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打败“完美主义”的“最低任务”法:做不到100%时,先做1%吧!

2022-08-13 16:53 作者:积极心理学实践基地  | 我要投稿

我们很容易对自己要求完美。

这背后隐藏的想法是:如果我不完美,我就是个差劲的人,那就没有人再爱我、在乎我了。

尤其是从未感受“无条件的爱”的人,会很容易觉得,别人对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自己达成了某种条件,满足了某种期望,才值得被爱。

这是让很多人痛苦的根源。

在制定习惯养成计划的过程中,我们也很容易陷入这样的死循环,产生培养某个习惯的愿望——开始行动——要求完美,百分百达标——做不到——自怨自艾——放弃。

说回我自己之前坚持的习惯,这几年,有那么一段时期,四点多就能准时起来,接下来的三个半小时几乎能做完一天的事。第一个小时,用来运动、冥想、更新星球,第二个小时,用来背诗,背英语,练习绕口令。第三个小时用来阅读、写作。

但是,这只是“完美”的一天,通常情况下,一个月能有2周做到,就非常好了。不过人毕竟不是机器,哪能这么整齐划一呢?比如最近几天,自己做了种植牙,小宝晚上突然开始夜醒,再加上其他一些突发情况导致的心情低落,所以中断了我每天6小时完整的高质量睡眠。

这几天每天醒来的时间点都不一样,大部分时候,都是5:30以后才起床,直接的结果就是,用来做任务的时间也不够了,很难保持之前的节奏。因为起来晚,只能把以前的几件好习惯中,挑几个做做,没时间运动,匆匆做几分钟的冥想,更新下三件好事。接下来如果还有时间,就背下英语,往往用去了一小时,宝宝们差不多都要醒来了!

所幸最近娃们还比较乖,我会让他们醒来后,自己找点事情做(通常是玩小狗),然后我会抓紧时间继续背。最近的书籍阅读也几乎只能放在白天做,一本薄薄的《5%的改变》,竟然看了将近半个月。

换作是以前,看到这么效率低下的自己,我可能会焦虑到失眠,然后急急忙忙地找方法,千方百计也要恢复节奏。但是这几天,倒是心安理得了。因为知道这个“完美主义”的魔咒,所以并不是特别在意这些“中断”和“做不到”。庆幸自己再也不会因为没有做到完美,就苛责自己了。

遇到这种因为突发情况导致的中断,我会给自己设定下一个“最低任务”,让它带来“最小的完成感”,既然不能做到这十件事,那么能做到其中的两三件也就满足了,实在不行,把目标再定低点,只做到其中的一件小事,也能放过自己了。这种心境的转变很难得,也就是所谓的既来之,则安之,就是“顺其自然”吧。

那么,这一件能够带来“最小完成感”的小事,通常是什么呢?

对我来说,通常就是背一首小诗。背诗这个动作超级简单,算是“无用功”中的“极品”了,哪怕起来得再晚,花10分钟左右背一首小诗的时间还是有的。背完后,其他的事情,能做的就做,做不到的就不做了,晚上回顾一整天的收获时,我也习惯地对自己说,哇,至少今天还坚持背了一首小诗呢,还不错吧!给自己鼓掌!

如果你在坚持习惯的过程中,也遇到因为突发情况而做不到的情况,试着换个角度,给自己设定个最低任务。

举个例子,如果是运动30分钟做不到,那站起来跳30个开合跳应该不难;如果是阅读1小时做不到,拿起书或电子书,翻个2-3页通常应该能做到;如果是冥想30分钟没有适合的场合去做,那么停下来,做几次深呼吸,也算是完成了;如果是写作2000字这个任务做不到,那么拿出手机,写50个字,应该不难。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保持这个“完成感”和“连续感”,耶,至少我完成了最低任务呢!

从这个最微小的“效能感”出发,我们才有力量去完成更大的梦想。

打败“完美主义”的“最低任务”法:做不到100%时,先做1%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