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去同标准对比的自信】
有时候,我们不能去相信那些“正确的事实”,不能去在乎那些“客观的事实”。因为对事实的认识不总是带来好的结果,对自己判下“做的还不够好”的结论的时候,实际上应当注意到,即便这是客观事实,但是这一认识本身是不利于动力和行动的。
在不难察觉的对比之下,“不够好”的正确性,客观性和自我批判确实让我们前进的同时,应当注意到它需要建立在不会引起负面情绪这一前提下,如果某一事实引起了自我否定而举步维艰那便本末倒置了。而且正因为这种“不够好”是不难察觉的,所以是很容易因此而产生负面情绪的。
不要去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而悲伤,要因此而开心,或者退一步,欺骗着自己去开心。当下每个人都知道“自满”是不好的,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察觉那这种“不够好”,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个人都是在自卑和自满之中徘徊,那么机会只会留给那些“自满”并行动的人,他们的意志力消耗更少,内耗更少。
觉得自己的“已经很好了”这一决断便是和“自信”是同样的结构的。很简单的道理,存在“善意的谎言”,即“语言”不仅有真假这个维度,还有背后的爱与关怀,同样的,“真理”不仅有真假的纬度,还有背后的情绪。即,成为时时刻刻追求真理的人,是残酷且艰难的。
我们需要去给“对客观真理的追求”/“对事实的追求”这件事“放个假”,把时间留给对自己情绪的关怀上。放假不是为了堕落,放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同样,给对追求事实这件事偶尔放个假,我们才可以以更好的心态去追求事实。很简单的例子,即,不要带着脑子去看卡通片。这个道理和不要逼自己面对残酷的现实而内耗是一样的。【即便真的没有做好,你也依然需要关爱自己】,这种情况下,欺骗自己不仅是对自己有限性的善意和接受,更是一种聪明的策略。
感谢“妳”提供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