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开学季)
悦聊微尘 2023-09-02 05:44 发表于广东
开学季,孩子们回到学校,又可以见到自己的老师和自己的同学,共同学习,一起成长,人生有多少这么单纯而又美好的时光?太值得感恩,珍惜与努力。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因材施教。在学校,可能没办法做到这一点。但用学到的共性知识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让自己做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教育的结果是什么?教育的结果是用所学得的知识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充满智慧。智慧是什么?智慧是让自已在日常中适应各种情境,以合理方式解决各种人事之间的问题和享受当下的每一刻。
而这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结果不正是《论语》学而篇的第一句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每每读《论语》时,常常会问,为什么孔子要把学而篇放在《论语》的第一篇?为什么又把学而时习之这一段放在学而篇的第一段?拨开云雾,你会很多感悟。知识时时在更新,只有智慧的才能传承。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在适当的时间实践,用到,不是很愉悦吗?学习,有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激发了自己求知好奇的欲望,这种学习最能发挥自我能效积极反应,这也是我们探讨的内驱力)和被动学习(通过自已五官,在周遭的所见所闻和书本上学到的),人一生要学很多,难道都会用到吗?当然不是,只有在〞时习之”(在适当的时机去实践),这就叫做学以致用,自己有辨知能力。这样的赋能学习(把学习到的变成自己的能力,人,只要自己有能力,即解决问题)能不愉快吗?能不自信吗?能不独立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什么样的人才称之为朋友?志同道合者。志向相同,为人之道,处事之道相同,能互诉衷肠的人,这样心灵契合的朋友(包括家人,亲人),从远方来拜访,不是很开心吗?这就是我们用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智慧在现实中为人处事。人,一定是生活在人群中,有擦肩而过,有不曾谋面,有相互依靠,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如果我们能处理象朋友一样,不是很快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人不了解自己,不恼怒,这不也是君子吗?知是什么?知是了解,认识,懂得。什么情况下不愠?现实中我们是不是在别人不了解我们,不懂我们意思,双方有分歧时会恼怒?但孔子却说人不知而不愠,这就告诉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先要认识自己(认知自己是一辈子的功课,自己不了解自己,我们能有什么理由去愠怒他人?怨天尤人?引导人向内看。)因为他人不了解,不懂我,所以在交往中不去恼怒别人(提示我们不要用情绪,个人主观去判断,而要用理性,客观心态对待他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调适自己。)。君子,孔子的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是德才兼备,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是谦谦君子,《易经》里谦是山在地的下面,本来“山”都令人仰望,但Ta却“低到尘埃“。地,本来就海纳百川,山却让出位置,比“地”还要“低。就象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我知道我不知道。”君子不自满,替他人着想。这,不是在告示我们努力提升自我品德与修养吗?
学习,是为了把知识化为智慧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人与人,人与周遭环境的和谐,适当关系)处事(生存,为社会服务),把自已当下生活过好。
愿孩子们珍惜校园里的美好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