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兵器】十八般兵器简介

2022-05-11 05:24 作者:微唯伪卫  | 我要投稿

        十八般兵器为中华武艺和武器的象征。民间相传古代精通者为项羽和吕布。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四种说法:

        (1)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2)与(1)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

        (3)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镗、钩、槊、戈;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便于记忆的方法:刀枪剑戟 斧钺钩叉 镋棍槊棒 鞭锏锤抓 拐子流星)

【刀】

        刀为单面长刃的短兵器。同时泛指可用于切、削、割、剁、刺的工具,与匕首合称亦为膳食器。刀的最初形态,与钺非常接近。其形状为短柄,翘首,刀脊无饰,刃部较长

唐刀
清刀
武士刀

【枪】

        枪是中国古代兵器之一,是由利刃加棍棒组成的长柄刺击兵器,外形与矛相似,柄长于刃,与短兵器械完全相反,综合威力大,是中国“十八般武器”之一,“四大名器”之首,被称为“百兵之王”。枪长而锋利尖锐,使用灵便,枪头刃可刺可斩,可刺穿盔甲;枪杆抓住,可格挡兵器,也可棒打或投掷杀敌,威力比棍棒类钝器强。

        注:四大名器是指“刀、枪、剑、棍”四种兵器。枪为"百兵之王"。剑为“百兵之君”。棍为“百兵之祖”。大刀为“百兵之帅”,这四样是兵器中的佼佼者。


【剑】

        剑是一种兵器。开双刃身直头尖横竖可伤人,击刺可透甲。凶险异常,生而为杀。(武经)剑,两边都开了刃,有着笔直的剑身和尖锐的剑尖。舞动时向正反两边施展都具有杀伤力,用剑尖攻击可以轻易穿透甲衣。


【戟】

        戟,读作jǐ,是指我国独有的古代兵器。实际上戟是戈和矛的合成体,它既有直刃又有横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因此戟具有钩、啄、刺、割等多种用途。


双月方天画戟
单月方天画戟


【斧】

        斧,又称斧头,是一种武器或者伐木工具。是由一根木棍把手接着一块梯形刀片所构成。斧是一种用于砍削的工具。斧是利用杠杆原理和冲量等于动量的改变量原理来运作的。分为两个部分:斧头和斧柄。斧头为金属所制(一般为坚硬的金属,如钢铁)。斧柄一般为木质(也有金属的)。刀口形状一般为弧形(有时也为直线形)。



【钺】

        钺,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其形制似斧,以砍劈为主。此外,还把斧背上有勾或刺,杆端有的斧,称为钺。



        子午鸳鸯钺,是武术短双器械,状如日月相叠,形似鹿角立竖,前后左右皆是刃尖,共有四尖八刃,锋利无比,握把于日月相交月弓处,用棉布丝绳缠绕以便握持。此器械小巧玲珑,变化多端,利于近战,以短取长,专破长兵利刃。它与古代之钺相差甚远,无论从形状上或技术特点上,已无多少相同之处,而成为武术运动中八卦门专门器械之一。

子午鸳鸯钺

【钩】

        钩,一般指形状弯曲,用于探取、悬挂器物的用品。也是中国武术器械之一,由戈演变而来。 钩是一种多刃的兵器,系由古兵器戈演变而来。春秋战国时期戈、钩、戟并用,从卫墓出土的铜钩来看,钩的形状似戟,只是戟上边为利刃,而钩上边为一线钩形,故名钩。颜师古注:“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所以钩杀人也。”



【叉】

        叉是中国武术长器械的一种,最早是捕鱼的生产工具,后来演变为武器。其中顶端有二股叉的称为“牛角叉”,顶端有三股叉的称为“三头叉”,又称“三角叉”,是较为常见的类型。


【镋】

        镋(tǎng),是中国武术器械之一。造型介于“叉”和“耙”之间,属于武术长重器械,形似叉,中有利刃似枪尖,称“正峰”或“中叉锋”,长一尺半;两侧分出两股,弯曲向上成月牙形。下接镋柄,柄长六至七尺。


【棍】

        棍是一种武术兵器,也被称作“棒”,古代多称棍为“梃”,名称虽异,实为一物。棍为无刃的兵器,素有“百兵之长”之称。棍的历史悠久,是原始社会主要生产工具之一,也是最早用于战争中的武器之一。


【槊】

        槊(shuò),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类似于红缨枪、斧头的攻击武器,即长杆矛,同“矟”。槊由硬木制成,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槊柄一般长六尺。槊头呈圆锤状,有的头上装有铁钉若干,有的槊柄尾端装有鐏。


【棒】

        同属棍种。棒长约五尺,以坚韧白蜡木制之。棒身两端粗细不一,一端粗可盈把,此端是握手处。往上愈细,顶端粗为八寸。棒的种类较多,仅《武经》记载即有钩棒、抓子棒、狼牙棒、杵棒、杆棒、大棒、夹链棒七种。


金箍棒
狼牙棒


【鞭】

        鞭,中国古代兵器之一, 短兵器械的一种。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常用的鞭法有劈、扫、扎、抽、划、架、拉、截、摔、刺、撩等。

硬鞭
软鞭

铁鞭


【锏】

        锏,(铁)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宋制四尺为一米二),锏多双锏合用,属于短兵器,对马战上有利。锏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运用自如,杀伤力十分可观,即使隔着盔甲也能将人活活砸死。技法上,与刀法剑法接近。来自晋和唐,以铜或铁制成,形似硬鞭,状如竹根节,锏端无尖。锏体断面成方形,有槽,故有“凹面锏”名称。



【锤】

        古称“椎”,中国武术器械之一,有长柄单锤、短柄双锤及链子锤等。锤形似瓜,故亦称“立瓜”、“卧瓜”,也有四方八棱等形,古代持锤者称为“金瓜武士”。短柄双锤,非常沉重,舞练需要较大的力量。在战斗中用锤硬砸、硬架、很有威力。用法有涮、曳、挂、砸、擂、冲、云、盖等。

短柄双锤


【抓/挝】

        挝(zhuā), 古同“抓”。抓是中国的一种武术器械,是由古代兵器演化而来。抓,在民间流传较广。抓头形似爪,缚以长绳或木柄。抓分长械及软械两种。长械有“金龙抓”,杆长约2米,杆端有抓形如人手,中指伸直,四指屈挠。软械叫双飞挝,系暗器的一种,用金属打造,像鹰爪,缚以长绳,用于击人马,脱手掷去,着身后收回,使其不能脱走。



【拐】

        拐,是中国武术器械之一,俗称“拐子”。拐是由民间老人之拐杖而演变成的一种武术器械,由铁制或木制。按其形式可分为长拐和短拐两类。短拐可双拐同使,也可以与刀剑之类兵器同使。



【流星锤】

    流星锤,是一种将金属锤头系于长绳一端或两端制成的软兵器,亦属索系暗器类。仅系一锤者,绳长约五尺,称"单流星";系两个锤者,绳长为四尺半,称"双流星"。


单流星锤
双流星锤

【耙】

        耙拼音pá,bà,是一种汉语汉字,拼音bà或pá,是农业生产中传统的翻地农具,曾经是农家必备的农具之一。也是中国武术器械之一,由农具演化而来。铁齿钉耙,耙齿锋利似钉,攻击性强,也兼有兵器的作用。因耙可击,可耙,一度成为军中最利的武器之一。



【镰】

        镰是一种将镰刀跟长枪结合产生的冷兵器。

 

【扒】

        扒,明代创制的一种多刃长柄兵器。由横木安装铁齿,再装木柄,似农家铁齿耙。多用于南方舟师战船。

【戈】

        戈是中国古代一种具有击刺、勾啄等多种功能的木柄曲头兵器。其构造一般为头,横刃前锋,垂直装柄。其端首处有横向伸出的短刃,刃锋向内,可横击,又可用于勾杀;外刃可以推杵,而前锋用来啄击对方。


【兵器】十八般兵器简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