南非,缓钝龙每天都要在这种巨兽的威胁下求生。

安蒂欧兽和貘头兽的上颌管神经系统
安蒂欧兽和貘头兽的脑部三维解剖

  在此之前,我们对于这些早期锯齿龙类知道的并不多,加上年代过于久远,出现了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这次对于缓钝龙的研究算是对理清这些物种的关系做的一个宝贵尝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研究,帮助学者和普通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奇特的动物。

对缓钝龙的一些知识补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