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T8八校联考?小说精讲!明线暗线?有啥区别!【学过石油的语文老师】

2023-08-06 21:52 作者:溶夫  | 我要投稿

明线和暗线

·  叙事性(小说、散文、戏剧)

·  文学作品中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现代汉语词典》-暗线

·  抒情性(散文、诗歌、散文诗)

·  情感

·  《窗子以外》

·  《我们的裁缝店》

·  《记忆里的光》

·  《建水记》

解题

·  判断

·  次要人物做的事

·  特征

·  时间上重叠

·  空间上区分

·  偶有交集(间接转述)

答题

·  2015Ⅰ

·  马兰花 李德霞

·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跟,一个月过去。

·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  “信里都说了些啥?”

·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遣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耍分析。

·  第一问: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  第二问: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  2023T8联考

·  辩才禅师 沈祖棻

·  树林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角红墙,那正是巍峨的永欣寺。红的墙在落日的光辉里闪着眩目的色彩,当它映入骑在马上的辨才禅师眼帘的时候,他的心立刻跳动起来。

·  他像一个从战场上回来的兵士,在一种没有生还之望的心情中意外地回到了故乡。他想到立刻就可以回到他住惯了的寺院,看见他心爱的东西———那维系看他全部生命的一卷《兰亭》,他欢喜得要发狂了。

·  他想起皇帝三次敕令他入内庭,千方百计想骗取他的《兰亭》,自己如何的不为威势所屈,排斥了一切奇珍异宝的诱惑,始终不曾将《兰亭》献出来。

·  秋渐渐地深了,萧条的气象笼罩了大地。辨才禅师近来总感到生活中还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可以说,是缺少一个人——一个能够了解《兰亭》、同时也就是能够了解他珍爱《兰亭》的心情的人。他的弟子中,却没有一个能够了解《兰亭》的,这一点,辨才禅师不能不认为是他生活中的遗憾。

·  有一天,那是一个寂静的黄昏,辨才禅师刚临摹过一通《兰亭》,慢慢地踱出禅室,远远地望见有一个生客在院子前面徘徊着,似乎是来庙中观览的。

·  “是什么地方的施主光降寒寺?”辨才禅师殷勤地问。

·  客人慢慢地走了进来,是一个三十几岁书生模样的人,高高的身材,穿一件宽大的黄袍,头上戴着巾,巾下覆着一个略瘦而苍白的脸,他非常合礼地作了一个揖,用清朗而沉着的声音回答辨才禅师的问话。

·  “弟子姓萧,是北方人,带了一些蚕种到南方做买卖;偶尔经过宝刹,一些生动的壁画吸引了我,这伟大的艺术给了我最高的启示,使我留住了。”

·  辨才禅师很高兴地邀请来客进了禅室。他们下棋,弹琴,谈论文史,立刻非常相得了。

·  有一天,姓萧的客人带来了一幅梁元帝《自画职贡图》给辨才禅师看,画是那样精巧;辨才禅师一见,就深深地赞叹起来。于是姓萧的客人说:

·  “弟子最好书画,的确,好的画像好的字一样值得人称赞。”

·  “好的字吗? 那不用说是二王了!”辨才禅师得意地叫起来。

·  “不瞒禅师说,弟子先世都传二王的楷书法,弟子也是从幼年就爱好二王书法,用心揣摩过的;现在出门还随身带着几通王帖哩。”

·  整个下午,他们在详细欣赏和互相赞叹来客所携带的二王法帖中度过。最后,辨才禅师看不过对方的过分夸张和骄傲,终于笑着说:

·  “这几通固然不错,但是还不能算怎样好;老僧有一幅真迈,倒很异乎寻常呢!”

·  “是什么帖呢?”对方似乎不信地问。

·  “《兰亭》!”用轻快的调子毫不费力地说出这两个字,口角上挂着得意的微笑。

·   “经过了多少离乱,哪会有真迈存在;不过是响拓本罢了。”对方轻蔑地笑了。

·  “什么话! 智永禅师在世的时候,一直珍藏着,临死的时候,亲手交付给我,哪会有错呢?”

·  辨才禅师亲自从屋梁上取出《兰亭》,小心地打开了放在客人面前,得意地说:

·  “请看吧! 如何?”

·  客人取在手中,细细地看了一会儿,指了几处地方说:

·  “你看! 这笔不得势,那笔也不得神! 果然是响拓本呢!”

·  辨才禅师不答话,挥手将《兰亭》夺过来,感到从未受过的侮辱,脸涨得通红,气呼呼地叫道:

·  “你不懂! 你完全不懂! 你不许再和我提‘兰亭’两个字。”

·  对方并不生气,轻松地笑了!

·  “何必生气呢? 弟子和禅师取笑的。弟子揣摩了二十年王帖,难道连真伪都辨不出吗?这的确是稀见的神品,快取过来让我细细赏鉴一下吧!人间的乐事,还有更胜于此的吗?”

·  “请原谅我的粗鲁吧! 你可以细细地欣赏,要知道这机会并不是容易的哩!”辩才禅师立刻转怒为喜,温和地说;同时又将《兰亭》笑嘻嘻地递过去。

·  客人郑重地接了过来,细细地赏玩着,一面笑着对辩才禅师说:

·  “看到这样的神品,就像见了天人一样,真是神光四射,令人目眩神迷;它将我们从这污浊的尘世带到了另一个美的世界,使我们忘记了一切!”

·  “你才是真正能懂得《兰亭》价值的人哗,同时也是最能了解我心情的人哗!"辩才禅师快活得叫了起来,紧紧握着客人的手,他的眼中流出欢喜的泪了!

·  从此以后,禅师和客人每天在一起鉴赏《兰亭》,也不再藏在梁上。客人每天到永欣寺来,辩才禅师将他奉为上客,徒弟们也都和他相熟。每逢禅师外出做佛事的时候,就留客人独自欣赏《兰亭》;等到禅师回寺之后,两个人又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

·  那一天,辩才禅师正在灵记桥南严迁家里做佛事,忽然都督派人传唤他,他不知道什么事,奇怪极了! 后来又有差役来催促他,说是御史要见他,叫他赶快就去。辩才禅师感到更糊涂了,就匆匆忙忙随着来人去见御史。

·  辩才禅师一抬头,看见那御史就是他的姓萧的客人,不由得怔住了。御史庄严地说: “我是奉旨来取《兰亭》的,现在《兰亭》已经取得,所以请你来……”

·  辩才禅师没有听完他的话,立刻觉得有一个魔鬼伸出钢铁一般的指爪,将他的心拉了出来,眼前一黑,天地立刻旋转起来,他一切都不知道了!

·  这篇小说采用了明暗线交织的写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写法的好处。

·  答案

·  ①明线是辩才禅师拒绝皇帝到寺庙后认识客人丢失《兰亭》的过程;暗线是皇帝直接骗取《兰亭》未果后,派御史用计谋骗得《兰亭》;

·  ②明线表现了辩才禅师的淳朴善良,和暗线皇帝巧取豪夺的险恶形成对比,使主题丰富深刻。

·  ③双线交织呼应,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紧凑。

·  本文依唐代何延之《兰亭记》改编,《兰亭记》结尾记载:唐太宗临终下令,将王羲之的《兰亭》真迹陪葬。本文删去这一结尾,这样的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 谈谈你的理解。

·  现在-晕倒 反差 情节集中(不蔓不枝)主旨

·  答案

·  ①主旨更集中明确。本文侧重批判统治者为一已私利巧取暗夺的阴险;原作结尾则是突出帝对《兰亭》的喜爱,与本文的批判主题无关。

·  ②情节更加合乎逻辑,前后贯穿。本文皇帝是以暗线方式存在,未正面出场,删去原作中的结尾,情节更加合理。

·  ③人物形象更突出。删去原作结尾,以辩才禅师昏倒收束与前文渲染的人物的“欢喜”形成巨大反差,更能突出人物的悲剧性。

 

T8八校联考?小说精讲!明线暗线?有啥区别!【学过石油的语文老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