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城市文史资料 第4辑 一场九天斋 挥霍知多少
作者:李永万 史直文 熊根伯是潘湾家区的最大地主,在旧社会他每年收租1000多石,并在潘家湾街上开有榨坊、商号。 1948年农历八月,熊根伯的祖父熊鼎山死了。次年农历三月二十日,熊根伯为其祖父做了一场大斋,这场斋从起鼓到收场一共闹了9天,花费钱财折款两万多元。仅皮油墩子就花费120个,每个100斤,时价150元,计18000元。这9天斋,规模之大,花费之多,当时轰动了宜都、五峰、长阳三县边区。 这次熊根伯为其亡故的祖父做斋,除在当地聘请周顺卿为掌坛师外,还从宜都、五峰、长阳三县请来高明道士30名、见习道士24名,并由熊建章带来歌童10名。白天道士做法事,夜晚礼生开吊,斋事日夜不停。 首先在熊根伯门前搭了一个大天台,占地近400平方米,四周用白布围成一座方城,里里外外扎了48道城门,供道士穿城跑堂之用。 其次,为了给道士做法事作准备,填写文书的道士和画儿匠提前一个月就进了门。三个道士填写了一千多道文书。做斋所用的纸人、纸马、纸鹤、纸幡、亡车亡轿、四界四兽、度塔度莲、香亭、车库、黄金塔、血湖塔、生辰塔、九连塔等名堂,都是从长阳请来的三个画儿匠高手彩扎的。虽是纸糊篾扎,但描金刷银,制作精巧,可以说是民间工艺美术的效品。有两件佳品,至今仍为众口称道。 一件叫“一龙变化”。在禁坛门上贴了四个斗方大字:“寥阳宝殿”。站在正面看是四个大字,笔飞墨舞,呈立体型;从侧面看,是一条鳞甲闪耀,飞腾游动的金龙,四个方斗大字隐没其中,人人称奇。另一件是朱元帅立体像。全称为:“芟邪灭巫朱彦元帅”。立体像高一丈二,银盔铁甲,右手高举握铜锤,左臂微屈椅金圈,蛋大的眼珠不停地转动,钉状的牙齿格格作响,掣动机关还奓咀吐舌,矗立于禁坛门前,见者悚然。 文书写就,画匠功成,道士上场了。道士坛门是按地区划分的。分别设有禁坛、皇坛、雷坛、亡坛、师坛等。 禁坛、皇坛是主坛,是道士做文法事的地方,四壁挂满了龙挂、天门、地户、王元帅、马元帅,天地水阳、南北二斗等菩萨怪像,香亭供在当面,坛香缭绕,昼夜不熄。 雷坛是道士做武法事的地方,里面挂有王、马、殷、温、朱、赵、康、岳八大元帅的画像。 亡坛是打围鼓享荐超度亡人的地方,布置了十殿阎王和救苦菩萨的全部景物。奈何桥、滚油锅、牛首马面等布景与城隍庙里一样。 师坛是道士上、下案更衣穿戴休息之地,没有什么布置。 54名道士由掌坛师和都管(做斋的主持人)安排,轮流换班,每天上午八点起鼓做法事,礼生开吊,身披孝布、手持歌本,带领歌童、响手,依上、下、东、南、西、北各殿周游奏唱。礼生按书本引唱,歌童跟随合唱,每到一殿响手要大奏乐曲,先奏大乐,后奏细乐,奏唱完毕,孝子上香烧纸,跪拜叩头,依次反复,一直搞到次日早上,另一班道士接着上场。9天内一共做法114出。为了把法事做的热闹、有名气,熊根伯还专门花高薪从渔洋关李家坪请来两名响手,用一庹长(约5尺长)的喇叭为道士的念唱伴奏。 道上做文法事是轻鼓细唱,超度亡魂。有一出围鼓享荐法事做了四个小时,光小大英牌香烟就抽了14条。做武法事,则是大锣大鼓。大鼓直径一米左右,道士挥剑舞笏,芟邪灭巫、斩妖除怪,一出武法事下来,个个汗流浃背。 道士除了做法事之外,还唱了两台戏,一台“大魔王戏”,一台“天师殿”,道具布景耗费很多。 熊根伯做大斋,唱大戏正值农闲,天气又好,地处宜都、五峰、长阳三县边区的人和远道赶来看斋的群众,真是人山人海,把熊家三口天井,四水归一横屋的三十间房, 楼上楼下挤得满满的。 熊根伯为其祖父做大斋,挥霍银钱财数额之大,十分惊人。布置方城用去了白布几十匹、白竹布挽联几十幅,开支道士钱用去毛月布100匹。“寥阳宝殿”四个大字的工钱 为包谷 3 石(约900斤),写文书的道士工钱为8块银元。焚化冥纸200担西溪、400担火莲,上表焚香放鞭炮十几万响,铳药十几斤,还有孝衫、孝帽、孝□、孝鞋等不计其数。至于吃、喝、烟、酒更是撒手,吃的是海参、鱿鱼、莲米、香菇、六大四小的席。每天有四个农民从宜都挑水果。猪、羊、鸡、鸭现宰现杀,杀猪佬杨光发专司其职。喝的是专门熬制的高度白洒,每天两人挑运。抽的是进口的小大英香烟和四川金堂毛把叶子烟,香烟和毛烟都是成挑成捆地从宜都运回的。凡知名士绅、贵客,头人,都要抽鸦片,二房还备了几个抽鸦片烟的□铺。凡看斋的人都可以吃席,仅讨米要发的叫花子每天就有七八桌。据托盘子上桌的李永万、史直文等人回忆,9天之中开席近500桌。 熊根伯为其祖父做斋,口声声说:“要往好里搞”,“不惜押田欠帐”,足见地主阶级的挥霍无度。 做斋结束后,熊根伯给掌坛周顺卿一份田,周不要田而要钱,只有吕石卿这个高见道士,也就是这次大斋的都管,要了20石(6000斤)包谷的酬劳,但熊根伯许诺下半年收了课给他。哪知三月做斋,六月解放,镇反时熊根伯被镇压,20万包谷付之东流,吕石卿一直为此后悔不迭。 (龚觉民、杨明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