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东芝私有化退市,日本制造没落了吗?
拥有近150年历史的东芝将在2023年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这意味着东芝在东京证交所长达74年的上市历史也将画上句号。
近期,日本东芝公司宣布,由私募股权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牵头的2万亿日元(约合135亿美元)要约收购已成功达成,超过一半的股东参与了此次收购,达到了将公司私有化的门槛。目前,JIP持有该公司78.65%的股份,一旦交易完成,东芝将从东京证券交易所正式退市。
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东芝一直是日系企业的佼佼者,东芝成功地打造了一个横跨家电、电气、半导体、能源和基建等多个领域的庞大帝国。然而,从曾经站在日本制造业巅峰的公司,到如今面临退市的命运,这其中既有公司自身经营方面的巨大问题,也有无法避免的时代因素。
退市后的东芝能否浴火重生,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骆仁童博士表示,东芝的境遇既有公司自身经营的巨大问题,也有时代和环境的因素,至于未来的情况,将取决于东芝的战略调整和市场表现。
东芝的辉煌:日本工业明珠
中国消费者所熟知的东芝更多的是消费电子类企业,其实,以东芝的核心竞争力来看,它并不是家简单的消费电子类企业,是与日立、三菱齐名的多元化经营的日本制造业巨头。
东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5年,当时由日本发明家田中久重在银座炼瓦街创立了店铺兼工厂,这标志着东芝的诞生。
早期的东芝主要从事电灯业务,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芝的业务逐渐扩展到家电产品、生活用品、信息通信和半导体等领域。1949年,东芝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志着其正式进入公众市场。
东芝是日本人的骄傲,它创造了许多“日本首创”,包括日本第一台雷达、第一台电饭煲,第一台晶体管电视与微波炉、第一台笔记本等。这些创新都为东芝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1985年,东芝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TOSHIBA T1100,这是东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对东芝的黑白电视机趋之若鹜,这也反映出东芝的影响力。
东芝还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它发明的NAND闪存芯片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2000年,东芝半导体的销售额跃居世界前列,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英特尔。值得一提的是,东芝的数控机床技术也是世界领先的。
然而,辉煌的历史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在美苏冷战期间,东芝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禁令,以高价向苏联出售了四部五轴联动数控铣床,结果遭到了美国的制裁。尽管面临困境,东芝依然坚持创新和发展,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东芝的经营状况开始下滑。从营收上看,自1996年的53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631亿美元后,东芝的营业收入开始持续下降。2022年时,东芝的营业收入仅为297亿美元。
东芝的衰落:原因何在?
许多人都会感叹这家曾经的世界级企业为何会如此迅速地走向衰落。事实上,东芝的问题并非短时间内形成的,其最直接的原因是在核电和半导体业务上的失利。
2006年,东芝以54亿美元收购美国西屋电气的核电业务,欲在核电领域大展手脚。收购完成后,东芝同时掌握了沸水反应堆技术和压水反应堆技术,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核电公司,并收获了一批订单。然而,2011年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导致东芝核电业务受损,股价大跌市值缩水。
而东芝的另一个高端业务,半导体业务也不景气。21世纪以来,在台积电、三星等企业的步步紧逼下,东芝的市场份额不断丢失。2018年,身陷困境的东芝将半导体业务剥离,以大约2万亿日元的价格出售,东芝半导体更名为铠侠株式会社(Kioxia),但依然是亏损不断。
另外,东芝的下坡路也与财务造假相关。经营状况不佳的东芝,为了维持账面上的繁荣,走上了财务造假的不归路。2015年,东芝向公众表明,在过去七年虚假夸大收益情况,比实际收益高出2248亿日元(约合19亿美元),这一金额是这桩丑闻案被调查之初预计金额的四倍多。
造假事件曝光后,东芝股价大跌、市值缩水40%,包括社长在内的16名董事有半数辞职。东芝的形象一落千丈,财务状况也进一步恶化。
为了应对经营压力,东芝不得不通过出售资产来维持运营。在过去的几年里,它相继将图像传感器业务、家电业务、电视机业务、电脑业务和暖通空调业务卖给了其他公司。
东芝还多次传出并购重组方案,但是都没有成功。在拒绝了多个投资意向后,今年3月,东芝接受了收购提案。这可能是由于东芝掌握的一些敏感技术引起了相关方面的关注。
日本经济:还有潜力吗?
作为日本老牌制造业象征的东芝,最终走到当前境地,是日本整个制造业产业的衰落使得企业发展后力不足所导致,实际上是日本经济衰退的一个缩影。战后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承接了大量的制造业任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日本制造”品牌长期以来以其卓越的产品性能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享誉全球,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然而,在全球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制造业逐渐向低成本的中国和韩国转移。特别是在中国制造巨大的性价比优势和强大的学习能力之下,日本企业的优势逐渐减弱。
实际上,其他日本老牌公司也经历了“卖身”之痛。例如,夏普将66%的股权出售给了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日立将海外家电业务60%的股权出售给了土耳其的企业阿奇立克,三洋则被松下收购。
随着经济泡沫破裂,日本社会陷入了经济增速低迷、通缩、资产负债表衰退、消费欲望低、人口下降和老龄化等问题的泥潭。年轻人减少也导致日本企业的创新力减退。
电动汽车市场是一个例子。目前,许多企业都在全面转型电动车领域,但日系品牌大多致力于混动车的研发。这导致日系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下滑。《新能源时期,集体掉队的日系车能跟上浪潮吗?》
不过,日本的制造业在数字化时代,还是获得了不少新的发展机遇,AI、芯片、算力,都是今后衡量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要素。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骆仁童博士表示,日本制造业从钢铁发展到半导体、家电等领域的优势已经不显着,不过新能源、5G产业已经成为新的时代机遇,
日本产业发展的动力往往来自于突破各种制约的需求,人口老龄化、粮食自给率低等,日本可能会通过解决这些课题继续保持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为了保持竞争力,日本企业也开始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日本目前将当前火热的生成式AI与养老结合,也有利用AI来缓解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在半导体、精密仪器、医药、新型材料等细分领域,日本均有所建树。日本在尝试从这些场景的运用中提炼自己的竞争力。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欢迎点赞和分享哦!~~
免费电子书:结构化思维 | 荆棘商途 | 年度十词 | 创新企业案例 | 区块链金融
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 骆仁童主讲课程
智慧应用 |《能源互联网》.《新型电力系统》.《智慧建筑》.《智慧机场》.《智慧交通》.《烟草数字化》.《智慧城市》.《数字政府》
数字应用 | 《大数据及中台》.《区块链》.《元宇宙》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趋势》. 《ChatGPT新纪元》
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数字化》.《零售业数字化》
金融类课程 | 《金融科技创新》. 《商业银行变革》 .《数字人民币》
思维与技能 |《数字化管理思维》.《数字化组织变革》.《用户思维》
宏观与趋势 |《2023宏观趋势》.《数字经济》.《双碳战略》.《新能源汽车》
创新与创业 |《创业导师能力提升培训》.《中小企业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