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叹!中医和针灸在全球已遍地开花。全美排名前3的顶尖医院克利夫兰医院,开设了中医
惊叹!中医和针灸在全球已遍地开花。全美排名前3的顶尖医院克利夫兰医院,开设了中医门诊。2012年年底,(Sub. H.B. 251)在俄亥俄州议会几乎无异议得到通过(参议院32比1,众议院93比0)。法律规定,“东方医学的执业者,可以在行医时采用草药疗法,包括使用食品,草药,维生素,矿物质,器官提取物和采取顺势疗法”。经过一年的筹备,克利夫兰诊所开设了中医门诊,成为美国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采用中医药的领头羊。 当前中医和针灸在全球已遍地开花:首先是日本,十分重视中医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中医药发展的典范。在日本,“中药”被称为“汉方”。1976年,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可以使用中国《伤寒杂病论》中的210个古方生产汉方药,汉方药产业随之迅猛发展。如今日本汉方药厂有大约200家,汉方制剂2000多种。日本中药现在在世界中药市场上所占的比重高达90%,中国却只占3%。这种反差令人深思!此外,日本中医针灸师、按摩师和正骨师等共近 40 万。而日本政府为了加强中医的发展,规定自2006年开始,日本所有医生都要学习中医知识,并在年终进行考核。2008年开始,日本全国医生执业考试中也必须考过中医这一关。 韩国,不仅大力发展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的“韩医学”,还要继“端午申遗”以后,准备对中医改韩医进行申遗。早在2003年,韩国国会通过了《韩国韩医发展法案》,在国家层面大力支持韩医药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医药在韩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韩医院及韩医诊所深受韩国人认可,而韩医师(中医师)在韩国地位十分尊贵,韩国目前有1.4万多名中医师,成为中医师是许多韩国人的梦想。 有人说“真正的中医在英国”,为啥?英国医学比较发达,医保也很完善,但也有着悠久的中医药发展历史,人们对中医接受程度很高。这得归功于开明的英国政府,为中医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英国也成为了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最为昌盛的国家之一,是亚洲之外第二大中成药市场,具有众多的中医药从业人员。英国的一些大学设有中医课程,设立中医系、针灸系等。与国内分科学习中医、且中西医结合学习的方式不同,英国要求全科学习中医,什么都得会,识药制药,中药炮制,针灸按摩,中医四诊,遣方用药等。而且英国不允许中医结合西药,沾一点点西药都是违法的。这就迫使英国的中医只能靠真本事吃饭。为了生存,英国的中医们必须拼命地学习,提高临床疗效。 以严谨、科学精神著称的德国,堪称另一个“中医强国”,德国的医保公司已经对中医治疗进行了覆盖。德国设立了许多中医研究机构,如德国中医学会、德国经典针灸和传统中药协会、德国医生针灸协会、德国针灸与自然疗法协会、德国植物药业协会等等。草药占德国药品市场的20-30%,而德国占据了欧洲草药市场70%的份额。德国、欧洲乃至世界对中医药,特别是对针灸疗法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场“实验”。 2002年至2006 年间,德国 6 所大学联合多家保险公司、600名针灸医生、100名科研工作者开展GER-AC Studie,对 3500 例痛症患者进行针刺临床研究,长达5年的研究结果证明了针灸疗法操作安全,对于慢性腰痛、膝关节痛的疗效要优于传统的止痛药物加理疗的效果。直接为中医及针灸疗法“正了名”。由于越来越多的德国患者希望得到中医治疗,许多保险公司顺应市场需求,将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纳入到了医保报销范围之内。 中医医疗机构遍布全世界160多个国家或地区,在日本、朝鲜、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英国、法国、俄罗斯、奥地利、美国、加拿大、巴西、古巴等国家的部分医院均选择性设有针灸、推拿、中医科室或疼痛门诊,每年为数以千万计的各国患者提供卫生保健服务。而在非洲、中医药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机构数量较少。 目前,国外的中医院数量还较少,东南亚约有20家中医院。近几年,德国、法国也陆续建立3所中医医院,均设有病床,并获得了欧盟的认可。 与国外的“欣欣向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年国内的中医相比西医而言发展缓慢得多。除了与西医的“利益之争”外,中医发展滞后的症结主要在于人才培养与技艺传承。中医学习对学习者的要求很高,“悟性”很关键,中医是一门结合哲学思维的实践“艺术”,传统中医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很难建立行业标准,人才培养难度大,不能像西医一样“批量生产”。现行中医教育培养出来的中医师量少,且“质”也不稳定。人才培养难题制约了中医的规模化发展。 明明是宝,咱还自己嫌弃,多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