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GT都不用,梦校全奖到来,其他offer不等啦~~~

2023-07-13 10:05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背景介绍:

学校专业:罗彻斯特大学本科,芝大master,心理学

GPA:3.8/4.0

TOEFL:109 (大部分waive)

GRE:330 (大部分waive)

Offer: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Mental Health PhD

康涅狄格大学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ciences PhD


前期准备时间可能有一点点长,也有点歪打正着,但是在自己的领域里面也是一些需要经历的过程,最后的结果真的让我非常惊喜,因为这是今年我最想去最喜欢的一个项目,在这里分享一点点经验,也希望大家都可以收到自己喜欢项目的offer。



Part1.申请前

前期准备:

我自己的背景是master毕业之后,做了两年的全职ra工作,在第二年工作的时候申请的phd。这个过程听起来很长,但是工作经验和学校里的学习,确实丰富了我的申请材料,让我接触到了更多的老师,也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想要学什么,对什么课题更感兴趣。在选校之前, 我主要选择丰富自己材料的这几个方面,按照priority:1. 开展自己的课题并且有一定的研究成果(e.g. 第一作者的文章,至少在申请前是submitted的状态;不是第一作者的文章,在申请前是published的状态)2. 研究技能提升 (e.g. 各类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分析方法,我在工作期间同时上了一个半年的coding camp,把常用的统计软件都学了一遍,工作中也不断学习更类statistical methods)3. 有意识的和老师有connection (e.g.在我们合作的collaborator中,我会选择和我更感兴趣的老师多接触)4. 做感兴趣的实践活动(e.g. 我一直有在做一个support group的活动,为学校的国际学生提供心理支持)。这几项是在正式准备申请材料前一直会寻找各种机会去完成的,在申请前,我还没有作为第一作者published paper,但是有一些作为二作,三作已经发表的文章,其他也都相对应的完成了一部分。带着这个材料再申请,我觉得比本科申phd的时候更有底气了。



选校选项目:

我在申请前对自己的方向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就是和当下工作内容保持一致,也是我自己很喜欢做的课题,有一点我自己的tip是,对于项目的选择有很高的灵活度,会跟着老师走,而不是跟着项目和学校走,因为我相信和更相处的来的老师一起,phd会过得更轻松愉快,所以在申请时,我主申了clinical psychology,也申请了其他有我喜欢的老师在的项目,但不是在psychology department。最后拿到的offer也是不在我预期内的专业,但是是非常喜欢的老师和research。对于我自己来说个人的幸福感比学校专业都更重要。


套瓷:

确定好要申请哪个老师之后,就进入套瓷的阶段了。我的感受是套瓷不一定有用,但是最好还是套一套。在回复我的老师当中,有回复的非常积极,但是最后没有面试的,也有回复的的不积极,但是最后给了面试的。我个人感觉最后还是看研究方向是否匹配。有一点tip是,如果是和认识的老师套瓷,会收获更多的消息,更多的connection。所以非常鼓励和身边的老师多聊一聊,说不定就发现了更多的机会。



Part2.申请中

时间线:

我更多在前期准备的时候做了准备,所以在真正申请的时候对于材料的关注度少了很多。


在8,9月份的时候我自己组织了一个申请的支持小组,有六位同学一起每两周见一面,讨论对于申请有用的话题,一起度过漫长的申请期


9,10月的时候我完善了自己的cv,网页,并且开始套瓷,联系老师,更加具体化自己会申请的学校名单

 

10,11月的时候我向老师确保了推荐信,并且保证他们会按时提交

 

11月底,12月初完成了ps并且交网申(这个部分我花了很少的精力,但非常推荐要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个部分)。临床的基本都是12.1截止,公卫的晚一些,但我基本都按照12.1完成所有的材料准备。

 

【今年因为大部分学校都waive了gre,我也可以waive toefl,所以今年没有重新考成绩,很多也没有交,我自己的感受是这个部分达到学校的基本要求就可以,不用太苛求】



申请材料准备:

cv:这个部分我花了最多的精力,因为这是老师第一眼会看到的材料,也是对我背景一目了然的一个材料。所以从暑假开始我就不断修改cv,并且做了一个网站,也可以更详细的提供个人信息。也会通过看自己的cv,来不断审视自己还缺少什么,需要在什么方面再多补充。

 

推荐信:这个部分我的考虑是可以把所以可以写推荐信的老师都列出来,看每个老师大概可以展示你的哪个部分的特色, 再针对不同的项目,把老师的推荐信分配给不同的项目。这个确定好之后,我和每个要写推荐信的老师都约了一个在线的meeting,仔细的聊了一下我的近况,并且给每个老师都提供了一份材料(里面包括我的背景,毕业之后在做什么,我现在对什么感兴趣,会申什么项目,我希望在他们的推荐信里会提到什么特色,以及其他给我写推荐信的老师是谁,他们会写什么,希望不会有过多的重合),在大概申请截止前两个月和所以写推荐信的老师确认好他们是愿意写的,再之后和他们更新我的材料和学校。很幸运的我的老师们都按时给我提交了推荐信。这里推荐一个interfolio,这个网站可以帮助老师减少交信给学校的次数,老师只需要提交一封道这个网站,这个网站可以帮助交到学校(但是不是所有学校都适用,需要尝试)

 

ps:ps是我准备的最不充分的一个部分,没有修改几次,所以谈不上经验,如果再来一次的话,我会早点开始写ps,并且多给不同的人修改。

 

informational interview:这个部分是如果有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这里是指如果有自己认识的老师在想要申请的项目里,或者老师对自己想要申请的项目很熟悉,可以多约这样的老师做informational interview,向他们多了解项目的情况,有很多最新的内部消息在这样的meeting里就可以得到,如果没有老师,也可以想想有没有post doc,phd学生可以做informational interview,这里获取的消息会对申请选择包括更了解自己申请的老师非常有帮助。



Part3.申请后

面试:

交了材料之后,phd很多就可以知道消息,最早在12月中,最晚在二月份会拿到面试,如果这个当中没拿到面试,那基本就不太会有录取了,当然是只针对我申请的这几个专业。面试更多的就是展现自己,相互了解的一个过程,老师在面试我,我也在面试这个老师是否符合我的相处方式,这个项目是否如何我对之后几年生活的期待。一般面试的时候对项目的氛围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这个时候只要遵从本心就好啦。


waitlist:

因为我今年拿到了waitlist,并且从waitlist里转正了,非常的幸运,想要分享一下这个部分。拿到了waitlist不要慌张,如果排名靠前,还是有很大的机会被录取的,最主要的是可以及时和老师了解waitlist的情况(排在哪里,是在等待前面的人turn down offer,还是等待funding,需要等到什么时间),也同时需要衡量一下这个offer是否值得等待,并且有可能的话提供自己别的offer给学校或者申请后的补充材料增加自己录取的几率。


最后的最后,是申请期间的情绪状态管理,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申请期很漫长,也有很长的等待和焦虑期,这个期间如果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外部支持系统, 这会让我们的申请至少情绪上感到更轻松。我自己的方法是一是建立了一个支持小组,每周分享各自的进程,共享信息和资源,也会互相修改材料,二是找到了世毕盟,在感到迷茫的时候就会及时和有经验的培训师和mentor(我的mentor是哥大博士)沟通,这里的导师非常的专业,提出的视角都能帮我即使的解开疑惑。看起来最后大家都好像能轻松的拿到offer,但这个过程对每个人都不是轻松的,希望我的分享可以让大家对这个过程有更详细的了解,不会觉得那么害怕。那么,就请加油吧,好运❤❤


GT都不用,梦校全奖到来,其他offer不等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