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UP线下趴】第一期Repo

在大数据推荐成为主流的情况下,对每一个短视频制作者来说,在保证优质内容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运营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能力提升,除了要自己有意识地去进行学习,同行业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
因此经过两年的筹备时间,第一届影视区UP主线下学习沙龙终于得以举办,虽然各项条件还略有不足,但会后的反馈效果相当不错。在此也感谢所有愿意参与、愿意施予帮助的人,谢谢你们。

怎样让自己的视频质量变得更好?怎样让更多的人喜欢我,看到我?现将活动上的分享与讨论整理一二,希望所有愿意花时间看一看的朋友,都能从中获得一点什么。
PART 1 聊聊剪辑这件事儿
剪辑,尤其是好的混剪作品,其实非常难做,对技术、阅片量、甚至是编故事与讲故事的能力要求都很高。
分享人:电影小镇

参与讨论:竹棘 老朱 Benzammer
归纳总结:
1、不管是出于个人喜好还是有专业的技术背景,做剪辑的关键是有想要表达的东西。
2、剪辑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并不一定。
如果是有主题性的混剪,如年度电影混剪,要从有限的素材中选择需要的东西;

以音乐为骨架,先选音乐,再确定主题,根据音乐带来的感觉填充素材内容,也可以。

3、给画面一个逻辑:观众需要兴奋点,用吸引人的叙事方式,讲好你想表达的故事。

PART 2 为啥我还没火?
分享人:刘老师说电影

归纳总结:
1、 起名要有独创性,首先要容易被用户记住;其次要避免与他人重复(此处有反例:刘老师)。
2、影视作品主要是吐槽类短视频,但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影视剧版权问题,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增加实拍。
3、想把事儿做成的关键有两点:其一是兴趣,有话要说,有东西可讲;其二是能力。
4、成不等于赚钱,向前看很简单,向钱看就很难。做视频的过程中结交到的很多朋友,也是一种隐形的财富。
5、变现的几个渠道:广告植入、宣发、平台流量分成、电商、知识付费。其中电商与知识付费需要谨慎,尤其电商方面,如果不是直接参与制作研发的产品,套上自己的品牌售卖,如果出了问题,受伤害的是自己的粉丝。
6、要寻找到适合的个人风格,这个风格要带有你本人的特色,并且与他人有明显的差异性。刘老师的风格带有唯一性,很难模仿,但是同时也影响量产与团队化(所以到现在还是自己写文案)。

7、运营至关重要,尝试新品类之前可以做粉丝调研,也可以直接试错,通过行动找到答案。
8、B站的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公平,数据真实,可以用来测试稿件的受欢迎度,而且有自然曝光,弹幕的即时反馈非常有效,可以用来发现问题。
9、更新频率不宜过高,养成粉丝追更习惯。(编辑部友情提醒,刘老师自己目前是一周两更)
10、最后一个问题:说得这么热闹,为啥我还没火?
PART 3 怪异君毁经典的发展史

分享人:我是怪异君
1、一开始做解说,受到文曰小强、九筒空间站、谷阿莫等人的启发,想找到自己的风格。
2、 电视剧解说的三个硬性标准:好看、好玩、耐看。
3、如何在海量作品中突出重围?
(1)自媒体呈现井喷,解说类节目门槛低——对应:独辟蹊径、打破次元。
(2)解说类型节目多以快销为主——对应:放慢脚步,把解说当番剧做。
(3)制作粗糙——对应:利用身边资源,提升用户体验。举例:请来何冰为《大宋提刑官》系列出镜。

4、如何致敬经典?
(1)音乐:经典音乐可以简单粗暴地唤起观众的回忆,比起文字、图像,音乐是最直观且直接的。

(2)图像
a.片头的二次创作

b.不断调整画面,关注比例与元素,给观众最舒适的观看体验。
从

到

c.制造无处不在的彩蛋:强化细节,强化互动。塑造自己的品牌,给粉丝惊喜。给观众培养寻找彩蛋、研究节目的惯性。比如:设置一些带有创意下期预告,暗藏密码,强化推理IP,增强互动性,为下期节目导流。


(3)文案
a.喜剧叉式、俗而不俗;
b.切忌为了搞笑而搞笑,一旦不搞笑,那才搞笑;
c.别怕观众看不懂你的梗,适当留白更值得回味。

PART 4 哔哩哔哩影视区运营团队
一切都可以总结成三句话:
1、 在保持质量的情况下有规律地经常更新。
2、 关注数据,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尝试与变革。
3、 关注官方活动,有兴趣的就大胆参加,互惠共赢。
结语:
做UP主很难,做运营也很难,但凡想要做成什么事儿,都不容易。但是你有这个想法,就可以往前走。
感谢所有到场的UP,也期待以后能跟更多的UP见面;但其实,即使没有见面,在网络上,通过各种作品,我们早已相识。
再次感谢支持哔哩哔哩,让我们一起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