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品味
加缪的《局外人》,李玉民版的。
我个人,不太喜欢小说的内容——拘泥表面内容,宛若拾人牙慧,更重要的是内容理解。
我看了下知乎上的热门评论,大抵就是依照文学谈文学——但是加缪本身就已经不仅仅是个“作家”了,还这么分析,真的不太,配!
摄精取义来看,局外人,就是一个人,那一融入进他所处的“社会”中去,当然,理解作品首先要知道“世界”吧,创作时间是二战,但是故事的发生时间不是二战——或者说,那种浓厚的焦虑气息,才是二战的。也就是说,作品的世界,是一个复合的世界——它不是简单的,一战与二战间的闲暇,当然这样的焦虑也可能是经济危机的前兆,但是我相信创作时期,即二战时期,焦虑更加显著,因为战争带来焦虑,同时也将打破和平,但是文中还是和平的局面,因此我认为,这个“世界”是个复合世界。
那么,对它的理解就有趣了——复合的元素不仅是作者的,更是读者的,不然这部作品该如何有受众?也就是,说,“焦虑”是当时读者的心,也是后世读者的共鸣点——当然,这里的“焦虑”范围很大
现在,来详细讲讲何为“焦虑”。应该有四层意思。第一层,是表层——就是“我”不能融入这个社会,“我”和大家格格不入;深层——就是,“我”不是人了,“我”对爱情的态度、对功利的态度、对亲情的态度、对死亡的态度,都是在一种抽象角度去思考的。这里需要举证一下,就是“我”的心态,“我”总是“疲倦”“觉得聒噪”,断章取义说,他是没有融入社会,这是许多人的看法,但是我想反问,如果没有融入社会——那么,他为何会出现,大量抽象、理智性的发言?显然,原因是,他在剥离表象。第三层,局外人,很有趣的词,代表了“我”永远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别人也不知道我在想什么——于是,养老院的那些看似善意的人出卖了“我”,那些反而是看着地痞流氓的人成了“朋友”,法官、神父、律师,这里可能不是针对作品,而是针对读者的,当然无论怎样,都呈现出一个形态——就是,“我”读不懂别人,别人读不懂“我”。第四层意思,大家是否是在看戏呢?所有的人,没有一个人发出过质疑——有,那个护士,但是被打断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思考的死亡,一战结束人类以为世界和平了,于是跟现在一样了,人们的思考,变得无聊,不再对真相感兴趣——就像文中记者的思路,不是记录真实,而是博得眼球,提高销量;以及老板的思维,压榨员工,获得利益。人们越来越精致,越来越不为自己的本性而活,这不是自己人生的局外人么?
好了,现在我们就不讲内容了,拘泥内容真的很蠢,更重要的是内容理解——不然,《水浒传》就是黑帮的兴衰,《红楼梦》就是琼瑶悲剧,就剩个“看”了。当然了,我也没正经讲内容方面。
现在进行,更加有趣的内容理解吧!——李玉民的翻译,特别是后面的文章,不敢恭维……
我对首先,解读“默尔索”这个主角的人性吧——他是个矛盾的人,夹在了现实世界和抽象世界之间,何以见得?他想的,是“性爱”,纯粹的“性爱”的爱,纯粹的“性爱”的回应——这里,可能有些问题,为什么“性爱”就矛盾了?因为,他知道,他剥离了自己的目的,一切的情欲,他都知道“为什么”了,或者说看到“为什么”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抽象世界”的趋势,一种哲学化的趋势。至于,为什么他又是个“现实世界”的人呢?因为,他的理智,他的理性,不是“主动”的,而是“不自觉”的——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想法,他还存在对“现实世界”过多的留恋,没有进入到纯粹的哲学化世界,抽象世界中,这点从他因为朋友佐证而感动,畏惧死亡——这个地方最是明显,先是难受,后是坦然,当神父问他时,他如果回答,“忏悔”他可能不会死——但他拒绝了。如果说,前面的失控是“现实世界”,那么后面的冷静我想是“抽象世界”,这里我在找哲学伦理学定义对道德看法的时候,发现了海德格尔的一句话“当人真正领悟死亡,人就能从死亡中真正解放出来,站在更高视角去深刻理解与他人的关联,此种领悟乃是良知。但此种良知在日常生活中乃是隐蔽的现象,是在沉沦中。所以此在会有反复的自省,自行拷问,从而进行良知呼唤”。
这个角色,是个“人渣”——因为,他没有哭、没有信神、没有忏悔……这是不合理的,这不是道德,这是他的性情,那么“默尔索”除了杀人,构成事实犯罪外,其他的一切评价,都是在娱乐,都是可笑的。因为,他只是令别人不开心了,而非是违反了道德——这里会很有趣,我们详细谈谈,如果人们坚信道德是尺度,可以衡量罪恶,但是人们因为自己的喜好,对道德的尺度进行了调整,这是不是很好笑?这相当于,变相承认了“道德”不存在,那人们坚信的就不过是,自己的一己私利,一人的喜怒哀惧的评价。
所以,他不是“人渣”,他就是个普通的过失杀人犯。——当最后,他回忆自己的母亲时,就已经从良知上证明了他是无罪的,或者说在一群乌合之众眼中的“无药可救”。大众,不思考,大众,不理智,这样的悲剧。就是现任笑前任,后任笑现任,循循环环,都不过是个笑话。
然后其他的人,爱狗的老头,虐待情妇的男人,自负的律师与法官,多情的神父,这些都像是人的心理表现——统一的共性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就是“局外人”上文的第三层意思。
“默尔索”和其他人,其实互为“局外人”,他们看着莫尔索是自己的角度,莫尔索看着他们,也是局外人的角度——这里,又可以回到“现实世界”与“抽象世界”的问题上,延伸出,愚民和沉思者的问题,延伸出“荒诞”与“讽刺”的趣味,延伸出一个疯子作者的游戏。
好了,到这里,就写完内容和内容理解了,下面对技巧的赏析——加缪的文风,是我不曾读过的,随意的抽象描写,却又极具细节的刻画,读着自然荒谬,但是看着确实精湛。荒唐的幻想,在加缪的文章中经常出现,我也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但现在来看却是有点落后了——人们又需要思考了,而非是对现实的荒唐做出嘲笑,自嘲自讽,消极对待。
怎么说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作者,对于角色的塑造真的是精彩,我读了几部代表作,里面的角色,都是有深度的立体角色。
这种荒诞的美学,美哉混乱——一种矛盾纷纷,可能不仅是文中荒诞,更是现实荒诞,而当时那个时代现实我想我是荒诞的
但是,昔日就让他成为昔日吧,接下来读下一个作品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