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国海军是如何从拥有20万吨,到基本归零的?

2022-04-28 08:16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某方面虽然濒临黑海,但是在最近300年来并没有自家的海军和舰队。原因很简单,这主要是某方面已经融入沙俄和近代的苏联300多年,因此出现在黑海的,只有沙俄和苏联的黑海舰队。黑海从地理纬度上讲,几乎是沙俄和前苏联拥有的所有出海口中最靠南的一个,沿岸港口基本都是天然的不冻港;而且黑海北岸在历史上战争频繁,防御压力巨大。因此黑海舰队一直是从沙俄到苏联时代在其4大舰队中规模最庞大的一个。而且黑海沿岸还有多个重要的军港和造船基地,苏联时代所有的大型航空舰艇,全部都在黑海沿岸制造。这都造成黑海舰队的吨位,原则上在所有4大舰队中最有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不过这种状况,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出现了彻底的改变。庞大的苏联轰然崩塌,在当地造成了3个显而易见的结果。


第一,这就是原本前苏联一家完全独占的黑海北岸,在苏联解体后,出现了黑海北岸的海岸线被3个新独立的国家瓜分的情况。第二,既然出现了黑海北岸海岸线的瓜分,那么必然带来港口资产和庞大的黑海舰队如何进一步瓜分的问题。第三,则在于原本在黑海北岸几个港口城市,包括曾经在世界上都数得着的大型造船企业,这部分资产如何划分归属和如何继续维持生产的问题。而事实上分别立国后的大分家,要比老百姓的分家过日子要复杂得多。而1991年的前苏联大分家也带来了相当大的混乱,事情千头万绪几乎理不清,于是搞了什么休克疗法。导致在分家另过之后的整整4年内,如何瓜分黑海沿岸的港口资产和舰队资产,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这4年中,曾经庞大的黑海舰队也几乎无所事事,处于无人关心的静止状态。


直到1995年,分家初期的大混乱基本过去,各自另过的日子稍微有点眉目之后,这时的主要当事方,才想起需要把黑海舰队的主要资产也进行一下明确的划分。当时经过盘点,认为黑海舰队一共还有833艘大大小小的舰艇,总吨位大约是110万吨。最终某方面只分到了其中的18.3%,也就是大约20万吨的现役舰艇和接近完工的舰艇。另外高达81.7%仍然属于同宗。用这部分主力舰艇组建了所谓的“新黑海舰队”。这个新黑海舰队的主要驻扎地仍然在某半岛的3大军港,其中一个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塞瓦斯托波尔。不过虽然同宗的舰队主力和大约2.5万人的陆上部队常驻某半岛。但是在当时某半岛已经是某方面的领土。同宗的舰队和陆上部队从法理意义上,已经算是“外军”在此长期驻扎。其法律地位和在经济利益上如何核算,仍然是悬疑问题。


事情到了1997年,双方终于商谈好。同宗的主力舰队原地不动,等于租借3大军港和部分半岛军事用地20年,需要总共支付25亿美元的租金。而陆地上的主要造船厂,比如尼古拉耶夫,并不在半岛范围内,因此自然全部是某方面的全权资产,同宗不再参与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到此为止,关于如何分家,用了前后6年的时间彻底理顺了。某方面分得了20万吨的舰队和表面看上去规模很大的造船基地。20万吨的舰队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在1990年代也可以排进全球前十了。何况还有庞大的造船基地可以继续造大舰。但是万万没想到,曾经建造过至少7艘中大型航母的尼古拉造船厂,在苏联解体后的31年,居然没有再建造任何一艘新军舰。甚至连超过500吨的渔船都没有。等于这个庞大的、世界级的前造船基地,很早就彻底荒废了。


这样一来,某方面的舰队,就完全无法得到自家造船工业建造的新船补充,刚刚分家时的20万吨,就已经算是该国海军舰队的历史吨位最高点。而从1997年到2014年期间。由于该方面长期经费不足,海军舰员工资发放不及时,造成本国的部分大舰,居然公开闹反水,要主动投奔同宗的新黑海舰队。虽然对面的工资待遇也不算高,但起码还能按时发放。另外还有一艘1.2万吨的大型巡洋舰,一直没有彻底完工,也一直没有推销出去,这样就持续生锈三十年基本变成了废铁一堆。这样在前后十来年间,因为叛逃、生锈和自然报废,到2014年之前,原本20万吨的舰队规模,很快就下降到10万吨以下。到了2014年之后,半岛实际归属突然生变,导致在半岛港口停放的某方面的大部分现役舰船,都被同宗快速“掳走”。


本方剩下水面力量,居然总吨位已经不到2万吨。后来西方实在看不下去,“援助”了部分水面“主力”舰,但基本都是吨位不到100吨,甚至不到50吨级的快艇,实在看不出这种外来援助的现实意义何在。到了2022年初,战争爆发,剩余规模已经不到1万吨的该方舰队被集中轰炸,因此水面力量在分家31年后,终于彻底归零。当然水面力量的覆灭不等于该方面的海军力量已经彻底不存在,毕竟还有海军陆战队和岸防导弹部队继续作战,甚至取得了击沉同宗1.2万吨级大舰的成绩。也算是对未来还抱有一丝重生的希望。


这国海军是如何从拥有20万吨,到基本归零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