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耗,最应该面对的是自己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自己的包含的内容是多维度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认识,而认识自己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就好像剥洋葱一样,在你剥完一层之后,又会看到新的一层,当你剥完所有的时候,才能看到最核心,真实的面貌。因此,如果试图用一种假象,去伪装和掩盖自己,也是非常容易,这样也会感到心安理得,可是,问题还在哪里,当再一次出现的时候,又拿什么去欺骗和说服自己,又拿什么去对抗这种精神上的情绪呢。
之前说过现代生活精神割裂的状态,其实这算是精神内耗主要的来源。正常人,通过生活的不同方式,可以释放情绪,并且可以得到很好的释放,这是理想状态,前提也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平衡,这其实很容易解决精神内耗。问题就在于,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不对等的关系,甚至物质文明似乎有吞噬精神文明的迹象,在这样的现状下,内在和外在的诉求是完全不一样的,存在巨大的差异和隔阂,所以单纯的通过正常的生活来达到精神和情绪上的释放,已经不可能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精神和情绪方面,更加容易出现问题,大环境的影响很重要,尤其是在个体不能完全独立掌握自己的生活情绪的时候。

当心理学咨询变得越来越多,当更多精神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出现,当更多的人因为精神和情绪产生很大的困扰的时候,也许是物质生活进步了,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在乎精神和情绪的需求,但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当下的环境,供需关系即使是放在精神方面,也算是可以成立的。如果所有的人在精神和情绪方面没有问题,那么医院就不会有心理咨询,人们也就不需要研究心理学了,心理学相关的职业应该就消失了,但是情况是相反的,反而是越来越多,我们能通过媒体每天看到的就很多了,这些也仅仅是敢于表达,事实上绝大部分人,精神和情绪上遇到问题,从来是不会主动表达和沟通的。
身体的伤痛,可以很快得到治愈,但是情绪却没有那么容易,其实很容易让人在产生更多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伴随着更多的情绪而来,所以当我们试图去堵着一个情绪的出口时,就会造成更多情绪上的洪流,然后就会变成一片情绪汪洋之海,精神上就会出现崩溃,会变得沮丧,悲观,甚至抑郁。当下社会,人的情绪和精神是复杂,也是畸形的,不管是从工作上,还是生活的吃喝玩乐,各种社交方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是被撕裂开的,若是尝试修补这种撕裂的缺口,只会变得更大,更加复杂。

在这个时候,对于个体,最容易出现的就是精神内耗,其实这么说并不是很准确,更多的是茫然,是失去精神支撑和依靠的痛苦,没有什么可以真的可以起到很好的疏导效果,对自己的迷茫,对整个环境的无法适应,造成了这种困境。为什么会内耗呢,因为这些是真正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具体的事情,找得到具体的环境,就是可以对照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这些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糟糕的是,越是具体对人的精神和情绪的折磨就越大。举个例子,就像不小心钻进鞋里的石子,在你走路的时候,你会感觉到那种硌脚的感觉,一遍又一遍在脚底打滚,磨出血泡,石子仍旧不会消失,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之前也看过很多,听过很多,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在精神和情绪上的问题,不过是把几件事情,不断地反复,不断地重复,因为不能解决,只能一遍又一遍的打磨,一遍又一遍打磨,这些事情,并不简单,都是带着刺的,所以每重复一遍,就多一次悲伤,当你的在孤独的夜晚,不断的重复,悲伤就会越来越来大,等到天亮,伪装成一个快乐的人,夜晚又继续重复,这是很多人遇到的问题。

不管如何,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自己,不能真正意义上客观公正地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是很难解决的,心理医生也没有办法,找到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些事情,可能是和父母的矛盾,可能是曾经遭受的伤痛,可能是和爱人的隔阂,也有可能是朋友社交上的差异,或者职业学业上出现的的问题,人一生面对的问题,可能也就这些了吧。尽管很难,如果真的想要去真的解决精神上的这种内耗,需要真正意义上去认真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问题,在物质和精神上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是什么,以及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替代或者解决,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让自己不舒服和悲伤的地方,具体在哪里,很重要也很关键。

当一个人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尝试用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问题,去俯视自己,会找到不一样的答案。人的悲欢不能感同身受,也许会很痛,会很难去面对自己,去面对那个真正藏在被深深包裹起来的自己,但是,如果我们不能通过环境去影响和让自己变好,就需要自己主动去面对,即使环境可以影响让自己变好,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个人的努力。
关于精神内耗,不要企图借助外部的力量,因为迟早会消失,也不要寄托希望于不切实际的外部环境。要相信自己,大胆而勇敢地去面对自己,人生本身一场旅行,如果你有那么一小段,因为脚底的石子,很不舒服,却又不打算把石子丢掉,你觉得你接下来的旅程会舒服吗?何不大胆一点,去拥抱下一段美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