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阅读《偷书贼》马库斯-苏萨克

2021-01-03 18:40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这是讲述一个二战中的德国女孩莉泽尔,为了读书继而偷书以及其他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的小镇上,有一群可爱的人们以及一些可憎的人生活在这里。

  不过我还是要告诉你这并不是一个美好的童话故事,它发生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之下,泥泞寒冷的土地上更满是人们痛苦的呐喊。

  当然现在的我们已经知道:那蓝色灰暗的雾霭,总有一刻会被这橘黄色的利刃所刺破。


  《偷书贼》是澳大利亚作家马库斯-苏萨克于2005年出版的小说,其实我想有的小伙伴可能并未看过原著小说,而是早就看过了它的同名改编电影了吧。

  时间回溯到2013年《偷书贼》电影上映,电影似乎都挺不错的。我也早在好几年前看过电影,但现在也都没有什么印象了,我只记得女主很漂亮的感觉。虽说我这次看完小说想再去重温一遍电影,好对比此间有何不同,奈何找不到资源。

  小说与电影中的叙述方式可能是会不同的,小说中以“si神”的视角讲述了这个故事,作为每一段旁白的“si神”更是一处亮点,不知电影是否会这样保留。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9岁的莉泽尔来到了收养她的汉斯-胡伯曼位于慕尼黑的家中,在此后的莉泽尔经历了种种事件,让她见识到了那时代下的罪恶,也体会到了人性的美丽光辉。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那故事中强烈地对比与衬托,莉泽尔在新家的成长看来是一朵美丽花儿的绽放。有着温柔善良的养父、嘴硬心软的养母、活泼勇敢的鲁迪、还有躲在地下室的犹太青年马克斯以及镇长太太伊尔沙等等,这些人围绕在莉泽尔身边给其童年成长带来了肥沃的养料,才长出了这朵花。

  但外面的狂风也随时都会吹倒这株幼苗,纳粹狂热分子迪勒太太之类的人、四周游荡着的盖世太保、天空中随时会落下的炸弹,每一个都是致命的。

  所以在那个年代才为何有“偷书贼”这类行当。生存都是不易之事,读书是显得如此奢侈的事情。

  在莉泽尔起码还算是安全平稳地度过一天天的时候,以“si神”的角度中俯瞰整片大地,是一个个生命的消逝,“si神”拾起那一个个轻飘飘的灵魂离开了。那世界就是如此黑暗残酷。

  第二个让我感受到的点同样与书有关,与文字有关。我们从小也听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类话。而现在我也知道了,邪恶的书籍则是让你下楼梯。如阿道夫-希特勒的自传一样?

  马克斯与莉泽尔在黑暗的地下室中明白了,去控制民众的只是简单的“文字”。就像网络上经常玩的梗一样“学医救不了**人”。“文字”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此想我们现在所受正确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也是无比的重要的。


  《偷书贼》的结尾当然也不会尽是美好的,很多人在那一个个夜晚中永远地睡着了。莉泽尔在地下室中写下了《偷书贼》这本书,而“si神”拾到并讲述了给我们。虽然《偷书贼》是以较为平淡的笔触讲述的,并没有很直接描述战争的残酷一面。但你照样可以感受到那来自siwang深深地压迫而来。

  而像《偷书贼》这样诉说二战时代的小说、电影想想还有很多,如《辛德勒的名单》《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美丽人生》等电影,看着就令人为之落泪。

  我现在回忆着那段历史都是不寒而栗,八十年前的那场世界浩劫有着多少悲痛而来。但现在更加感叹到祖国的繁荣富强,生活的和平安宁。而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这一代人更应该铭记历史,自强不息。

阅读《偷书贼》马库斯-苏萨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