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反潜体系的构建与难点
之前聊了那么多有关于潜艇的内容,今天就让我们来讲讲如何做好反潜。
本篇内容需要跟以下几篇一起阅读。



准备内容:当代潜艇性能特点与作战环境
自从冷战出现了核动力潜艇以来,当代潜艇就向两个方向发展,第一个是远洋活动的高速核潜艇,另外一个就是立足于近海防御的短程静心常规潜艇。这两种潜艇在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是同时存在的,除此之外,美国英国法国只拥有远程核潜艇,而其他国家拥有的都是近海潜艇了。
核潜艇速度快,航程远,水下没有限制时间,并且携带的武器数量也比较多,适合在一次窗口长期的在作战海域活动,同时核潜艇能够携带对舰反舰导弹,对陆地打击的巡航导弹以及适合对潜艇和军舰打击的鱼雷。通常来讲,核潜艇一般用于大洋上的海军直接战斗,也用来追逐敌国的核潜艇和冲进敌方的堡垒海域,摧毁敌方战略导弹核潜艇。是唯一一种能够遂行所有潜艇任务的潜艇。
常规潜艇就没有这么优越的性能了,由于常规潜艇不能在水下无限制停留,当潜艇浮出水面(或潜望镜深度使用通气管),使用柴油机充电的时候,潜艇使用的通气管就会被对方远程巡逻飞机发现;同时常规潜艇自身水下无噪声速度较慢,航程有限,意味着常规潜艇无法在水下不被敌人发现的情况下,开赴到距离本方较远的海域。同时由于最大航速较慢,常规舰艇一旦被敌人发现,就无法从战场脱身。因此目前绝大多数的常规舰艇更适合在某个点长期潜伏待机。目前来讲,除了有些国家仍然保留前苏联冷战时期研制的远程常规潜艇(如633罗密欧级等),绝大部分70年代以后生产的常规潜艇,都是以近海防卫为主要作战内容的潜艇。因此除了在距离本国海岸较近的敌国海域活动外(如冷战时期,德国潜艇和苏联潜艇在波罗的海的交锋,和目前东亚环境下,中国,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常规潜艇在周边海域的博弈),绝大多数的常规潜艇不会在距离本方距离较远的海域作战。因此绝大多数的远洋情况下,并不会遭遇多少的常规潜艇的威胁。

说完了核潜艇和常规潜艇的差异之后,现在我们可以进入主题,也就是对抗当代潜艇的反潜体系。

近海反潜体系的构建:
这里所谓的近海,一般指的是在本国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周边海域,并且能获得本方岸基反潜力量增援的环境。近海反潜是任何一个需要面对潜艇威胁的海洋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由于在战争时期,港口和海军基地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极易遭受敌方潜艇的袭击和布雷,甚至敌方潜艇还可能在近海对沿海、内陆目标发射巡航导弹,进而导致巨大的损失;在和平年代,本国近海也不会风平浪静——潜在的敌对国家会频繁使用潜艇在近海地区利用各种手段对我方进行侦查和窃密工作,甚至输送特工潜入陆地;而对于拥有核武器的大国来说,由于战略导弹核潜艇通常在各国安全的“堡垒海域”活动,敌方为了减少我方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必然派出潜艇潜入我方近海试图猎杀这些战略核潜艇。因此近海反潜是一个国家反制敌方潜艇封锁、对陆地打击、渗透行动和保卫核盾牌完整最重要的工作。

近海反潜有几个重要的环境特点:
近海通常水深较浅,航道密集,水下环境较为复杂。



很久以前,局座张召忠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笑谈:核潜艇进入中国附近海域,可能就会被养殖的海带把螺旋桨缠住了。当然,作为曾经在潜艇服役过的老海员,局座的话并不是一句空话,而且这种危险对于外国和本国都是同等存在的。《跟着潜艇出海去》这篇描述我国035潜艇训练的视频,就揭示出在海军基地门口养殖海带对潜艇航道的危险性。

上述情况主要针对一般的近海情况,事实上对于军事基地来说,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元素。除了一般军事基地常见的水底障碍物、固定部署的防御性水雷、反潜网、声纳基阵外,一些特殊环境的军事基地还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上图所示的斯卡帕湾海军基地,该基地由于连通着大西洋和北海,其主要水道也是北大西洋暖流的途经路线,海流最大可达3节,超过绝大多数常规潜艇的最大无声速度,因此该海域几乎无法从东向西潜入。但是,在1939年,通过间谍和高质量航空照片的分析,邓尼茨和他的参谋们找到了一条能够在夜间水面进入斯卡帕湾的隐蔽途径,加之他们获取了英国人维修反潜网而暂时使得部分水道开放的情报(上图红色线条就是反潜网封锁线),和皇家橡树号正停靠在港口的情报,于是派出经验老道的普莱恩上尉,驾驶U-47在夜里潜入斯卡帕湾,直奔皇家橡树号的停靠地点将其送进海底。不过在此之后,就没有人再成功做过这种事情了。
所以近海反潜总体上是防守方的优势,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下近海反潜体系由什么构成。

1、固定反潜设施

对于重要的海军基地,可以使用固定水下障碍物画出一个“迷宫”,增大敌方潜艇渗透的难度。主要使用的固定反潜设施有上文提及到的反潜网、水雷阵、海底声纳、人工礁石等。不过,由于对方渗透前也会仔细研究各种渠道获得的我方基地固定设施的部署情况,所以除了做好日常的保密工作(如禁止游客拍照等)外,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更换这些设施的位置,如下图所示的以拖船每隔一定时间调整反潜网的位置,或者定期的捞出自己的水雷并重新安置等。

当然,如同地面的筑垒地域一样,纯粹静态的防御系统早晚都会被敌人破解。而且对方在无法突破的情况下,或许会选择“荷兰的自行车小偷”的手段——既然我开不了你的锁,我就买一把锁给你加上,让你也用不了你的车——给你再布一批水雷。因此,现实中还需要更多的机动反潜力量。
2、水面反潜力量


水面反潜力量是近海反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面舰艇的存在本身对于潜艇就是一种威慑,在它发现潜艇或者遭遇潜艇攻击时,就会第一时间发出警报,让周边力量迅速合围可疑的敌方潜艇。在历史上,近海反潜通常是由猎潜艇负责,但由于当代潜艇静音大幅提升,传统猎潜艇上的小型声纳不敷使用,因此目前近海反潜主要由500-2000吨的轻型护卫舰执行,如中国056型护卫舰。它由于吨位提升到了1300吨,可以携带舰体声纳、拖曳声纳和临时搭载反潜直升机,还可以携带对抗潜艇导弹的近程防空导弹,面对潜艇导弹偷袭有一定自卫能力,而且内部居住性比起037也有明显提升,更加适合长期在近海巡逻反潜。
3、反潜飞机

反潜巡逻机一般是大型、亚音速的远程飞机,由于它飞行速度不快,因此只适合在拥有制空权的本国控制区使用(当然,如果是双方都没有制空权的大洋,它也能够进行工作)。反潜巡逻机通常配备大功率对海雷达、磁异常探测器和空投声呐浮标等侦查设备,还可以投反舰导弹、反潜鱼雷、深水炸弹等攻击性武器。由于飞机飞行速度快,可以快速对大片海域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巡逻,雷达可用于探测敌方潜艇伸出水面的潜望镜、通气管和通讯桅杆,配备的磁异常探测器可以有效探知到50米近海水深内的敌方潜艇(性能随当地磁环境、潜艇消磁程度有影响,对俄罗斯现存的945A型全钛合金潜艇无效),当发现可疑目标时,便在敌方上空投下声呐浮标,取得当地声纳扫描数据,然后根据多点定位法确认敌方潜艇,投下鱼雷予以攻击。
4、本国潜艇

由于是在己方的海域活动,我方的常规潜艇也是有力的反潜手段。由于近海反潜无需较大的续航力,较小的潜艇也同样能够胜任这一角色。如今,小型常规潜艇在配备AIP技术下,可以在近海关键海域潜伏15天以上不露出水面,在该海域“守株待兔”。由于执行近海反潜的常规潜艇不需要高速机动,可以一直保持在静音模式,比起“大摇大摆”的水面舰艇、固定不动的固定阵地和来去匆匆的飞机更加隐蔽而持久。当它发现不明目标靠近时,它可发动攻击,或者上报敌方位置,呼叫援军支援。所以,当代设计的全部AIP常规潜艇,全部包括近海反潜这一职能——并且是其核心竞争力。

远洋反潜体系构建:
远洋反潜,是指的是远离己方基地的大洋深处的反潜,通常包括作战舰队反潜、运输船团反潜等环境。由于二战末远程反潜飞机大量使用,如今已经几乎难以看见常规潜艇跨越重重阻力横渡大洋,到大洋中部执行拦截敌方运输船团的作战情况,所以当代远洋潜艇作战通常都是核潜艇对另一国的打击,也仅限于五大常任理事国,外加一个印度这六个国家。不过,在这6个国家里,除了美国仍然持有50艘以上的攻击性核潜艇外,中国和俄罗斯持有的攻击性核潜艇仅10艘上下(俄罗斯完成大修的阿库拉级有5艘,945型有2艘,885型有1艘,其他基本都不处于可用状态;949A奥斯卡级只有1艘完成了口径/锆石导弹改装,其他5艘尚未改装完毕),英国6艘(3艘机敏级,3艘特拉法尔加级),法国5艘(4艘是过时的红宝石级,1艘是新的叙弗伦号),印度1艘(就是被撞坏的那艘查克拉号),因此目前大洋反潜的对手也就是这几艘核潜艇。
不过,虽然目前能用的核潜艇并不多,但是一艘核潜艇的可怕威力,就能让一整个国家的海军感到恐惧。


虽然很多军迷讽刺英国海军已经是“日落西山帝国海军”,但是就算是它的水面舰艇部队萎缩到不够两个中国驱逐舰支队的规模,它水下的6艘攻击性核潜艇仍然是一些中小型国家的梦魇。上图所示的机敏级核潜艇目前服役了3艘,它可以携带38枚各种武器——鱼雷,反舰导弹和对陆巡航导弹,而且最大速度超过32节,采用喷水推进器和自循环发动机,其整体战斗力不亚于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由于它静音速度超过12节,最大速度超过30节,可以在水中无声高速前进,对敌方疏于防范的主力舰队展开致命一击,一次即可击沉若干艘主力舰,然后开足马力,甩掉大部分追杀他的常规潜艇和水面舰艇,对于反潜导弹、反潜机携带的中小型反潜鱼雷(如世界最常见的MK 46 324mm鱼雷)也是毫不在意——这些速度仅有35节,航程不过10公里的小鱼雷很容易被它在水下通过机动性甩掉(玩过冰冷水域的朋友应该明白这种事情)。所以,之所以英法俄三个“衰败的列强国家”仍然还能称之为“远洋海军”,就因为他们仍然牢牢地握住了核潜艇这一绝对王牌,能够在大洋单挑所有缺乏航母国家的水面舰艇舰队,甚至一艘潜艇即可全歼一个驱逐舰中队。
因此,面对当代火力极为强大的攻击性核潜艇,远洋反潜的手段有如下几点:

1、水面舰艇

作为海面的主力,水面舰艇绝大时候都是反潜战的第一主力。不过,相比于执行近海反潜的小船,远洋反潜需要大得多的军舰,起码也得达到佩里级、054A型那样的4000吨级军舰。大型军舰除了续航力好,耐波性强以外,还可以配备直升机库,携带数量更多的反潜导弹,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和敌方核潜艇进行持久战的能力。同时,由于当代核潜艇主要用导弹对高价值目标进行打击,宙斯盾驱逐舰和先进护卫舰都有强悍的区域防空能力,可以有效地为航空母舰和货轮击退敌方的攻势。
2、舰载反潜直升机

由于大洋深处远离自己陆地的反潜机基地,因此在海上反潜就剩下了航母和驱逐舰自己的反潜机了(当然,对于海外基地众多,拥有足够航母确保制空权的美国,它也可以用固定翼反潜机支援太平洋上的舰队反潜)。在美国S-3维京人退役后,目前各国海军只拥有反潜直升机。反潜直升机携带的设备和固定翼反潜机基本差不多,都有搜索雷达、磁探仪,只不过声纳换成了吊挂式声纳。在对付需要频繁换气的常规潜艇时,直升机的雷达能够有效捕捉目标;但是当面对核潜艇时,由于核潜艇往往躲在深海,以无声速度跟踪我方舰队,此时直升机较短的续航力和较慢的搜索速度就不适合搜索潜艇了,大部分时候都是由舰载声纳发现模糊的不明信号后,才会起飞直升机去现场查证。因此,反潜直升机在实际效果上比起固定翼飞机会大打折扣,但由于目前各国都暂时没有新的舰载固定翼反潜机计划,所以也只好让它独撑大梁了。
所以,真正能有效帮助航母舰队抵抗敌方核潜艇的手段,那只剩下最后一种——核潜艇。
3、核潜艇反核潜艇

美国将核潜艇编入航母打击群由来已久。由于前文所述的原因,当代核潜艇速度快,打击距离远,隐身能力好,所以绝大多数都是它发起攻击后,水面舰艇才能察觉到有核潜艇逼近了,但那时候通常为时已晚。所以,为了对付苏联核潜艇,美国率先将核潜艇编入航母战斗群,在航母行动时,核潜艇便会在附近的海域不断巡航,搜索可能靠近航母的危险船舶,并使用威力巨大,速度极快,航程极长的潜用高性能鱼雷(MK48)击败苏联核潜艇。由于在深水环境中难以识别敌我,因此核潜艇编入航母战斗群需要特别小心,必须准确划清核潜艇搜索区域和航母舰队反潜区域,防止自己的反潜机把自己的潜艇当做打击目标,因此也需要和平年代频繁的协同操练。

敌方近海攻势反潜
最后一种就是攻打到敌方门口后,扫除敌方潜艇威胁的反潜了。这也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我军成功击溃敌方水面舰艇和飞机后,即将在登陆区登陆前,对周边敌方残存潜艇的清剿;第二,在有核大战风险情况下,我方核潜艇冒风险潜入敌方堡垒海域,摧毁敌方战略导弹核潜艇。
在第一种情况下,由于核潜艇只有五常加印度具备,而且这都是有核国家,很难在海面上逼近敌方领土,因此绝大多数登陆战都是面对非核国家的常规潜艇,因此有如下几种选择:
1、水面舰艇


登陆舰队规模庞大,并且多数船只航速缓慢,装满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候登陆。这样的情况下一旦被敌人残存的潜艇偷袭,就会面临数百人乃至上千人的阵亡。因此,在确保登陆场的战斗中,除了要时刻提防敌方残存的岸炮、飞机的打击外,另一个就是要提防敌方潜艇的偷袭。考虑到敌方主力潜艇可能已经伤亡殆尽,有可能敌方会利用各种粗制滥造的微型潜艇袭击我方登陆部队,这就要求登陆舰队反潜的水面舰艇必须要有在近海反潜的能力——尤其是反非常规潜艇的能力。这第一道关卡,自然就是登陆舰艇身边的护卫舰。
通常来说,护卫舰艇会划分自己的工作职责,有的负责对岸支援,有的负责防空,有的则负责反潜。不过在护卫舰短缺时,可能需要一艘军舰完成三个职能,这对于战舰的舰长和舰队配合能力都是严峻的挑战。
2、反潜飞机

如今的登陆都是海陆空三军通力协作的过程,而大型登陆舰/两栖攻击舰也少不了飞机搭载能力。这些飞机除了负责对地火力支援、垂直登陆外,另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反潜巡逻。由于大型登陆舰的空间很大,其保障的直升机比起驱护舰多很多,接近同等尺寸航母的能力,因此在登陆反潜战中,完全可以由大型登陆舰/两栖攻击舰的直升机替代航母的反潜机执行反潜作业。
由于水际滩头环境恶劣,敌我交错严重,为了防止误击,一般不建议核潜艇进入登陆区反潜。
第二种反敌方战略导弹核潜艇就是非常危险的任务了。由于前文所述的近海反潜环境有利于防守一方,因此这种反潜工作只能交给攻击性核潜艇来执行。

在本人介绍自循环反应堆时,就提到了世界上第一艘自循环反应堆潜艇USS SSN-671一角鲸号。这艘潜艇由于安静性比起同时代的美国和苏联潜艇提升一代,因此从它在1969年服役开始,它便一直活跃在美苏对峙的第一线。它工作内容高度机密(迄今未解密任何部署行动),加上它荣获的荣誉称号远多于同时代潜艇,大家普遍认为它从事的基本上都是深入苏联堡垒海域,对苏联核潜艇执行隐蔽的跟踪行动。因此,在当代核潜艇数量远少于冷战高峰的情况下,各国必然加强对仅有的战略核潜艇的保卫工作,这也导致现代攻击性核潜艇静音要求被提上了极高的水平,目的就是在核战争爆发前尽可能多摧毁敌方战略导弹核潜艇。可以预见,当一个国家第二次核打击的能力被消除后,就算它还剩下不少陆基核导弹,也意味着那些导弹在敌方第一次打击中可能全军覆没,无法对敌方进行核报复,这对于有核国家的心理打击可谓是致命性的——尤其是英法这样仅有潜射核武器的国家,被摧毁全部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意味着被消除了核武器的能力。
所以,杀入敌方堡垒海域反敌方战略核潜艇是最危险的,但也是战略价值最高的行动,一旦将搭载上百枚核弹头的核潜艇送入海底,那将是不亚于全歼一个航母战斗群的巨大胜利,也意味着国内有等同于核弹头数量的城市免于核武威胁,因而也是美俄等国最看重的反潜能力,新式核潜艇开发基本上都有这种用意,也是攻击性核潜艇真正的,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当代反潜环境比起二战和冷战时期已经有了高度的变化。由于世界上服役的潜艇比起二战和冷战高峰期下降了90%,使得各国对于仅有的潜艇的重视程度都远胜于过去,如今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都把核潜艇(不分攻击性和战略性)列为一级舰艇,地位不亚于航空母舰。同时,随着自循环技术、AIP技术大幅提升,如今的反潜难度也比起二战和冷战时大了很多,尤其是对于高速静音核潜艇和己方堡垒海域沉默待机的AIP潜艇的反制,在各国海军都属于前沿话题,解密的成果几乎为零。未来随着各国竞争的进一步强化,潜艇和反潜力量这对“矛盾之争”,还会长久的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