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晨宇】论文哥《七重人格》分析文字

2020-05-02 12:04 作者:华晨宇的小海翻宇航员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MFP。这是我第九次反应华晨宇的表演,今天我要对七重人格做出反应,这是自从我上次反应华晨宇的神树之后呼声最高的。

甜美的小催眠曲变金属了,这小伙子的音域太惊人了,天我词穷了

他从一个地方开始带我们到另一个地方,然后再带回去。他从开始的地方可以朝许多不同的方向前进并保持这一切都是连贯的。七重人格恰恰就是这样的,有点让我想起了我对双节棍的感受,事实上双节棍的表演是我接触华晨宇的开端。华晨宇有能力在截然不同的段落间切换,这些段落之间很难互相融入,但华晨宇他找到了一种使它们顺畅贯通的方法,他就是具有将一首歌以这种方式组合起来的能力,这是很不可思议的

我真的很喜欢歌里乐器部分的编曲方式以及他应用这些来调整不同段落的氛围的方式,对我来说突出的一点是使用原声吉他来演奏中音部分,也就是更柔和的部分,而当他过渡到更硬核的金属部分也转用电吉他为主了。但是除了吉他以外 还有很多元素被用来营造出截然不同的部分,从声乐传達,到灯光,到鼓的节奏,所有一切都给人以不安定感,这感觉在歌曲结束时达到沸点。

华晨宇在视觉效果上也很好地展示了这一点,通过他的舞蹈,嘶喊,加上灯光的疯狂闪烁,我发现这一切非常有意思,华晨宇是如何做到的? 以及他如何利用自己的能力在各种风格之间无缝转换,全部在同一首歌内?

这非常有助于传达这种感觉,传达那种反复无常不安定的感觉。所以这是我在这个表演中真正喜欢的一部分。

同时,我觉得歌词也起到了同样的效果,那也就不用多说了,让我们开始解析歌词吧。歌的一开始是这样的:

夜幕低垂 虫鸣叫  
看天空飞过 知更鸟
窗边的麻雀 为谁在哀悼"

这里要考虑的是这首歌刚开始在它转变为其他风格之前有点催眠曲的感觉,到"为谁在哀悼"那一句  他过渡到更多类似摇滚的声音,有一点沉重,或许不止一点,绝对沉重得多。鼓变得更加激烈,还有沉重的电吉他的声音,然后是"shut up"这一句

我们能看到歌的开头部分以及他对这一部分表达的方式与紧接其后的后续部分的对比,我认为这真的为我们如何聆听歌的其余部分定下了基调。歌声本身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從开始非常甜美的,无辜的歌声部分转到更加沉重的声音。所以我要将这个感觉记在心里,在我要进入到下一句的时候

若 光阴都 没记载 不留痕迹
若 典籍都 变空白  如何 描摹过去
若 麻木都 被揭开 鲜血淋漓
若 人能够 篡改 天生沉沦 残忍命运"

然后我们过渡到我想这该是合唱部分,这里他使用了六字真言,现在我想说的是在像这样一首歌中的一个显著的部分的显著时刻使用六字真言,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我对歌理解的方式

我的意思是,这是逐渐累加的,我们刚刚结束shut up 那一句,那种比较硬核的声音,接著我们过渡了另一个较柔和乐段的部分。在这个乐段里有一个华丽的原声吉他演奏,而此之前在较硬核的部分中则是较重的电吉他的声音以及更强烈的击鼓节奏。

在这一乐段中还采取了断奏音的方式,他同时在每一句词的结尾又使用了连音,这个词真的能打到你,它给我們时间去思考他所说的,而所有断奏音的确会加剧紧张情绪,直到达到了这一点。因此这非常有助于他建立这种紧张感直到这一句: "若 人能够 篡改 天生沉沦 残忍命运"  他通过这一句来过渡到合唱部分,进入这一部分后,有六字真言的声音

我们大概可以理解六字真言在这里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从我所知道的,它被用在瑜伽上,用在冥想中。我知道它起源于多种宗教,我能想到的有佛教和印度教。就我所理解的六字真言他们的目的是让您的思想脱离对物质现实的感知,以便允许我们专注于或磨练自己的内在自我

反过来又可以使我们通过内省让思想与精神上的一面联系起来,而如果你没有真正给他们提供思考的空间的话这可能是不会发生的。基于这一点,这首歌给了我一个特定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当我们回到歌曲的开头有明显的对比的地方。

你对某些事情有了描述,特别是用来描述它的声音给人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感觉,但随后shut up 以及谈到知更鸟的"为谁哀悼"的歌词,立刻将我们带入的负面的情绪,所以我看到的是人被置于积极的环境之中。但是他们经历的事情和他们看到的,并且正在经历的事情使他们无法以积极的方式来看待这个境况,他们的经历已经改变他们对那些事物的看法。

然后当我们进入主要的乐段部分时,那些断奏音的语句完全加剧了紧张情绪,直到我们达到连奏音结束句歌词是:"若 光阴都 没记载 不留痕迹  若 典籍都 变空白 如何 描摹过去"

在我的脑海中,这里描绘了在歌曲开始的那个人为什么走到现在的境地。而我在这里对这种情况的解析是  "若 光阴都 没记载 不留痕迹" 我觉得这个人认为他们注定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样的错误,或者他可能在更广泛的背景下谈论这个问题,他在谈论人类如何注定要一遍又一遍地犯同样的错误,仅仅是境况不同

"若 典籍都 变空白 如何 描摹过去"  我从中得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真理被掩埋了。我们可以通过书籍和来记录历史。但是我们对所写内容的解释以及我们对记录中的内容的理解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这将改变我们的认知,同时也会因为我们掌握的信息的冲突而异

我们得到的信息,有些来自一个时期  有些来自另一时期,它可能不会完全一致,在某些时候,当事情可能变得混乱时它也为解析留出了空间。

这就是为什么"若 光阴都 没记载 不留痕迹" 这句词一直缠绕着我。我们可以尽我所能通过这些不同的方式来记录时间,但对其的解析始终会有一定的空间,而我们的过去和现在之间的距离越远,解释可能错误会越大。其中包含不同时期的解析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影响。

现在来进入最后一句,在我们过渡下一个合唱乐段之前。"若 人能够 篡改 天生沉沦 残忍命运" 这句歌词,让我觉得我们回到了我上一次对华晨宇的反应的主题,那首歌是神树。我也相信我们在"孩子"里也看到过类似的,说的就是,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我们自己所在的环境,那种环境塑造我们的方式,就像是有一个未知的世界,我们无法知道自己的过去,也不知道我们如何成为自己。在歌中的这一时刻,我认为他已经感觉到他处于消极状况,并试图确认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认为是潜在的环境使他置身于此,他注定如此

这源于他自己出生时所处的环境,他所出生的世界以及随之而来的现实。在六字真言之后,我们又史诗般传递了如下歌词

古 今 天 地   
混沌初开 清浊黑白

在浩渺天地间 萌生尘埃
 欣喜 愤怒 欢乐 悲哀
更迭兴衰 是非成败
千万年轮回着 浮生百态
永恒的 消逝的 存在的 未知的

所以我得说当他唱到这些词时,我真的很喜欢。因为如果歌声可以告诉我一件事,那就是歌中各部分的对比。从一开始就在这首歌中形成的对比,直到建立起紧张情绪,然后进入到六字真言吟颂,从而释放了那种张力。

然后我们进入到歌曲的这一部分,这里的对比真的是逐行传递的 古代,现代  天堂,人间 ,我们通过声音获得了对比感。当他在这里以清晰明确的方式通过歌词传达了这一点时真的令人感到非常心满意足。

根据这一节中明确提到的对比,包括周期,这一节具有远见和清晰的感觉。我们讨论了好与坏,是与非,清晰与模糊,我们谈论到了极端情况以及随着时间我们在这些极端之间摇摆。对我来说,感觉就像是在歌曲的最开始的那个人有了这种认识,无论他们现在正在经历的是什么,他们所处的环境任何,这些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以及他们对这些事物的看法可能会随着时间改变,无论是状况还是环境

对我来说,就像他们已经确定了他们正在经历的多个层次。他们的感受,他们看到的,观察到的东西以及实际发生的情况。从两个角度出发,实际发生的情况是可变的。他们的感受是可变的,他们所看到的同样是可变的,所有的可变性都基于多种事物。但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的真实状态并不一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也是正确的

这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角

针对于我们之前谈论的内容,时间改变记载,记载变成空白。现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我们对其的定义因人而异,但对我来说这首歌里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视角也是现实的很主要的一部分。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将如何把自己放在别人视角体验他们的生活? 更进一步是我们如何将自己置于先人的视角或者是曾经存在过的东西的视角

我们无法将这些变为现实,我们局限于自身和我们自己的经历,我们会犯自己的错误,我们将尽可能多地从这些错误中吸取教训。尽管我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但那是有限的

我从本节中得到的是,坏事和好事是共融共存的,我们的感知将如何影响我们所处的现实呢?我觉得这给"歌里"的人带来了希望,给我们看到的进入了歌曲下一部分的人以希望,那让我们立刻开始这一部分吧

亘古未来 繁华不再 
万物皆只因我 一念花开
洪荒宇宙 千变万化
不外如是 不外如是
由我主宰 任我主宰
让一切都隐去 只留下
那个 不拘一格 的自我
在 漫天狂风暴雨之中  不闪躲
我 带着 还未结痂 的伤口
在 失控边缘 冲杀 为  最 终 解 脱
为了夺回失落的自由 
也甘愿化身成为野兽

从本节开始我们谈到繁荣衰落,所以我们有消极的一面。但随之我们马上谈到与之相对的积极的事物,谈到万物绽放,而我对此段非常感兴趣的地方是,这里包含了歌中人参与其中以及他们如何带来了这种积极效应。因为我们说到"物皆只因我 一念花开"  根据我的理解,加上我之前在歌曲中听到的,关于失去控制,以及他如何因环境状况而感觉某种命中注定

而在这里,感觉他因为得到可控感因而获得了希望,他觉得自己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掌控他对事物的看法,所以当他发现自己处于在歌曲的前面谈到的风暴或消极空间中时,他将维持在这个正面的思维框架中。他将继续战斗,他将继续向前冲去,不断尝试使自己摆脱目前所处的位置,如果这个位置并非是他所愿的话。

其原因可能是,尽管他可能无法控制某些事情,他意识到自己可以控制另一些事情,而重要的是要专注于可控的事情,而不是那些对他来说意味着放弃的事情,放弃就意味着放弃他潜在的影响力,从而陷入混乱,失去自由。所以当我们来到这一段的尾句,"夺回 失落的自由"

他在试图逃脱这个消极状况,他将通过专注于可控元素来做到这一点,可控元素是指他的观点,特别是他可以掌控的视角,如果他可以做到这将对他自己、他的思想以及他所处的状况产生足够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推开那些不可控的事物,也许不是推开而是降低它们对于他和他所处位置的影响

有一点绝对提请你们注意的是这一段的结尾,他要如何做才能保持真诚? 

他谈到"在 失控边缘 冲杀",谈到"甘愿化身 成为野 兽",他对这一段的表达方式非常激昂,考虑到这所有一切因素时,你会真实的感受到他正置身于狂风暴雨之中,他尽他最大的努力试图掌控自己的生命,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他,宁愿自我毁灭,他已经达到如此境地

但紧接着激昂的这个点之后,我们最终又被带回到华丽的吉他演奏中,这一次比我们前段听到的要流畅得多,

若 真相都 被掩埋 不言不语 
若 人能够 接受 注定沉沦 那些宿命

然后我们回到合唱部分,所以在这个阶段再次带回这种声音,并通过这种传递方式,我得到的感觉到我们指向的是这种循环的概念,在上一节结尾非常激昂,花他在为自由而战以至于他愿意为此做出许多牺牲,感觉很像他又带回到这一点。他可以感觉到再次失去控制,对他的处境和生命缺乏影响力,真正使我产生这种观点的是花他表达的方式。

在上一节中,花他在谈论自己,谈论使自己脱离这种状况,讨论风暴,为逃脱而战,为重获自由而战,这都源于他自己的内省。

但是在下一节中,花他将回到谈论世界和他对外界的观察,每当花他回到这些对外界的观察和那些外部因素时,他那种失控和失去自由的感觉又回来了,此段之后我们马上回到六字真言的合唱部分,然后带领我们进入结尾

当 又变的 安静了  这一切 多么美
星星都 坠 毁 漆黑
我 像幅拼图  丢 了一块 多刺眼 的空白
不停地 在懊悔  直到 迷失 自己"

这一段真正令我震动的是第一句"当又变的安静了"。"当又变的安静了" 这就表明花他曾经有过的安宁,所以这一点是需要考虑进去的,但用到"当" 这个字说明他预测宁静会再次降临,尽管他们处在风暴之中,尽管他们处于消极心态,尽管他们遇到了不利的情况。他们知道这终将过去,正面最终会胜利

之后接着的是,"这一切多么美"为背景,就像是说花他经历过消极而会更欣赏积极的方面,除此之外,他还从中获得了更深刻的观点。他学到了更多,他得到了更多的智慧,这种智慧使他能够认识到这一切都是一个循环。有些看起来是永恒的东西,也许并非永恒,所以他谈到星星

但是他还有一句词  "我 像幅拼图丢了一块 多刺眼的空白 不停地在懊悔" 花他从那种状况走出来,他对某些事感恩,但也觉得失去了部分自我,也许是他的某种纯真,也许是某种信念。经历使他成长也使他丢失了部分自我,这一过程积累了遗憾,直到我完全迷失了自己。那就是我们看到的他那史诗般的情绪增强的部分

他开始嘶喊,他跳着无序的舞蹈直到歌的结束为止,直到他倒在地上。对于一首歌而言所以这绝对是一个非常生动的结局,就像我说的那样,这里有许多情绪积累,有很多起伏。通过歌曲的主题以及歌词我们似乎都能够观察到花他处于消极境况,但能够使自己摆脱困境

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并通过什么类型的想法而使自己脱离困境的,我们能够看到花他过渡到不同的思维空间,但是我们也看到他再次稍微跌入困境,我们看到他随着时间推移的转变。我的意思是,这真是不可思议,我们能够在一首歌中看到这一切,他如何把所有内容纳入一首歌? 

但总体而言我在歌曲中听到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呈现不同版本的自己,这取决于花他所处的空间在两个极端之间的位置,这两个极端是什么则取决于环境状况。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想法是如何根据他在那些极端之间的位置而变的,通过这种挣扎,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思想转变的方式,我们看到了他们性格转变的方式,我们看到他成长的方式,看到他失去的东西

这就是我从这首歌中得到的,这就是我所听到的。

我发现这首歌里包含有很多东西,非常有趣。它非常强大,而舞台表演又有加强效应,音乐的编排方式非常优美,这首歌的所有不同元素、歌曲、表演和视觉效果,所有这些相互补充,真正为整体表演加分。我真的很喜欢,这就是我对首歌和这场演出的看法,请在下面留言里告诉我你们的看法



【华晨宇】论文哥《七重人格》分析文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