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美人——声音记忆SM2主观听感报告
玩了这么多年HiFi,我时常会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我创立一个品牌,做一款耳机,那会是什么样子。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理所当然的想法,俗话说“演而优则导”嘛。当然最后也只是停留在想法层面,毕竟真要创立一个品牌,可不是简单的会听、会调音那么简单。
可还是有人付诸实践了。你说是一腔热血也好,深思熟虑也罢,无论怎么样,我都认为他们勇气可嘉,值得敬佩。
我跟毛线是老朋友了,久到我甚至都忘了什么时候认识他的。印象中他在余音工作过,还在趣听耳机评测做过很久的主编。所以当他跟我说,他创立了自己的耳机品牌,并且出了一款叫做SM2的耳机的时候,我其实还是有一些惊讶的。
情怀的部分就不多铺垫了,再说下去就变成“老友回忆录”了,还是用产品说话吧。

OK,老规矩,先来开个箱。
外包装是一个立方体,通体黑色,正面写着“我们的声音记忆”,再加上这个防拆封贴纸,似乎有点索尼相机内味了。不得不说,还是挺高级的,开箱愉悦感+1。

打开外包装,一张由声音记忆原创的音乐专辑映入眼帘,12首歌曲都是由SM2作为监听制作的,这波情怀拉满,开箱愉悦感+2。不禁令人感慨,我有多久没听CD了呢?
下面这是个啥,四四方方的,这…居然是一个…便当盒?最上层打开,居然是…筷子和勺子!于我而言,看惯了千篇一律的耳机包装后,冷不丁来个这,感觉还是很新鲜的,开箱愉悦感+3。再想象一下这个使用场景,吃着便当,用SM2听着喜欢的歌曲,似乎…还是挺惬意小资的。
再下层,就是SM2本体和线材了,腔体的正面贴了软膜,防止面板刮花;线材是5N+6N混合单晶铜线,而且是我喜欢的编织网类线材,很细,不会缠在一起,颜值也不错。
最底层,就是NF Audio定制的耳机包以及便当盒绑带了。蓝色的茶杯套和红色的蘑菇套装在耳机包里。

SM2的做工是值得吹的。不说好不好看吧,至少在现在这个同质化严重的耳机市场,SM2这个经过五轴CNC加工出来的造形还是很有辨识度的。腔体是铝合金材质,表面喷涂锆沙,摸起来冰冰凉凉,非常的有金属质感。
再说声学设计。由Widing提供的整套声学方案,包含腔体、10mm的动圈单元结构、膜片等,并且借助先进的FEA(有限元仿真)系统精确每个加工细节。
SM2的佩戴比我想象的要好太多。开始看着这个四四方方的铁疙瘩,我以为会很硌耳朵。实际上非常的舒服,也很贴合,人体工学设计的还是很出色的。
另外,下沉式母座给好评,强迫症的福音,比一般的0.78 2pin要更牢固,插拔的阻尼也很适中。
总的来说,SM2某种程度上有种集各家精华于大成的感觉了。Widing提供声学方案,声音记忆进行调音和制作,皮套是备受好评的NF Audio定制,再加上便当盒的设计,一言以蔽之,老铁,有心了。

接下来就好好聊聊声音吧。虽然官方默认是茶杯套,但我个人更中意红色蘑菇套的声音,就以蘑菇套为准吧。
先说音色。SM2的第一感受是中性略微偏冷的,人声密度大,解析力相当出色,对于人声的刻画不禁令人拍手叫绝,冰山美人,恰如其分。大体的味道是清澈、通透、华丽的。

三频均衡偏中上盘。虽然SM2是一个单动圈耳机,但是低频并不是SM2的重点。量感适中且凝聚,力度也不错,辅以适度的混响,听感上是很宽松的,也比较q弹有趣。中频人声是SM2的亮点之一,距离适中略近,厚度略薄偏亮,齿音几乎不可闻。结象大而轮廓清晰,吞咽口水和换气声水润可闻,女声极具毒性。而且这个人声不呆板,虽然有点高冷,没啥染色,但是十分饱满,富有感情。高频是SM2的另一个亮点,通透明亮,延展出色,稍微有点细碎,不过也正是因此,每一个细节都听的清清楚楚,而且丝毫不会刺激,厅堂感还是比较足的,音色还原的相当精准。

坦白讲,声场表现我并不是很满意。纵向要优于横向,整体呈一个规整的球形。不过好在乐器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再加上良好的声音密度和层次感,倒是不显得空。此外,尽管SM2的人声结象偏大,但是分离度做的还是比较出色的,人声和伴奏可以完全的分开来,算是意外的惊喜。

动态表现不错,虽不至于排山倒海,但亦可称之为大开大合。瞬态速度适中偏快,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
驱动力方面,阻抗16Ω,灵敏度103dB,看数据是需要一定推力的。实际体验上,SM2还是比较好推的,ZX2即可推出比较规整的声场规模,华丽的中高频特色也出的来,上了QA390mod还有潜力可挖,声音会更加的舒展、飘逸。
总而言之,SM2在我听过的千元塞当中,属于素质和听感都相当拔尖的那一类。要说缺点的话,从我个人口味来说,高频有些略亮了,低频稍微少了一些,声场有些捉襟见肘。还有这个镜面的面板划痕肯定是少不了了,官方附送了保护贴,我是第一时间就贴上了。反正...瑕不掩瑜吧,SM2对于人声向的流行歌曲,以及小编制古典,尤其是小提琴,SM2都可以演绎的相当出色。

接下来我们来点刺激的。我找来了3款比较经典的耳机,跟SM2当场AB一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它们分别是:Final A4000,达音科隼PRO,以及昔日2000档索尼XBA-Z5。
首先是Final A4000。说在前面,我手里的这条A4000是换了胧之冶涅槃升级线的,价位都2K+了,似乎有耍赖嫌疑。不过A4000的原线实在太烂,要是用原线那根本都不用比了。SM2作为新人,理应勇于挑战(主要这样输了也不丢人)
事实上,两者是互有胜负的,谁也没法完爆谁。A4000胜在声场、厚度、低频量感和质感、以及动态,SM2胜在中频人声、高频、以及结象的扎实程度。关于高频这里解释一下,并不是A4000的高频不好,而是我认为A4000的高频有点过了,甚至有点刺激恼人了,而SM2的高频控制的尺度我认为是合理的。其他方面如解析力、瞬态等,大差不差。总的来说,结合素质和听感,总分还是A4000会更高一些。

其次是达音科隼PRO。两者价格就差了19块钱,我相信很多人都很关注这组对决,事实上两者的侧重还是有区别的。相同的是,我认为这两个耳机都是千元级值得推荐的好声音,完成度都非常的高;不同的是,隼PRO选择的是圆润、厚重、有温度的方式,调音更高级之余,大众接受起来似乎更容易;而SM2选择的是华丽、饱满、线条感的方式,冰山美人看似不可靠近,实则趋之若鹜者甚众。一热一冷,殊途同归,素质方面我不认为有明显高低,选择哪个全看你的歌单和听音习惯,这波在我这算是平手。

最后是XBA-Z5。作为索尼的上一代旗舰,Z5的素质放现在肯定是不行了,可单论听流行依然是非常棒的选择。抛开两者听感上的明显不同,SM2在解析力、中频、高频、瞬态等都是要更好的,而且好的不是一星半点儿;Z5则在低频、声场、极高频方面扳回一城。虽说互有胜负,但显然SM2胜出的项目更多,这波我个人站SM2。

从以上对比也可以看出,其实以SM2的水准,定价2K也未尝不可。只不过品牌刚刚创立,现在国内又这么卷,卖1399元似乎更为稳妥。反正是第一款产品,就少挣点,先把口碑站住,这样以后产品也更好推。
总之就是这样啦,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看到毛线第一款产品就能达到如此的高度,我其实还是有点小嫉妒的,同时也对声音记忆的后续产品充满了期待。创业是不可能创业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创业的,保不定将来哪天我去给毛线打工呢,哈哈,也算是曲线完成了梦想(开玩笑)
以上
By 铁西迟之谦
“老铁HiFi耳疗会所”是由我创建的HiFi社群,旨在为发烧友搭建互动沟通的平台,实现萌新有人帮,老烧有所养的终极目标。
我们的QQ交流群号是:771837418
社群处于创建初期,未来会不定期开展巡回试听、福利抽奖等活动,请持续关注,谢谢
