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给大人看的温暖人情剧以及关于NTR的碎碎念: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

2020-05-02 12:07 作者:憋稿子憋不出来  | 我要投稿

B站能够上线这部作品我是没有想到的。《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依靠其杰出的氛围塑造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再加上悬疑推理的成分,从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了我。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它的名字并没有被更多的人知道,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我不是个老宅。从我小学时期,我看的第一部动画是《死神》,并一路追了十年直到现在。中间拉拉杂杂跟风也看过几部热门动画,但从没有追过新番,也不知道B站为何物。直到高中,我才开始接触B站,才开始按季度追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是我的“第一部”——它是我按季度追番以来看的第一部动画,也是第一部让我感受到,原来动画不只有校园里的中二发言、无脑后宫,或是幻想世界里的战斗、轮回这类“幼稚”的东西。

在清一色初高中生当主角的动画里,《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用一个二十九岁的成年人和一个十岁的小学生向我展示了:动画可以既细腻又成熟,可以讲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温情故事,可以上得了台面,可以大大方方地推荐给身边的所有人而不用感到羞耻、中二、幼稚(暂且不算宫崎骏大师的动画电影)。

正是因为有这种作品的存在,我才能有底气的说出:动画和电影没有内容上的区别,只是题材的不同。动画,并不仅仅是给小孩子看的幼稚的东西。

和很多其他动画不同,《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细腻地刻画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孩子之间的友谊、家庭与亲情、教育与成长、爱莉关于信任的看法,老师关于“填补内心空缺”的发言,几乎每一个主题都能敲出上千字也说不完。而作者将这么多的内容巧妙地穿插在故事中,让我们觉得好像只是描绘了一些人的日常,但故事却推进了好大一截;每个人只是依照自己的信条去行动,但却让这个故事显得更加丰满、更加现实。

而这个故事最让我感到触动的是它的环境。我特别喜欢有烟火气息的作品,而这部动画花了大量篇幅去讲述18年前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二十世纪末日本的城市环境:没有怪力乱神的超能力学校、动辄几百米高的地标高楼、反着冷色调光的青色建筑群,以及二十一世纪高度现代化但又行色匆匆面无表情的西装男们——在这部作品里,只有低矮朴实的出租屋复古现实的学校下雪的后山废弃的巴士半夜的杯面温暖的煤油灯无论多久之后再回忆,这部作品的这些元素都让我感到温馨和美好,如同自己童年回忆的一部分般无法割舍。

加代和主角在废弃的巴士里过夜。小男孩拯救小女孩的故事无论多少次回忆都是那么美好纯真

谈到这里,大家会知道我是多么地喜爱这部作品的童年线。没错,我非常非常喜欢加代,而藤沼悟与雏月加代之间的互动和拯救无疑也是整部作品最大的看点。但我无意去卷入NTR之类的争论,大概是因为其结局也并没有让我感到反感——当然,仓促是肯定有的,但没有反感。倒不如说,我一直无法将自己代入到一个角色厨的身份当中去党争、抗议、黑吹。我对雏月加代的最后结局是不满意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她没有与藤沼悟最终凑成一对,而是因为她没有“自我”。

作者花费了极大的篇幅来描绘她:在短短的十二集中,有整整八集她是事件的核心,是故事的起点与终点,是主角绝对要拯救的重要对象。在此基础上,作者将小加代塑造得极其惹人怜爱:可爱、坚强、又脆弱。但是也仅此而已了。在这个故事中,加代始终是处于被拯救的地位,从来没有体现出自我意志。在剧情中,她主要的作用就是被关心,被融化,被感动,最后让观众们落泪——当然,作者的目的达到得很成功,这些片段我愿意再看上一百次,然后第一百次被深深地打动。

主角雪地追车,四年以后再看依旧让我感动

但当加代被拯救完成之后,她的戏份就结束了,这一点在原作漫画中体现得非常之多。在原作中,加代在被奶奶接走后不久就回到了原来的地方继续上学,等于说她又回到了主角身边。至此之后她不再重要,迅速和被主角拯救的其他所有人一样降至同样的地位,再也没有任何高光的表现。动画中出于高潮的气氛和篇幅考虑,让加代完全退场直到十五年后,这在剧情安排上比原作更加让人感到不舍与惆怅,但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于加代角色地位的误解。

但不论是原作还是动画,加代最后都是以一种嫁做人妇的姿态出现的,而这反而落入了俗套。我明白作者想要表现出加代最终获得了幸福的样子,但是在最后,其他角色的婚姻状况基本没提,只安排了加代与广美结婚,这仿佛透露出一种“其他所有人不管做什么都是幸福的,而加代只能靠结婚生子来体现自己的幸福”的意思。换言之,加代完完全全成为了工具人化:被虐待,被拯救,最后“结婚生子获得幸福”,而没有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力。

在面对藤沼悟时,她的地位永远是低一级的:藤沼悟是她的“恩人”,而她也只能体现出愧疚和幸福两种状态来体现自己的谦卑,她与藤沼悟的对话中也只涉及到了他对自己的恩情。总而言之,加代不是藤沼悟的“朋友”或者“有力的支持者”,她只是一个被拯救的存在,只能被动地用自己的幸福让主角“顿悟”、“感动”,永远不能得知事件真相,永远不能主动去鼓励主角做什么事情。虽然作者在漫画外传中以加代的视角描绘了藤沼悟入院期间的故事,多多少少丰满了人物的形象,让加代终于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但这还是无法扭转正片中的不足。如果十五年后,加代走进医院病房,成为了一个温婉自信、工作稳定的都市女青年,与藤沼悟平等地对话交谈,我相信大家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意见。

总的来说,作者在一开始就不打算给加代塑造多么立体的人物形象,但由于这个篇章写的太好外加动画的优秀改编以及篇幅删减,导致加代一家独大,原先预设好的人物归宿反而让人感到遗憾——正因为角色刻画优秀,所以才对扁平化的结局意难平。

这种意难平不仅是对加代一个人,更是对整个剧的结局。由于在动画完结时作者的原作还没画完,因此这个结局是原创的,也导致了最终节奏的失衡。在原作中,主角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恢复行走能力和记忆,并与好基友同老师展开了环环相扣的智斗,节奏紧凑而又篇幅饱满,老师与主角之间的惺惺相惜也有了合理的铺垫,如果这些内容能改编进动画,我相信它一定能成为一代经典,推荐大家去补一补漫画,也许能缓解当年的遗憾——如果你能够适应作者的诡异画风的话。

女主的正侧脸,时隔四年再看依旧很惊悚

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三部敬的漫画似乎很喜欢用一个带有超自然能力的主角去讲述一个悬疑故事,其新作《在梦中见到的那孩子》也是如此。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能够跟亲生哥哥偶尔共享视野的主角想要解开隐藏十多年的秘密的故事,里面的人物角色常常让人串戏回《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其基调和氛围同样充满了现实的气息和烟火味儿、人情味,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看,也算是我的一个个人推荐。

给大人看的温暖人情剧以及关于NTR的碎碎念: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