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语;犬王》——披着传统艺术的现代音乐剧
先叠个甲,以下内容仅为我个人观后感,非影评之类的,仅仅想表达自己观看后的心情。然后就是包含汤浅政明在内的所有制作人我都不了解,仅仅是以“动画电影”这个理由去看,所以很多东西都是主观且愚昧的,请多多包涵。以及,会有剧透内容,所以如果还没看的话请看完后再看,真的很推荐。

【反抗】——这是在整部剧里根深蒂固的存在。
与狗同食,遂立双足,闻声而舞——这是对地位的反抗。
寻声而至,不惧黑暗,一曲悠扬——这是对生命的反抗。
倾听诅咒,遵循内心,传达真相——这是对世间的反抗。
为己而鸣,为友而曲,直至杜啼——这是对权力的反抗。
然后,
无声而舞,六百年寻其踪迹只为再唤一声——这是对命运的反抗。
但犬王却是个失败的反抗故事,这是注定的,小小剧团胆敢与朝廷对抗,死路一条。
但反抗是无意义吗?非也,不如说正需要反抗。
因为丑陋所以被区别对待?那就起舞吧!
歌唱吧!起舞吧!将沉入江河的,不为人知的历史展现吧!
不被人理解?谁规定琴就只能这样用?
演奏吧!跃动吧!照亮吾友的光辉从这发出!

犬王——独行色的咏唱者
犬王的诞生来自其父亲的贪婪,因为自身的能力不敌他人,以自己尚未诞生的子嗣作为祭品献给恶灵(?)。当然,恶有恶报,贪婪的自己最终也死在自己的贪婪上。
也多亏这份贪婪,使得犬王能与平家众灵交流,为世人传说被掩埋的故事。而且犬王取回自己身体的过程有点像多罗罗,不过没有多罗罗那么悲惨就是了。
剧中除了友鱼,从未有一人能称犬王为朋友(可能有,但可能是后期的事,亦或是没有直接表明),从犬王自己的表现来看,他并没有对自身奇怪的躯体自卑,甚至在腿长出来的时候在街上狂奔——自由。
奇怪的躯体,黑暗中的杀人犯(后面表明其实是他爹)(巧妙的插叙手法),不免让人怀疑犬王是代表“恶”的一方,这也使后面的转折更为精彩,也更能拉起人们的共情。
无声的演出即是最大的反抗,在全篇都在用躁动的音乐演出时,唯独结尾,与珍惜自己的人分离的时候安静,为这个故事染上了悲壮的色彩。
友鱼/友一/友有——吾虽失明,但心仍有炎光
友鱼——父亲说过:“自己要靠名字才能找到友鱼”。名字对于友鱼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点,致死也不放弃友有这个名字,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挚友的爱(正经意义)。
友一——如果没遇到犬王,可能友一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直到逝去。失明使他无法看清犬王的脸,却能看清犬王的心,桀骜不驯的犬王也为友一开拓了新的道路。
友有——舍弃了过去,开拓了全新的自己。友有的转变,有一定程度上参考了上世纪流行乐史,乐器、服装、唱法,都与友一时的自己大相径庭,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友有从“制式”变成了“专属”。
可惜、可悲、可恨的落幕,无法再度歌唱,无法再度演奏,面对权力无法反抗的自己,一切的一切,都随着自己的死亡而消散。
但仍会有人找到自己,循着友有之名,那怕历经六百年,也仍在寻找着,也如那天初次见面一般,嬉闹着,演奏着。

不得不说汤浅政明真的厉害,极具特色的画面配合出色的音乐,越是观看越是深陷其中,剧情中歌剧的演出,更是身临其境般将我牢牢锁死。点名表扬《鲸》那一段,以那个时代的机关(仅以表现来看,不讨论是否真实)制作成放现代也不失水准的精彩演出。我本人也是十分喜欢以音乐为主题的作品,所以基本上每次一唱歌都会激动地起鸡皮疙瘩。
当然,缺点也是要说一说的,成也画风败也画风,或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汤浅政明的画面,但我认为真是这种画风,才是代表那个时代的醍醐味。然后就是人物造型,犬王躯体的怪异,友有前卫的装扮,都是代表着对于一般人来说的“异类”,但就像前面说的,怪异的躯体拉动共情,前卫的装扮对于现在来说也成为了过去,所以并无大碍(大概)。
然后个人的话,犬王恢复脸之后的样子其实不太能接受,能理解,但不太能接受,反倒是粉发猴子面具的时候更讨我心欢。
结尾
以上,都是基于我对日本历史不算了解,对《犬王》制作团队不了解的情况下,作为路人看的一部动画电影的观后感。如有错误还请多多包涵。当然很多东西都没有谈到,我认为这些都需要自己亲身去看才能感受其魅力。所以去看!给我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